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龙之六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六种龙形象解析

2024-03-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9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的形象丰富多样,每种形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应龙、螭龙、蛟龙、虬龙、烛龙和蟠龙是其中的六种代表。应龙有翼,助大禹治水;螭龙无鳞有鳍,被视为防火神兽;蛟龙无角,能引发水患;虬龙有角无须,形象独特;烛龙掌控昼夜,威力极大;蟠龙身长千里,力量强大。这些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神秘而崇高的生物,具有千变万化的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寓意。这些形态各异的龙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想象,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力量和美好的追求。本文将详细介绍应龙、螭龙、蛟龙、虬龙、烛龙和蟠龙等几种龙的形象及其文化寓意,并引用一些参考资料以丰富内容。

龙之六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六种龙形象解析

应龙

据《辞源》记载,应龙是有翅膀的千年龙,五百年的龙被称为角龙。在传说中,应龙是龙中之贵,寿命奇长,具有非凡的神力。它曾帮助大禹治水,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展现了其强大的神力。应龙在古代文献和艺术品中常被描绘为威武雄壮的形象,成为古代人民对于力量和权威的象征。

龙之六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六种龙形象解析

螭龙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螭龙是龙的来源之一,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建议将其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螭龙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喜好张望或好险,常被用作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装饰。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龙之六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六种龙形象解析

蛟龙

则是无角的龙,传说中可以引发水患,但也有说法认为它是瑞兽。在古代文献中,蛟龙被描绘为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物,能够操控水流和天气。它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古代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成为古代人民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想象。

 

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主流看法是无角龙

龙之六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六种龙形象解析

虬龙

拼音 qiú lóng

古代传说中的有角无须的小龙。据屈原的《天问》描述,虬龙背负着熊,形象独特。在宋代的《瑞应图》中,虬龙被描绘为龙马的一种形态,具有神奇的力量和威严。虬龙的形象在古代艺术品中也有所体现,其独特的形态和寓意使得它成为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有角无须的小龙。屈原《天问》:“虬龙负熊”。宋《瑞应图》:“龙马神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修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虬龙则是传说中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两角者虬”

 

龙之六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六种龙形象解析

烛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又名烛阴,也写作逴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人面龙身,口中衔烛。据《山海经》记载,烛龙能够掌控昼夜和季节的变换,其威力极大。当烛龙睁眼时,普天光明,即为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为黑夜。烛龙的形象充满了神秘和威严。

 

  《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参阅龚维英《原始崇拜纲要》。

  《楚辞.天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赦只。”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淮南子·地形训》)

 

龙之六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六种龙形象解析

蟠龙

一种无云的龙。在古代文献中,蟠龙被描述为身长千里,具有强大的力量。它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古代的建筑和雕塑中,作为装饰和象征元素。蟠龙的形象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力量和美好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想象。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①)

  《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 ,行南时大 ,行北时严杀。(《易纬乾坤凿度·卷上》)

  《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诸说大同小异,显系本自《海外经》和《大荒经》。

 

这些龙的形态和寓意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想象,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力量和美好的追求。通过了解这些龙的形象和文化寓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元素。这些龙的传说和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化的内涵,也为现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灵感和文化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六种龙
[应龙]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辞源》说“应龙”是有翅膀的千年龙,五百年的被称为角龙。龙是不凡之物,寿命奇长,应龙更是龙中之贵(当然,也有人认为应龙可指远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国——应龙氏和应国)。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对应龙如何帮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划出一条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螭龙]天成轩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这种龙的特点是无鳞有鳍[蛟龙]又...
· “有龙图之目”的喻成龙
“有龙图之目”的喻成龙据建德县志(乾隆43年刻本)载:“喻成龙,金州人,才猷练达,陛本府别驾,转潞安同知,陛本府知府,丁尤服关,辅临江府,晋山东监道,转按察司,陛布政使司,三任山东,转工部侍郎,授安徽巡抚,历湖广总督,刚明果断,遇事立剖,人莫敢欺,所至,有龙图之目。”有人阅过这段记载,误以为这个喻成龙就是历史上被清代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此言差矣,此成龙非彼成龙也。据史料记载,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分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
· 历史解析——龙主
?元代首次出现龙是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这是元朝建立后的第22个年头,距离开国皇帝忽必烈汗(1215—1294)驾崩尚有两年。这条龙出现在太湖边。太湖是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一大水系,它像一颗心脏,通过纵横交错的自然与人工河流的密网为这片淤积地带输送水分,上至明朝的第一个首都南京,下至沿海港口上海,皆仰赖它的润泽。随着蛟龙腾空,洪水便从龙口倾泻而下,淹没了沿湖的庄稼地,良田变成了泽国。仅隔一年,元人便再次目击到龙。这次,它出现在陈山,这是位于太湖东南7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丘。陈山上有一座修于宋代的龙王庙。这座庙被称为龙王行宫,行宫是皇宫的专称之一,因为龙王就像皇帝一样,在全国各处巡视,故有此说。因庙宇年久失修,地方官觉得应该重新修葺,以期取悦龙王,为全县普降甘霖。至元三十年七月十五日(1293年8月25日),临近正午时分,画工正在作业,突然雷鸣电闪,狂风大作,两条龙驭风而至——龙王和...
· 历史解析——龙性
?多数明代学者认为确定龙的本质是一个分类的问题。他们追问最多的是龙可以被归入的属类,而非龙究竟是什么。龙在空中飞行,会喷火,会发光,因此是对阴阳二元谱系(黑暗/光明,女性/男性)中“阳”的最强有力的表现。阴阳是长久以来中国人对物理世界之想象的基本结构。事实上,龙潜伏在水井或其他阴暗潮湿的地方,一摆尾就能招来降雨和洪水,似乎又表明它与“阴”的亲缘性。中国人宇宙观的核心原则——物极必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龙显然同时包含了这两个极端。较真儿的学者便被难住了。陆容(1436—1494)的《菽园杂记》是明中期一本以搜奇志异为主的笔记,本书将会多次引述到其中的见解。陆容在说到龙的时候,一反常态地不置可否:据说“神龙或飞或潜,能大能小”。但因为没有判断这些说法的根据,他只能下结论说,“其变化不测。信矣哉!”半个世纪后,郎瑛(1487——约1566)作《七修类稿》,这是一部更偏重考史的笔记...
· 龙之动力
历史Dragonforce是由英国华人吉他手李康敏(HermanLi)与吉他手SamTotman在1999年成立的。成立之初,乐队命名为Dragonheart,主唱ZPtheart是通过广告加入的乐队。随后不久,鼓手MatejSetinc,贝斯手SteveScott和键盘手SteveWilliams加入了乐队。其中Totman和Li曾参与过Demoniac乐队,所以有过乐队排练的经验。一段时间后,Dragonforce以Dragonheart之命发行了一张Demo,并与Halford,Stratovarius还有headlined一起巡演。在2002年,Dragonforce了解到另外一支力量金属乐队重名,便改名为Dragonforce。鼓手MatejSetinc在1999年离开了乐队去Slovenia上学,DidierAlmouzni加入顶替了鼓手的位置。贝斯手SteveScott与键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