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送礼,一般有什么讲究?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与人相交,礼尚往来,少不了送礼之事。送礼不仅古已有之,而且历史悠久。《诗经·卫风-木瓜》中写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不知道古人所说的木瓜是何物,是不是今天吃的木瓜?让人惊讶的是,接受木瓜方回报对方“琼据”,琼据是美玉,可见这个“我”是一个既富且豪爽无比的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豪侠懂义的人,大多是这样交朋友的,他们的特点就是一个“豪”字!
远古的人是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运人礼物并不一定是贵重的,人们往来送的大多是植物一类的东西,但把其中的文化隐喻看得很重。诸侯给天子进贡,是“厥贡苞茅橘柚”(《尚书》)。男女私会,交定情物也是送植物。那个静女,约心仪的男子在城墙根相会,见面送的礼物就是白茅“黄”,男子接受这黄草异常兴奋,“自牧归黄,淘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从这“淘美且异”的赞赏,可见其心里乐开了花,证据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当然,除了送草,也有送花的,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予谁,所思在远道”就是明证。
古人送礼,大多重在传达一种文化隐喻。在农业文明的古代,君子之风盛行,人际交往重义重道,凡事讲礼仪原则,一件简单的礼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隐喻。
那么古人送礼要讲究什么呢?
一是礼物的道德原则。远古时代,士与士初次见面,要送“雉”。雉是野鸡,此鸟的特性是一旦遇到危险难以逃脱就自杀。送雉的意思是彼此要像雉一样为对方“守节死义”。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在生活中处处以此为勉励的。
二是轻财重礼的原则。在古代,无论是诸侯之间,还是亲朋之间,隔久了未见,就派人到对方领土或家里拜访,带上礼物联络感情。受礼方一般会将对方送的礼物收下以表尊重,等对方离开时再原封不动还给他,以表示心意已领,不贪财。《礼记聘义》就有“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的记载,意思是说,以圭璋为国家礼品,是对送对方聘礼的重视。对方接收聘礼而归还“圭璋”,是要突出“轻财重礼”的意思,国君亲自做表率,谦让之风就会在民间兴起。
《水浒传》里就有晁盖给宋江送礼被奉还的故事。晁盖派人送一百条黄金给宋江谢恩,宋江先将礼物收下,取了一条黄金,其余的都封好并写一封信让访者带回去。宋江取一条,既表明自己重义尊重对方,又显示自己不是贪财之辈。这一招他做得很漂亮,顿时赢得了梁山的敬重。
三是礼尚往来的原则。《礼记·曲礼》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
农业社会,人们生活节奏慢,相对悠闲,心里多少存有点浪漫情调,法不完备的时代,人们行事就靠礼来规范。所以,日常交往送礼也有专门的礼仪著作,一部《仪礼》对士人往来、平民婚嫁、诸侯礼仪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士相见礼》《士昏礼》《聘礼》等篇的礼仪记载,可谓富有人生情趣。
古人送礼,讲究文化隐喻。礼物的演变,折射的是文化的演变,更是价值观的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