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官渡之战的疑问:官渡之战站前曹操和袁绍的兵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2
转发:0
评论:0
官渡之战的疑问:官渡之战站前曹操和袁绍的兵力,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占据中原两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那么,在此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在历史上有不少的争论,本文根据史料的记载和一些细致的分析,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一. 战前双方态势

  曹操方面:曹军在此之前分别消灭了吕布集团、打垮了刘备集团、击败了袁术集团(逼死袁术)以及其它一些小的割据势力,基本占据了徐州、兖州的大部、豫州和司隶部的部分地区,而荆州的长沙太守张羡以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归降于曹操、凉州的丰端以及汉中的张鲁在形式上的归附,使曹操成为中国北方第二大的军事集团。

  曹操集团的优势:1. 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和争取民众支持上占据有利地位;2.曹军位于中原,属于内线作战,可以较方便地集中主力对某一个方向进行作战;3.曹军虽少,但经过严格训练和多次战争锻炼,非常精锐;4.曹操善于用兵,而且能较好地听取手下谋臣、将领的意见;5.采用了成功的外交策略。

  曹操集团的劣势:1.四面受敌。当时曹军位于中原地区,其北面和东面是袁绍集团(兵力16万以上),东南是孙策集团(兵力5-6万),西南是刘表集团(兵力6-7万),西面是马腾、韩遂集团(由10个小军阀松散地组成,兵力号称10万,实际估计为6-7万),因此,有可能遭到各方面的进攻;2.袁绍出身豪门,祖先四世三公,在社会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比曹操大,当年18路诸侯讨董卓时,袁绍是联军司令,曹操只是其中的一路张邈的部将;3.袁绍集团的地盘大,经济基础好,兵力多,实力占优;4.曹军连年征战,部队没有时间进行休整和补充,而袁军相对只与公孙瓒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作战,部队的状况好于曹军;5. 曹军所占据的地盘在战争中所受损害较大,而北方四州相对稳定一些,这使曹军的粮草供应比较紧张。

  为解除后顾之忧,曹操采取了以下外交行动:

  1. 安抚孙策:请汉帝拜孙策为讨虏将军,封吴侯,同时为儿子娶了孙贲的女儿;

  2. 招降了南面的小军阀张绣,任命为扬武将军,并联姻,成为后来参加官渡战役的生力军;

  3. 安抚关中军阀:命钟繇为侍中守司隶校尉,督导关中各军阀将领;

  袁绍方面:已经消灭了幽州的强敌公孙瓒,占据了北方冀、青、并、幽四州以及兖州的东部,同时授予北方少数民族的乌桓王塌顿等人单于印绶。这样一来,除在并州方向与关中有接触外,唯一的敌人就是曹操了。其下一步只有两种选择:南下进攻曹操或进攻关中。但关中即使胜利了,回过来还是要打中原的曹操。因此,袁绍唯一的选择是:趁曹操目前还不是太强大出兵消灭它。

  虽然袁绍也派人争取南面的刘表夹击曹操,但没有完全成功,刘表基本保持了中立。

  二. 战前双方兵力部署

  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

  另外,《世语》记载为袁军步兵5万,骑兵8千,合计5.8万。在《三国志》注引中孙盛评曰:“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而张璠《汉记》云:战后曹操“杀绍卒凡八万人。”也证明袁绍军在10万以上。

  主要参战将领、谋臣有:

  统帅:袁绍, 谋士:许攸、辛评、苏由

  前锋军:前锋将军颜良;步兵校尉马延;骑前锋将军文丑;越骑别部司马韩定;越骑校尉王摩;豫州牧刘备。

  左武卫营:监军将军淳于琼;步兵校尉睦元进;屯骑校尉韩莒子;骑督吕威璜;越骑别部司马赵睿。

  右武卫营:监军都督沮授;步兵校尉蒋奇;长水校尉荀谌。

  中营垒:主将袁绍;幕府长史袁谭;主簿陈琳;中垒监军都督代行军司马郭图;步兵校尉高览;屯骑校尉张郃;屯骑司马何茂;越骑校尉韩荀;越骑司马韩猛;射声校尉吕旷;射声司马吕详。

  后军:总管将军蒋义渠;步兵校尉张凯。

  运输总管:司马兼护军逢纪;督运校尉孟岱。

  以上袁绍的主要将领除袁尚与审配留守冀州,高干、郭援在并州,袁熙在幽州以及青州的留守部队外,其余基本都在官渡一线。其后方留守部队约4-5万人。

  根据青州刺史袁谭在官渡军中,而曹军臧霸进攻青州的牵制行动并没有遭到袁军的反击,说明袁绍的青州军主力均在官渡一线。

  进攻官渡各军兵力分布情况:

  前锋军兵力:根据其投入作战的情况分析:颜良带领1步兵校尉营1.1万人在前,文丑率领1骑兵校尉营的兵力随后(估计1.1万人),还有骑兵别部(3-4千人,刘备也在该部)在最后,总兵力2.5万人;

  左军兵力:2个校尉营加1个别部总兵力约2.3-2.5万人左右(战役后期曾抽调淳于琼所部的1万多人去保护粮草,估计不会把左军全部派去);

  右军兵力:2个校尉营总兵力估计1.5-1.8万左右,原本沮授指挥的部队比较多,但在战役开始时因故被郭图、审配分去不少。

  中军兵力:主力军团:共有4个校尉营估计兵力在4-4.3万人左右。

  后军与运输部队:没有参战。从将领配备分析兵力约1.5万人,其中后军步兵1校尉营1.1万人,督运1校尉营估计因不是作战部队,人数约数千。

  说明:袁军的正规作战部队编制与汉朝军队相近:一个校尉营大约有兵力1.1万人,相当于现代的师(包括4个部曲);1个部曲有2600人,相当于现代的团;兵力介于校尉营和部曲之间的为别部,相当于今日的旅或加强团(见《中国战争史》)。另外后来鲁肃曾说赤壁之战前刘备的残余部队“不当一校之众”——也就是不到一万人,也说明一校约有万人左右。

  综上所述,袁绍军总兵力为16万多人,其中用于进攻官渡的为11-12万人。

  曹操军:参战兵力有一些争议,分析如下:

  统帅:曹操, 谋士:郭嘉、荀攸、贾诩、董昭、毛玠,

  偏将军:徐晃,裨将军张辽、许褚、关羽,

  东郡太守刘延;平虏校尉于禁;讨虏校尉乐进;厉锋将军曹洪;

  其中曹操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1万人的中央精锐部队(包括徐晃、张辽、许褚、关羽),《三国志——武帝纪》所说的“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就是指的这部分军队。

  原来在河水(即今黄河,但与现黄河位置有一些差别)一线驻守的部队是:

  白马刘延军1千人,原武于禁军2千多人(后来增加到4千),乐进军估计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带(其中骑兵1千人)。这样在官渡一线的曹军总兵力应为1.9万人。

  以上为战役开始阶段直接参加官渡战役的部队和将领,其它主要部队和将领为(合计4.6万人):

  建武将军夏侯惇军:5千人,防守西面的孟津、敖仓等要点以及保障左翼安全;

  扬武将军张绣军:驻陈留、吾己等地,5千人,保障整个右翼的安全;

  越骑将军曹仁军:驻颖川一带,5千人,为官渡战役的后军兼战役预备队;

  行督军校尉颖川太守夏侯渊、威武将军蔡阳以及厉锋将军曹洪军:1.1万人左右,防守南面的南阳到颖川之间的广大地区以及许昌外围,防备刘表,保卫许都(估计其中夏侯渊、曹洪各4千人,蔡阳3千人);

  许昌留守军:荀彧,估计有2千人;

  汝南太守满宠、汝南郡太宗李通军:驻汝南,6~8千人,防备孙策;

  振威将军东平相程昱军:驻鄄城,7百人,防备河水上的渡口以及袁绍军的右翼迂回;

  琅琊相臧霸军:估计3千人防备袁绍军从青州的进攻并数次进攻青州,见《三国志臧霸传》;

  粮草转运李典军:1千多人,负责向官渡大营押运粮草,见《三国志李典传》;

  广陵太守陈登军以及兖州、徐州等地其它部队:5-6千人守备;

  根据以上的曹军部署,可以发现:曹军的总兵力为6.5万多人,与当时的历史情况比较符合,同时也已经包括了绝大部分曹军的将领(可能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将领没有列出)。

  曹军为防备四周其他军事力量可能的攻击,部署了2.5万多人的兵力,而为防止袁军的两翼包抄,又用去了1万人,这样曹军在官渡的兵力就不多了。不过正是由于以上正确的部署,才保证了官渡战役的顺利进行:打垮了汝南刘辟的叛乱、消灭了袁绍派出的西线迂回部队韩荀军。实际上袁绍手下的许攸建议的偷袭许都之计划,并不是什么高招,曹操部署的曹仁军就是防备这一手的。曹操不过对许攸客气客气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官渡之战双方的兵力对比
官渡之战历来是史学家以及历史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最后的结果是以袁绍的惨败,曹操的崛起而收场的。从官渡之战双方的势力来对比,袁绍的军队数量是曹操的数倍,袁绍手下有更多的谋士以及猛将,但是最后还是以带着几百人仓皇逃跑收场。总结下来,袁绍有很多表面上看似必胜,实际上却是有着非常大的隐患的点。这和袁绍本人多疑、不善决断的性格与内部不团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其失败原因,在曹操的谋士郭嘉那篇《十胜十败论》中便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十胜十败论》虽然是为了鼓励曹操迎强敌袁术来写的,但是其中所写不无道理。郭嘉先是在开头举了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体现了刘邦的智慧与项羽的孤傲。通过两个人的例子来将曹操比作刘邦,将项羽比作袁绍,暗示着曹操虽然弱小,但是最终会凭借着智慧,战胜袁绍获得最终的胜利。接下来郭嘉陈述了袁绍必败与曹操必胜的十条内容。其中第一条...
· 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的原因
官渡之战的意义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大惊,仓皇后撤。这时候曹操乘势进攻,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袁绍退回北方一蹶不振。不久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网络配图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官渡之战其实是中国政权统一和政权分立的历史选择。曹操主张统一,(本文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发布),此战胜利后,曹操向着统一中国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基本统一了北方。袁的志向不高,只要自己能成为诸多分立政权中的一个就满足了,他的失败是战略的失策、是分裂的失败。这也证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和将其实现的愿望。战役评论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
· 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的原因
官渡之战的意义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大惊,仓皇后撤。这时候曹操乘势进攻,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袁绍退回北方一蹶不振。不久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官渡之战其实是中国政权统一和政权分立的历史选择。曹操主张统一,此战胜利后,曹操向着统一中国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基本统一了北方。袁的志向不高,只要自己能成为诸多分立政权中的一个就满足了,他的失败是战略的失策、是分裂的失败。这也证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和将其实现的愿望。战役评论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
· 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的原因
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的原因说到官渡之战其实很多网友也应该知道这个战役也还是非常的有意义的一个战役了,但是这个战役最后虽然是败给了曹操了,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到底会是什么呢?官渡之战的意义也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被错过了!官渡之战的意义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大惊,仓皇后撤。这时候曹操乘势进攻,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袁绍退回北方一蹶不振。不久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官渡之战其实是中国政权统一和政权分立的历史选择。曹操主张统一,(本文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发布),此战...
· 官渡之战袁绍为何会输,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原因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打算率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南下攻打许都,与曹军相持于官渡。你们知道吗?由于袁绍实力远胜曹操,因此当消息传来后,曹操的部将大多认为此战曹操无法获胜。但曹操却认为袁绍能力不足,即便实力强于他,也不足为惧。为了争取到战事的主动性,曹操没有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正因如此,当大战开始前,曹操才能亲率大军攻打已经叛乱的刘备,以解决了后方的隐患。在此之后,曹操回军官渡,与袁绍对峙,并在袁绍派出颜良与文丑进攻时,他自己亲率精锐大军,先是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随后又设计诛杀文丑,就此挫败了袁绍的士气。但由于袁绍合兵一处,攻打曹操,以至于曹操无法抵抗袁绍的进攻,接连战败,再加上兵力不足,粮草匮乏,曹操几乎支撑不住,打算返回许都坚守。但就在这个时候,袁绍手下谋士许攸弃袁绍而投了曹操,当时许攸给曹操带来了奇袭乌巢之计,曹操采纳了许攸的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