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阳历是什么时候开始传入中国的?民间什么时候开始过阳历年

2025-01-0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
转发:0
评论:0
阳历传入中国始于明,经利玛窦等推动,民国孙中山正式采用。民间逐渐接受,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推广,阳历新年成全国性节日,体现现代化与国际接轨,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阳历的传入和采用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民众生活。它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态度,以及追求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强烈愿望。尽管在民间,农历仍然具有重要地位,但阳历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历法。

阳历是什么时候开始传入中国的?民间什么时候开始过阳历年

阳历(公历)是在明朝时期开始传入中国的,其传入及在中国被官方采用的过程经历了多个关键人物和事件,具体如下:

传入初期

  • 时间:明朝时期

  • 关键人物: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 事件概述:随着中西交流的加深,西洋历法开始传入中国。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历法体系,这为后来阳历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官方采用前期

  • 时间:明清至民国时期

  • 事件概述:尽管西洋历法在明朝时期已经传入中国,但在清朝时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等原因,其传播受到一定限制。然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对外开放,西洋历法再次受到关注。到了民国时期,为了与国际接轨并体现新时代的变革,阳历逐渐被官方采纳。

官方正式采用

  • 时间:1912年

  • 关键人物:孙中山

  • 事件概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使用阳历,这标志着阳历在中国正式官方确定使用。这一举措旨在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并体现与旧时代的割裂。

推广与并存

  • 时间: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

  • 事件概述:尽管阳历在民国时期开始被官方采用,但在民间,农历(阴历)仍然具有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使用。因此,在中国,阳历和农历长期并存。为了推广阳历,南京国民政府曾颁布命令要求废除农历,全国使用国历(公历),但在民间并未得到有效执行。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确认了公历作为国家的官方历法,在1949年9月27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公历纪年的决议。



阳历是什么时候开始传入中国的?民间什么时候开始过阳历年


那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过阳历年?

民间开始过阳历年(即公历新年,1月1日元旦)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但真正在民间广泛普及和庆祝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下是对民间阳历年庆祝历史的详细梳理:

民国时期

  • 时间背景:民国时期,随着西风东渐,阳历逐渐被引入中国,并在政府层面得到推广。

  • 民间接受程度:尽管阳历在政府层面得到推广,但在民间,由于农历(阴历)的长期使用和深厚的文化传统,阳历新年的庆祝并未立即得到广泛接受。

  • 庆祝方式:在部分城市和受过教育的人群中,开始有人尝试庆祝阳历新年,但方式相对简单,且往往与传统农历新年的庆祝方式有所融合。

新中国成立后

  • 时间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公历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纪年方式,元旦(1月1日)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 政府推广:政府通过法令、媒体宣传等方式,大力推广阳历新年的庆祝活动,旨在增强民众的国家意识和现代观念。

  • 民间普及:随着政府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阳历新年逐渐在民间得到普及和接受。特别是在城市地区,阳历新年的庆祝活动日益丰富多样,包括文艺演出、烟花秀、家庭聚会等。

  • 与传统结合:在民间庆祝阳历新年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一些传统元素,如贴春联、放鞭炮等,使得阳历新年的庆祝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

当前情况

  • 庆祝方式:如今,阳历新年已成为中国民间广泛庆祝的节日之一。庆祝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家庭聚会、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也有现代的文艺演出、旅游度假、网络祝福等新型庆祝方式。

  • 文化意义:阳历新年的庆祝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化的趋势,也反映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火葬是什么时候开始推行的?
火葬推行早在1956年4月27日,由老一辈高级干部就提出了推行火葬的倡议。他们主张只保留骨灰,不留逝者遗体,以简化殡葬方式,不建坟墓。这一倡议标志着我国殡葬改革的开始。然而,在当时,火葬并未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火葬的真正推行始于1985年,当时国家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强制火葬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背景是中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土地尤其是耕地愈发稀缺,逐渐成为禁止土葬的最主要原因。在试行阶段,火葬主要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进行。到了1997年,随着《丧葬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火葬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全面推行。该条例明确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而在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则允许土葬。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火葬在我国殡葬方式中的主导地位的确立。火葬普及火葬的普及顺序大致可以概括为从城市到农村、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的逐步推进。在城市地区,由...
· "星期"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古代的星期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星期"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古代的星期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星期制是古巴比伦人创立的制度,后来传到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古罗马则用自己信仰的神灵为七天一周命名。星期制最早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在321年正式实施,此后星期制被传递到了世界各国,以至于成为了世界上的通用制度。中国古代并没有七天一周的说法,基本就是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那星期制度是怎么传到中国的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一番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星期制的起源星期制是个舶来品。在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就有“七日一周”的历法。到了公元321年3月7日,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七天为一个星期。据说,它起源于公元前约2000年的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人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这七个星神是轮流值日,各管一天。“星期”即为星的日期的意思。另一传说则与《圣经》有关。说连续工作六天创造世界的上帝,在第七天“歇了他的工,...
·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种葡萄的?中国葡萄的种植史!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种葡萄的?中国葡萄的种植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葡萄其实如果真的了解这个水果的话,应该是知道的,它并不属于我们汉族的传统水果,而是从别的国家传过来的,那么最近也有人问了,既然是别国的水果,那么在中国这个葡萄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的呢?也就是说中国葡萄是开始在西汉种植的还是开始在东汉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往下看吧!中国种植葡萄其实始于“西汉”,就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候。中国种植葡萄的历史中国最早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是《诗经》,但里面说的是野葡萄,“六月食郁及薁”,“薁”就是野葡萄。这反映出殷商时代的人们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但是,今天我们习惯上说的葡萄,指的却是欧洲葡萄,是在汉武帝时期才来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葡萄已经到达西域。因为匈奴等游牧民族部落的阻隔,它迟迟没有到达中原,还在大宛国逗留。大宛是古代中亚国家,和汉朝之间仅隔着一个匈奴...
·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后,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汉地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历来均以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派使去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经》为佛法传入中国之始。传播地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中国内地营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洛阳市东10公里处的白马寺。东汉时绝大部分佛经都是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的。佛教在中国的三国、魏、西晋各朝代时,主要传播活动仍是佛典翻译,魏都洛阳和吴国的都城建业是传播活动的中心。这阶段的译经工作和对佛教教义的宣传、研究,为以后佛教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阶层人普遍信仰佛教,到处建有佛塔、寺院。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艺术,如敦煌、云冈、龙门等古代的雕塑、壁画,都是这一时期开始建...
· 古代修谱是皇室专属的,民间百姓是什么时候开始修谱的?
先秦时代,我国就有谱牒之书诞生了。但这时的谱牒是为王室、诸侯服务,编写之事是政府的行为。私家族谱的修撰,始于汉代。两汉时期,世家大族兴起,宗族形式由贵族大宗法制向民间小宗法制过渡,与此相适应,私家谱书产生,而且族谱形式开始多样化。世家大族为了增强自身建设和巩固社会地位,开始编纂自己的族谱,以增加自己家族的底蕴。萌芽期:汉代的民间族谱汉代最早修纂私家家谱的,当是西汉时代的司马迁。其《太史公自序》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在司马迁的叙述中,自他而上,有八世的世系记载详细,即:迁父谈,谈父喜,喜父无泽,无洋父昌,昌祖靳,蕲祖错。而且,司马迁在记录时,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