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祠堂:祭祀场所的的几点认识

2023-12-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5
转发:0
评论:0
祠堂,作为祭祀的场所,承载着人们对先祖的敬仰与感恩,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对祠堂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读者对这一传统建筑有更全面的了解。

从上述有关辞书类书籍对“祠堂”的诠释、当代学者的论述、历史文献有关“祠堂”的记载以及家谱中关于“祠堂”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认识:

祠堂:祭祀场所的的几点认识

1.“祠堂”作为祭祀的庙堂

在历史上尚有宗庙、家庙、祖庙、私庙、墓祠、家祠、宗祠祖祠、庙祠、寺庙、食堂、斋祠、宫室等称呼,但含义是相同的,即主要是祭祀的场所。

 

2.“祠堂”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即已有了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场所夏商时祭祀的宗庙已有一定的规模。周代宗庙的礼制更加系统完善,从而奠定了后世福堂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祠堂正式诞生。

 

到汉代,“祠堂”称呼已很普遍,但这时的祠堂主要建立在坟墓旁边,即所谓墓祠。唐代祭祀的场所称为家庙,且立法对庙制作了规定。

 

宋代大儒曾对宗庙建制的相关问题开展了大讨论,朱熹撰写《家礼》,全面论述了祠堂建制、重要性等问题,成为中国祠堂的基本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的祭祀场所主要是家祠。明代嘉靖十五年,明世宗吸纳礼部尚书夏言上疏,诏令天下臣民祀始祖,遂使宗族祠堂遍天下,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成为中国祠堂发展的鼎盛时期。当代中国祠堂经历曲折发展。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祠堂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祠堂:祭祀场所的的几点认识

 

3.“祠堂”祭祀的对象有三类:

一是同一血缘的宗族或家族祭祀列祖列宗的场所,称宗祠、家祠、祖祠、祠堂等,明代以后在各地建立的祠堂大都属于这一类型;

二是祭祀先贤名士的场所,称专祠、先贤祠、名人祠堂等,如《礼记》中指出的,凡有功于民的、为公务而死的、有安邦定国勋劳的、为大众防止灾害的、保卫民众不使受苦的,凡是这等人死了,都要立祠祭祀;

三是祭祀神灵的,包括山川、日月、天地等自然神和神灵人物等。

 

 

4.古代文献记载的祠堂与明代以后出现的祠堂

在皆为祭祀场所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含义又有所不同:古代的祠堂主要是指名人祠堂,明代以后的祠堂主要是指宗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古代的“祠”主要是指“宗庙之祭”,系动词,是祭祀的意思,即“祭之名”,南宋以后的“祠”系名词,是场所的意思,即“祭之所”。

 

5.祭祀作为国家头等大事

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祭祀的礼仪,对祠堂的建制、规范、礼仪等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典制,而且日趋完善。在中国祠堂发展史上,西汉的《礼记》、唐代的《开元礼》和南宋朱熹撰写的《家礼》,成为两千年来影响中国中国祠堂礼仪的

 

最重要的规范著作。综上所述,什么是祠堂?如果用最简要、最通俗的文字来表述:“祠堂是人们祭祀祖先、贤哲或神灵的房屋。”

这里包含了三个要素:

一是祠堂是祭祀的建筑,有着纪念和感恩的意义;

二是祠堂祭祀的对象有三类:家族先祖,名贤先哲,山川、天地和神灵;

三是祭祀场所为房屋,堂者,房屋也,是在房屋内举行祭祀礼仪。

三者缺一不可。牌坊、华表、坛类建筑等,虽也是祭祀的场所或具备祭祀的意义,但牌坊、坛类非房屋建筑,故不属于祠堂的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的祭祀场所有哪些?
在以前历史中无论是帝王祭祀还是百姓的祭祀活动都会在固定的场所来进行,往往在祭祀的对象不同祭祀的场所有所不同,其中常见的场所有墓地、以及宫庙等,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下还有网上祭祀相关的活动。常见的祭祀场所:平坑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平坑作祭坛,古人称“坎”。《礼记.祭法》说:“掘地为坎”。《礼记.祭义》称:“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坛与坎是相对的,坛高起为阳,坎下陷为阴。宫庙在坛或墠的基础上又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宫庙最初只是为人神而建造的,后来许多神灵有了庙,如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等。但社坛上不得盖房,否则被视为“丧国之社”。坟墓在坟场墓地祭祀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神。古人认为,离祖先最近的方式就是去坟墓祭祀,祖先听得最清楚。《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出外游说时,“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返其国不哭,展墓而入”。我们了解了祭祀的对象、祭品、场...
· 一般祭祀场所的种类有哪些?
在以前古代时期祭祀往往是一种和人们生活相连的活动,祭祀活动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主要为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那么祭祀场所又是什么呢?在我国的祭祀文化中帝王祭天地往往会在祭坛,而祭祀神明和祖先往往在庙宇,今天一起来看看国内外,在世界上举办祭祀活动的地方和种类都有哪些。通常祭祀的场所从古代到现代,类型可以有祭坛、庙宇、金字塔、祠堂、神庙、神社、坟墓、宫殿、道观、石窟、教堂等等,其中祭坛是古代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庇佑的特有建筑,祭祀通产要在某些地点举行。在早期的祭祀没有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地均可祭献。随着祭祀规范化,逐步出现了固定的场所。最初的祭祀场所是比较简单的。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大树下,或在水边,或在杆下。后来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便修建了神庙或祭坛。现代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祭祀也逐步的开始往网络祭祀方面发展,文明绿色祭祀,鲜花祭祀开始...
· 关于刘巨容家谱的几点认识
作者:刘方保现存的以刘巨容为一世祖的家谱记载比较统一。自一始祖巨容公往下,支脉清晰,记录较全。但巨容公往上至邦公,有许多错漏。今将一些大的错误之处予以指出,望与巨容公裔孙以及众多刘氏宗亲共同研究。一、关于78世刘喜至84世刘质派系问题。家谱记载,邦公(75世)――肥公(76世)――章公(77世)――喜公(78世)――福公(79世,初封海常侯,武帝元鼎五年己已(公元前112年)因献金祭宗庙,分量成色不足而夺爵,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以校尉从横海击东越无功,因系宗室,于武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封缭I侯。)――宽公(80世,封驺邱侯)――真公(81世,封南陵侯)――表公(82世,封广陵侯)――皋公(83世,封杜原侯)――质公(84世,袭封杜原侯)再经三十二世到巨容公。但史书记载,刘喜,于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嗣城阳国王位,继位六年入朝面君,八年徒封淮南。四年后复还城阳国,十...
· 祭祀祖先与祠堂在宗族生活中双重目的
在中国家族社会中,最重要的神灵是祖先。祭祀祖先就是为了缅怀祖先并祈求祖先的保佑。祭祀祖先实际上是利用了宗族成员对父祖的自然情感,依靠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和宗法伦理道德,最终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原始信仰适应了中国家族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特点所产生的文化心理需要,因而祭祖成为家族社会中各个成员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宗祠的所有活动中,祭祀是最为重要的活动,是宗族其他活动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人们认为,忽视对祖宗的祭祀会招致水旱天灾的恶果。因此,祭祀活动要经常进行。祠堂祭祖能够以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形成宗族内部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就起到维系家族和稳定地方生活的作用无论是大家巨贾或是寒门小族,在对待祭祖这件事情上,都毫不含糊,十分郑重。徽州宗族普遍建有宗祠、支祠,有的还建有家祠。《新安黄氏大宗谱》卷二《溪西叙伦堂记》记载说:“今夫家必有庙,庙必有主,榆祀蒸尝,时必有祭。”建造祠堂是为了“妥先灵...
· 古代祠堂除了祭祀先祖还有什么作用
祠堂是一种家族聚会和讨论家族大事的场所,在本质上也是儒家文化在祭祀祖先或先贤上的一种体现,在历史中祠堂的作用有很多,但主要还是祭祀祖先,在历史中一般把家庙,称作祠堂。而祠堂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在建筑上祠堂的正厅往往会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处,因此空间最大,此外祠堂也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从历史上来看,祠堂的主要功能是安放祖先神位、祭祀祖先、实施族规家法、商议族内大事、举行族内的重大活动、宴请宾客等,起着维系封建统治、神权统治、族权统治,维系社会秩序、维系家族和族人利益的重要作用。既有封建的糟粕,也有传统的历史文化的精华。我们从祠堂祭祀先祖的功能之外来看,祠堂的作用还在于商议族内大事以及宴请宾客。宴请宾客:祠堂是家族设宴之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