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渭南之战的历史评价:一代枭雄曹操的深谋远虑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8
转发:0
评论:0
渭南之战的历史评价:一代枭雄曹操的深谋远虑,初看起来,关中这场叛乱,是曹操没有听高柔的劝谏而导致的,是由曹操疏忽大意的错

  初看起来,关中这场叛乱,是曹操没有听高柔的劝谏而导致的,是由曹操疏忽大意的错误所致。但是,后人多认为,曹操就是要逼反那些表面上遵奉朝廷,实际上是各行其政的关中诸将,为名正言顺地剿灭他们制造借口。可以说,从一开始,曹操就是有预谋的。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开篇就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第一件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道”:“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因此,曹操要先使自己在道义上处于优势。

  渭南之战,曹操自诩为"兵之变化,固非一道"而灵活用兵的成功战例,颇受当时与后世的关注。在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进爵魏公时,汉献帝在诏书里褒奖曹操渭南之战的功绩时说:“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檄吴将校部曲文》中称及此战说:“近者关中诸将,复相合聚,续为叛乱,阻二华,据河渭,驱率羌胡,齐锋东向,气高志远,似若无敌。丞相秉钺鹰扬,顺风烈火,元戎启行,未鼓而破。伏尸千万,流血漂樐,此皆天下所共知也。”曹魏文人缪袭曾作《平关中》,言曹公征马超,定关中也。曰:“平关中,路向潼。济浊水,立高墉。斗韩马,离群凶。选骁骑,纵两翼,虏崩溃,级万亿。”

  晋朝文学家潘安在《西征赋》赞扬:“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北魏时期镇远将军杨侃却认为:“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挟(潼)关为垒,胜负之理,久而无决。岂才雄相类,算略抗行,当以河山险阻,难用智力。”

  唐朝诗人岑参在《东归晚次潼关怀古》夸赞:“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元朝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点评说:“曹操估关中而远征张鲁,伐虢取虞之计也。盖欲讨超、遂而无名、先张讨鲁之势以速其反,然后加兵耳。”并认为当时天下的兵马,以“关西之兵最为精强”,之所以被曹操打败,是因为“法制不一”的缘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渭南之战的历史影响:曹操彻底解除了马超的威胁
渭南之战,曹操自诩为"兵之变化,固非一道"而灵活用兵的成功战例,颇受当时与后世的关注。在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进爵魏公时,汉献帝在诏书里褒奖曹操渭南之战的功绩时说:“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檄吴将校部曲文》中称及此战说:“近者关中诸将,复相合聚,续为叛乱,阻二华,据河渭,驱率羌胡,齐锋东向,气高志远,似若无敌。丞相秉钺鹰扬,顺风烈火,元戎启行,未鼓而破。伏尸千万,流血漂樐,此皆天下所共知也。”曹魏文人缪袭曾作《平关中》,言曹公征马超,定关中也。曰:“平关中,路向潼。济浊水,立高墉。斗韩马,离群凶。选骁骑,纵两翼,虏崩溃,级万亿。”晋朝文学家潘安在《西征赋》赞扬:“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北魏时期镇远将军杨侃却认为:“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挟(潼)关为垒...
· 渭南之战的历史背景:马超集团为何要反对曹操?
战前局势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底,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伤亡过半。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又丢失了南方重镇江陵,这使得曹操的南进计划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月,曹操曾进驻谯郡,制作轻型战船并训练水军,准备继续向南方进兵。七月,曹军自涡水、淮水出肥水,到达合肥,但是考虑到连年征战,士兵劳苦,且疫气流行,而没有继续南进,于十二月全军返回了谯郡一带。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军基本是进行休整。南进的困难摆在前面,于是曹将其下一步的进军目标选在了西方的关中、凉州和巴蜀地区。据守关中部队,实际上是一个由十个大、小军阀组成联合体,韩遂、马超部是这个联合体的核心,但是他们并没有严密的统属关系。平时,他们分散割据于自己的地盘,在发生利益相关的情况时,才会集中一起,共同对敌。当时,关中团在名义上是归顺于曹操的。在公元201年曹操与袁尚等在河北激战时,关中集团也...
· 一代枭雄曹操的暴虐一生!
身为正经官三代的曹操,虽然不怎么认真读书吧,但是依然靠爹在20岁时就步入了仕途。作为“上头有人”的杰出代表,为官期间的曹操也算是兢兢业业,把恶人治的服服帖帖。后来到曹操三十岁那一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跟随大将军皇甫嵩攻打颍川的起义军。虽然第一次披挂上阵,可曹操展现了自己的统兵天赋,立下战功,被封为济南相。后来机智的曹操看东汉败絮其中,索性辞官回家去了。曹操三十五岁那一年,汉灵帝驾崩,汉少帝继位。董卓把持朝政,这下身为名门之后的袁绍不答应了。他从渤海起兵,沿途召集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他见曹操有些人马,便给曹操发了书信,邀请他组团一起攻打敌方水晶。自从曹操把吕布从兖州赶走,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刘备手里把徐州抢了。之后便开始蚕食袁绍的地盘。除了袁绍的地盘,其他人的曹操也没有放过,从五十岁到五十三岁的这三年里,曹操是一直没闲着,先后拿下了冀州、青州、...
· 赤壁之战一代枭雄曹操为何一败涂地?
电视剧《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剧,曾经影响了数代人。一代枭雄曹操的那句“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至今仍广为流传。网络配图曹操为何能够名动天下?说到底,无非是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当时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几个人敢去刺杀董卓。曹操刺杀董卓,虽然没有成功,可曹操竟然还可以顺利逃出。就单单这样的事情,也足以让曹操名动天下。曹操刺杀董卓后,更多的英雄人士愿意投靠曹操。尤其是这么多的英雄人士当中,曹家军是最为主要的力量。凭借着个人的魅力,也凭借着个人的军事才华,曹操最终定都许昌。尽管已经定都许昌,曹操一直深知名不正言不顺的道理。终日筹谋,最终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迁都许昌后,曹操的势力版图迅速扩大。短短十几年时间,曹操先后灭袁术,公孙瓒、袁绍。赤壁之战可以说是曹操的最后一战。曹操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最后一战会让自己大败,而且败得比当年袁绍还要悲惨,甚至败得连自己性命都差点丢了。不过好在当年曹操对...
·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一代枭雄重情又嗜色如命
一说到曹操我们自然会想到的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在《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就是一个大奸贼,是篡权夺位的乱世臣子。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撇开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塑造之间的差异,曹操都是一个十足厉害的人。他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除了精兵法,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真正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年轻时的曹操,就表现出机智警敏,还有超强的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南阳何颙曾说他:“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除了军事上的成绩,曹操也是一个真正的文学发烧友。据记载,曹操“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建安五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