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正月十五过元宵,历朝历代的元宵节是怎么样的?

2023-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5
转发:0
评论:0
正月十五过元宵,今年的元宵节是在2月5日,元宵节是新年开始的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正月十五被称之为“元宵节”,另外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宵节的历史非常悠久,那么历朝历代的元宵节是怎么样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相传元宵节是汉武帝时期为了纪念“平吕”而设的,当时刚好是在正月十五,所以就将这个日期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祝。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像是在汉代,元宵节庆祝活动的时间只有一天,而到了唐代就变成三天了,宋代加到了五天,到了明代甚至还会庆祝十天,从初八点灯一直要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会落灯,不过到了清代,元宵节活动又变成了三天。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根据宋朝《岁时广记》引述的记载,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当时汉...

正月十五过元宵,今年的元宵节是在2月5日,元宵节是新年开始的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正月十五被称之为“元宵节”,另外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宵节的历史非常悠久,那么历朝历代的元宵节是怎么样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正月十五过元宵,历朝历代的元宵节是怎么样的?


图源自网络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相传元宵节是汉武帝时期为了纪念“平吕”而设的,当时刚好是在正月十五,所以就将这个日期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祝。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像是在汉代,元宵节庆祝活动的时间只有一天,而到了唐代就变成三天了,宋代加到了五天,到了明代甚至还会庆祝十天,从初八点灯一直要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会落灯,不过到了清代,元宵节活动又变成了三天。


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根据宋朝《岁时广记》引述的记载,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当时汉明帝不仅要求在皇宫和寺庙内举行燃灯法会,还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从此就形成了元宵赏灯的习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种礼仪从宫廷发展到了民间,逐渐形成了日后规模盛大的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过元宵,历朝历代的元宵节是怎么样的?


图源自网络


到了南北朝时期,元宵节燃灯也已经变得普遍了,而真正让元宵节燃灯的习俗发扬光大的是隋唐时期,在隋朝,正月十五元宵节是非常盛大的,根据《隋书·柳彧传》的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也就是说在当时的长安城中,大家都会出来观灯看戏,在街头还会有表演。唐朝时期的元宵佳节就更加盛大了,在武则天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宰相在《正月十五夜》中写到盛唐时期元宵节的景象:“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另外在唐朝时期都城平时还是有宵禁的,只是在元宵节期间比较特殊,官府还会下令特许打开坊门,弛禁三夜,任由人们彻夜狂欢。隋唐以后,历代的灯火之风沿袭传于后世,因此又将元宵节称之为灯节。到了宋代,还出现了专门的灯市,灯市会从十五一直延续到十九,灯品也是琳琅满目,并且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会有燃灯的活动,宋代的元宵节,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外,甚至还会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


正月十五过元宵,历朝历代的元宵节是怎么样的?


图源自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元宵节更加喜庆,而且习俗也非常多,除了传统的猜灯谜与百戏歌舞外,又增设了戏曲的表演,此外不同地方的习俗还都不一样,例如踩高跷、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等等。(族谱网:www.zupu.cn


正月十五过元宵,历朝历代的元宵节是怎么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重要传统节日,在每年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个节日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有一点非常特殊: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年轻女子是不能随意出门抛头露面的,唯有元宵节时能出门娱乐。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元宵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大家知道的闹元宵、吃汤圆外,还有赏花灯、猜灯谜、偷菜等,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吧。1、偷菜民俗专家介绍,在中国古代,元宵节还曾是一年中有情男女“相约灯下”的浪漫节日...
· 正月十五元宵节对联
千门挂红灯,灯火迎佳节;万树绽银花,花团闹元宵。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火树银花,今夜元宵竟不夜;碧桃春水,洞天此处别有天。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
· 正月十五闹元宵,气派的元宵节花灯展
1、山西大同花灯展。2、虎气的动物图案花灯做成的拱门3、山西清徐县看花灯的人络绎不绝4、狗年当然少不了以狗为造型的花灯5、花灯与红灯笼相映成趣6、气派的元宵节花灯展7、寻常街道两旁也挂起了花灯,增添节日气氛8、情人节与元宵节的完美结合9、夜幕降临,一片花灯的海洋。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源于汉朝
作者:觉悟编辑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