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全称梓潼帝君,简称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中国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可见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文昌帝君本是号称蜀王“张育”,与梓潼的境主神“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明。时人认为“张育”即为梓潼神“亚子”的转世化身,故称其“张亚子”。文昌帝君与大魁帝君、朱衣帝君、纯阳帝君、关圣帝君,合称为“五文昌”,同受士人学子敬奉。

四川地区相传文昌帝君化身为瘟祖大神,降伏五瘟神,故能制服瘟疫。民间容易将文昌帝君与北斗七星中的文曲星相混淆,虽然两者都是传说中掌管文运和考试的星君,但两者所指不同。

文昌帝君简介资料
梓潼帝君、文昌君、文曲星、瘟祖大神、梓潼英显武烈济顺王、七曲山雷泽神龙济渡大王、九天去邪除瘟宏仁教忠布孝祖师、天曹桂籍司禄真君、九天六阳七曲三宫文昌武烈梓潼帝君、司禄主者权职贡举真君、开化保德宏仁大帝、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梓潼神、张亚子、文曲
四川越嶲
白骡(历代神仙通鉴)、禄马(戎装披甲所骑战马)、驴特或四不像(四川)
《太平寰宇记》记有张亚子显灵的故事。张亚子曾经在长安见到姚苌,张亚子对他说:“九年后,君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希望您来找我。”。《十六国春秋辑补·后秦录》则说,姚苌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果然来到七曲山,见到一神人,神人说:“回秦地去罢!秦地无主,君主大概就是您罢!”姚苌请问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说他叫“张亚子”,说罢就不见了。姚苌回到秦地后果然建立后秦,登基称帝,于是就在秦地立“张相公庙”以祀张亚子
唐朝张亚子的信仰非常盛行。唐玄宗安史之乱时走避蜀地,宿七曲山,曾被张亚子托梦,说玄宗不久将做太上皇。后来唐肃宗果然自行即位,梦境灵验,故玄宗对张亚子举行隆重祭祀,追封“左丞相”。现七曲山尚有唐玄宗“应梦仙台”遗迹
广明二年(881年),唐僖宗避黄巢之乱到蜀地,经过七曲山,也亲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幷将自己的尚方剑解下来赠庙
据《越西厅志》载:“张亚子晋太康八年,七十一化降生在中所卢林沟的张老夫妇家中,后勤学苦练,羽化成神”。张亚子出生地--越西中所水镇:古时水观音泉边山崖上,生长有一株婆娑古树,开的花儿如 桃花,春天嫣红,秋天翠碧,掩映着水潭。此树人们称血滕树,传说枝条折断后,带淌出血浆样的汁,甚是奇异。树的石崖另有一处刻字“胜景清绝
越西金马山上曾留有胜迹“紫府飞霞洞”、“上马石”等。上马石石上曾留有脚印,据说是踏石,上“驴特”留下的印迹。石上镌刻有“文昌胜迹”四字。另刻字“泉涌月明”相传为帝君亲书。又有镌字于帝君赏憩处:“金阙化身”守“泉涌月明”数字
《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一十七次化身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同秋霜白日之高洁不可侵。“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人间之乡举里选,服色禄秩,封赠奏予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四川地区相传文昌帝君在梓潼七曲山祖庙隐修时,遇见五瘟神欲来散行瘟疫,为了保护民众,于是他化身为瘟祖大神,面貌威武果敢,一手持宝剑(或如意),另一手变为鹰爪,因而降伏五瘟神
文官大臣,持玉板或如意,亦有持笔、持书、持扇、甚至执拂尘的造型、新庄文昌祠有文昌帝君作为儒生模样,戴笠乘禄马赶路的造型、戎装披甲,骑战马(因前身张育为蜀地将领)、一手持宝剑(或如意),一手为鹰爪(化身为瘟祖大神时,四川)
中国、东南亚
蜀王张育、梓潼神亚子
七曲山大庙、宏仁万寿宫、台北市文昌宫
文昌宫(梓潼宫)、文昌阁、文昌祠
文昌帝君阴骘文
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祗、保命护身、教忠教孝、也有地区将其视为武神、境主神等、四川地区认为其可化身为瘟祖大神,制服瘟疫
天聋、地哑
文昌帝君相关文献
颐和园中的文昌帝君文化(图)
颐和园中的文昌帝君文化(图), 颐和园文昌阁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北端的文昌阁,为一座城关式的建筑。“文昌
查看全文
炳灵帝君
参考资料《东岳大生宝忏》《事物纪原》《封神演义》
查看全文
文昌帝君
尊号道教尊为梓潼英显武烈济顺王、七曲山雷泽神龙济渡大王、九天去邪除瘟宏仁教忠布孝祖师、天曹桂籍司禄真君、九天六阳七曲三宫文昌武烈梓潼帝君、司禄主者权职贡举真君、开化保德宏仁大帝、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等,可见其有护持文运、保命护身、教忠教孝等功能。源流蜀王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兵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蜀人在梓潼七曲山建张育祠,尊奉他为雷泽龙王。梓潼神亚子当时,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传说,张亚子,又名“垩子”,或“恶子”。《华阳国志》记梓潼县有“善板祠”,供张亚子。《太平寰宇记》又记有张亚子显灵的故事。张亚子曾经在长安见到姚苌,张亚子对他说:“九年后,君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希望您来找我。”。《十六国春秋辑补·后秦录》则说,姚苌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果然来到七曲山,见到一神人,神人说:“回秦地去罢!秦地无主,君主大概就是您罢!”姚苌请问那神人的姓名,神...
查看全文
东华帝君
源流在东晋、南朝时,道士已声称天上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天宫。到唐代,明确指定四天宫中各有帝君,在斋醮中可供启请。到金朝末年,全真教传说,东华帝君师承老君弟子尹喜与西王母,授道锺离权,锺离权授道吕洞宾,吕洞宾授道刘海蟾,刘海蟾授道王重阳(1113-1170),一脉相承,是为全真五祖,东华帝君为全真第一祖。东华帝君曾居于昆嵛山烟霞洞,第五祖王重阳亦曾在昆嵛山烟霞洞隐居修道,因此王重阳亦接续第一祖东华帝君。王重阳及其弟子原没有谈及东华帝君,全真教中,首先将东华帝君与全真列祖一同供奉的是七真之一王处一(1142-1217)。王处一自称7岁时,遇东华帝君在空中警唤,认作启蒙神师,后来他再拜王重阳为师。自北宋以来,道教所奉主要神灵,有三清和四帝二后。四帝其一“圣祖”赵玄朗是宋代皇家赵匡胤家族的始祖。王处一弟子、全真教第三代门人宋德方(1183-1247)等人明确将东华帝君列为全真始祖与四帝之一。...
查看全文
金阙帝君
参考资料《真灵位业图》《金玄羽章经》《淸微仙谱》《犹龙传》
查看全文
文昌帝君相关标签
瘟神与除疫之神
道教神祇
东亚民间信仰
文昌帝君
星神
神话传说人物
家族谱大览
新安休宁文昌金氏世谱 [10卷, 首1卷及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明嘉靖年间[15-]刻本. 存1册 : 插图, 世系表. 不得复制. 注 :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6-7, 及部分卷8. 受姓始祖 : (唐) 日䃅,字翁叔. 江南一世祖 : (唐) 金文昌,行尚八府君. 迁休宁文昌坊祖(2世) : (唐) 金仁用,行大三府君. 散居地 : 安徽省休宁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4.卷2-2: 文昌明仁公系, v 3, 199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富春堂, 1995年. 存1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海南大学图书馆. 注: 本谱总卷数不全, 存4卷. 海南文昌始祖: (明)因官于永乐七年有福建莆田县迁居文昌.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严氏族谱. 散居地 : 海南省文昌市, 新加坡等地.
浏览:100
6.卷2-4: 文昌明仁公系, v 5, 199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富春堂, 1995年. 存1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海南大学图书馆. 注: 本谱总卷数不全, 存4卷. 海南文昌始祖: (明)因官于永乐七年有福建莆田县迁居文昌.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严氏族谱. 散居地 : 海南省文昌市, 新加坡等地.
浏览:100
3.卷2-1 : 文昌明仁公系, v 2, 199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富春堂, 1995年. 存1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海南大学图书馆. 注: 本谱总卷数不全, 存4卷. 海南文昌始祖: (明)因官于永乐七年有福建莆田县迁居文昌.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严氏族谱. 散居地 : 海南省文昌市, 新加坡等地.
浏览:100
8.卷2-5: 文昌明仁公系, v 7, 199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富春堂, 1995年. 存1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海南大学图书馆. 注: 本谱总卷数不全, 存4卷. 海南文昌始祖: (明)因官于永乐七年有福建莆田县迁居文昌.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严氏族谱. 散居地 : 海南省文昌市, 新加坡等地.
浏览:100
海南文昌邢氏家谱
原书:[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88年.2册:插图,世系表,地图. 受姓祖:邢侯,周公第四子,受封于邢,子孙以国为氏. 太始祖:邢子正.官居汴(今河南开封). 渡琼祖:(宋)邢肇周,行十二;率弟邢肇文,行十三.先迁钱塘(今浙江杭州),再历广东潮州至海南. 迁崖祖(5世):(宋)邢禄,字梦璜. 散居地:海南省文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