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山东沂南县北大寨村东汉晚期画像石墓中的木结构祠堂

2023-12-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7
转发:0
评论:0
山东沂南县东汉晚期画像石墓中的木结构祠堂图展示了汉代木结构墓祠的建筑形貌。该图描绘了一个封闭的四合庭院,包括房屋、大门、水井和主要建筑。主要建筑有两个门道,前面有一个长条形几案和饮食器皿。庭院正前方设有对峙的双阙,还有木架、大鼓和肉架等物品。这个庭院是沂南县东汉晚期的木结构墓祠,也是灵魂封祠堂的出行图。

木结构的祠堂因材料易朽已荡然无存,但 1954 年山东沂南县北大寨村东汉晚期画像石慕中所刻的一幅庭院建筑图

为我们再现了汉代木结构墓祠的整体面貌。

山东沂南县北大寨村东汉晚期画像石墓中的木结构祠堂

山东沂南画像石慕中的木结构祠堂图

 

上图庭院为四合封闭式,除两厢外,共有三排房屋,两重院落。第一排和第二排房屋的中部,设有带衔环铺首的双扇大门,两排房之间的第一进院落里有一口水井,井上安有木架、辘铲和绳索。第三排房屋进深较大,中部立一大柱,上由斗拱支撑着前檐,从而将门分为两个门道。显然,这是庭院中的主要建筑。


在门前,即第二进院落中心,置一陈放食品的长条形几案,案两侧放有壶、尊等饮食器皿。在第二排房屋的左右侧,有一小型屋舍。庭院正前方,设有对峙的双阙,双阙之间有一面向阙门外的捧盾门吏。在双阙和庭院之间,一侧置一木架,上悬大鼓;另一侧立有肉架,上悬肉食,架下二厨师正在案上切割操作其旁放有壶、尊等器皿。从建筑的形制特点看,这庭院即是慕地祠堂。是一幅慕主灵魂封祠堂的出行图。


石结构祠堂坚固耐久,但历经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保存完好的石祠堂已是凤毛麟角,考古成果显示,汉代石结构的祠堂主要分布在鲁西南、苏北和皖北地区,这一地区基本上是汉代楚王的领地。据文献记载,汉司隶校尉鲁峻冢,“冢前有石祠、石庙”。


汉荆州刺史李刚慕“有石阙、祠堂、石室三间”。《鲁灵光殿赋》则详细描绘了灵光殿的壁画内容。山东嘉祥县的武氏祠、山东长清县的孝堂山石祠,都是久负盛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山东嘉祥宋山又发现了好几个石祠堂的画像石安徽省宿县褚兰发现了两座石结构的祠堂,江苏省徐州发现了 60 余块石祠堂画像石,我们研究汉代墓祠提供了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寨乡延屯村
【村名来历】延屯村,顾名思义,延氏族人最先居住的村子。相传本村始于宋初,先由画姓人在此居住,因战乱画姓人逃走,延氏先祖携族人来此,三移其居。在本村正东约800米处有一地名为延庄,相传为本村先人第一次的安居地。由于黄河改道,洪水泛滥,原来的地方不能居住,搬迁至本村东北约4000米的地方名叫老庄。在老庄繁衍生息数十年,由于被土匪洗劫一空,又搬迁至现在居住的地方取名延屯村,沿袭至今。【历史沿革】延屯村自建村以来隶属大名府滑州,又隶属卫辉府滑州,再隶属彰德府滑县,1949年建国初期延屯归滑县万集乡,又归滑县王伍寨乡,再归滑县八里营乡,现归滑县大寨乡。【地理位置】延屯村位于大寨乡政府西5公里处,西与八里营镇冢上村接壤,北与赵营镇新庄村相望,南与老爷庙乡的第六营村鸡犬相闻,村北有S222线穿境而过,西有黄庄河贯穿南北。【姓氏 民族】延屯村现有延、张、王、杨、卢、赵、郭、刘、程、石、权、孟、田、闰、姚等...
· 盘古的传说――石墓村的来历
在泌阳县与桐柏县交界的盘古山下,有一个山村叫石墓村。村北山坡上确实有一个象棺材一样的大石槽,大概这个村就是由此而得名吧!可石墓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很早的时候,一天北方来了一个人,自称叫石山。因家乡遭灾,家庭贫寒,父母双亡,独自一人到这里谋生。山区人烟稀少,加上穷人同情穷人,盘古山下的人们也就把他留下了。住的时间长了,人们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家住在太行山。父亲叫石正,是个石匠。他为人正直,心底善良,勤劳一生,仍很清贫,很早就离开了人世。只有母子二人度日。天有不测之风云,不久他母亲也得了重病,没钱治疗,东挪西借,也不足用。没法只好找“驴打滚”的高利,贷了财主的一些钱,回到家里。可母亲己离开了人世。石山哭得死去活来。把母亲埋葬后,钱己花尽,这时外债累累,已是无力偿还。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深夜外逃,漂流四方,最后落脚在泌阳县盘古山下。石山是个很能干的人,他看到盘古山一带大石很多,人们又很需要石磨,石滚...
· 东汉王朗墓画像石
王朗,字景兴,当路王氏十四世祖,经学家,汉魏重臣,历任会稽太守、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司空、司徒,封安陵亭侯、兰陵侯,公元228年去世,赐葬故里云台山下当路村北。朗公墓已毁,仅存剑形石碑两块倒插于墓地,现保存于当路王氏宗祠院内。据连云港市博物馆专家鉴定,两块剑形石属东汉画像石椁墓构件。左块正面图像从上往下依次为常青树、一人持名谒拜会;背面从上往下依次为神鸟、常青树、老人执杖。右块正面图像从上往下依次为神鸟、常青树、三老形象;背面上方有字待考,中间为神鸟,下方为三老形象。据记载,画像石出墓地时高丈有余,后均折断损毁过,无论石之气势还是画之内容,均显示了主人地位的显赫与尊贵。
· 泌阳县盘古山系列传说-石墓村的来历
在泌阳县与桐柏县交界的盘古山下,有一个山村叫石墓村。村北山坡上确实有一个象棺材一样的大石槽,大概这个村就是由此而得名吧!可石墓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很早的时候,一天北方来了一个人,自称叫石山。因家乡遭灾,家庭贫寒,父母双亡,独自一人到这里谋生。山区人烟稀少,加上穷人同情穷人,盘古山下的人们也就把他留下了。住的时间长了,人们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家住在太行山。父亲叫石正,是个石匠。他为人正直,心底善良,勤劳一生,仍很清贫,很早就离开了人世。只有母子二人度日。天有不测之风云,不久他母亲也得了重病,没钱治疗,东挪西借,也不足用。没法只好找“驴打滚”的高利,贷了财主的一些钱,回到家里。可母亲己离开了人世。石山哭得死去活来。把母亲埋葬后,钱己花尽,这时外债累累,已是无力偿还。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深夜外逃,漂流四方,最后落脚在泌阳县盘古山下。石山是个很能干的人,他看到盘古山一带大石很多,人们又很需要石磨,石滚...
· 泌阳县盘古山系列传说-石墓村的来历
在泌阳县与桐柏县交界的盘古山下,有一个山村叫石墓村。村北山坡上确实有一个象棺材一样的大石槽,大概这个村就是由此而得名吧!可石墓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很早的时候,一天北方来了一个人,自称叫石山。因家乡遭灾,家庭贫寒,父母双亡,独自一人到这里谋生。山区人烟稀少,加上穷人同情穷人,盘古山下的人们也就把他留下了。住的时间长了,人们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家住在太行山。父亲叫石正,是个石匠。他为人正直,心底善良,勤劳一生,仍很清贫,很早就离开了人世。只有母子二人度日。天有不测之风云,不久他母亲也得了重病,没钱治疗,东挪西借,也不足用。没法只好找“驴打滚”的高利,贷了财主的一些钱,回到家里。可母亲己离开了人世。石山哭得死去活来。把母亲埋葬后,钱己花尽,这时外债累累,已是无力偿还。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深夜外逃,漂流四方,最后落脚在泌阳县盘古山下。石山是个很能干的人,他看到盘古山一带大石很多,人们又很需要石磨,石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