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辽成为曹魏第一将非因逍遥津大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7
转发:0
评论:0
张辽成为曹魏第一将非因逍遥津大胜,三国时期,曹操最擅用人,手下文臣武将群星灿烂。除去诸夏侯曹因为亲属原因备受恩

  三国时期,曹操最擅用人,手下文臣武将群星灿烂。除去诸夏侯曹因为亲属原因备受恩宠外,异性武将中最有名的是曹魏五子,也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那张辽为何备受曹魏恩宠,成为五子第一人呢?

  说起排名,在中国一向有讲究。首先是论亲疏,于是才华平平的夏侯惇成为仅次于曹操军中统帅,斤斤计较的大款曹洪也可以担任骠骑将军;其实是论资历,在五子之后曹魏其实还有不少骁将,比如李典、臧霸、文聘之流,说起武功和五子差别并不很大。尤其是李典,颇受陈寿推崇,反倒是五子之中的于禁、乐进战功平平,缺少独当一面的成功战例。不过于禁和乐进是董卓之乱时期就追随曹操的老人,资历摆在那里。打仗的时候就算没有建立大功,但是几次大战也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曹操又是个比较重感情的人,于是进入五子也可以理解了。

  五子之中,张辽来到曹操的身边比较晚,经历也比较复杂。于是在一直在扫平袁绍之时,张辽的排名依然在;乐进、于禁之后。等到平定荆州时,张辽征讨陈兰有功,名位渐渐超越乐进。于是,当曹操率领大军征讨张鲁之时,把南方守卫边疆的重任就交托给了张辽、乐进、李典三人。

  然后,孙权抓住时机进攻曹魏要塞合肥,于是张辽于是人品爆发,以逍遥津之战威震天下。

  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表现神勇,以八百人大败孙权十万人,在张辽死后多年,魏文帝曹丕还感念张辽,特别下诏褒奖张辽:“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确实,张辽晚年多病,但是只要张辽在合肥,孙权就不敢轻举妄动,孙权还特别交代手下将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一朝被蛇咬,多年之后孙权依然颤栗,可见逍遥津之战张辽无敌情状。

  不过,曹魏诸臣中,难道就没有人的功劳可以盖过张辽吗?有的。

  曹魏第一功臣是荀彧,荀彧犹如汉之萧何,帮助曹操打理国政,建立各项制度,可是如此大功的荀彧最终被曹操逼死。原因很简单,荀彧曾经反对曹操称魏公,在曹魏的霸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选择了皈依没落的汉朝,既然道不同那不相为谋,曹操这个人可以容忍手下有各种毛病,但是绝对不允许有别样的想法,于是曹操杀荀彧,杀崔琰,杀孔融。

  而在五子之中,徐晃在破刘备、破吕布、破袁绍时皆有大功,尤其是在剿灭马超的时候提出率军奇袭马超后方,居功至伟。之后在关羽围攻樊城、襄阳时有率军救援,曹操大赞徐晃有辅汉名将周亚夫之风。可以说,徐晃的功劳绝对不弱于张辽。即便是在五子之后,驻守江夏的文聘,也曾经施展空城计独立对抗孙权五万大军的突袭,在孙权犹疑撤退时更主动出击大败吴军,捍卫国土,名震敌国。为何张辽名位却远在他人之前?

  我看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张辽的忠诚,由于张辽事事以曹操为先,把曹魏的天下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这才是他受到曹操和曹丕欣赏的最重要原因。

  在袁绍被灭之后,张辽和夏侯渊奉命平定郡县,在东海和悍将昌豨交手,昌豨能征惯战,几个月下来,随军携带粮草吃尽,也不能攻破城池。于是夏侯渊考虑撤军,可是张辽不同意。张辽依据自己对昌豨的了解,觉得昌豨很可能和己方一样筋疲力尽,此时放弃,必将让昌豨重新壮大。加上张辽观看昌豨,觉得昌豨似乎有想要归降的意思,建议由自己出面去劝服昌豨。于是,张辽单人独骑拜访昌豨,果然成功招降昌豨。事后曹操得知,非常感动,也非常生气。曹操批评张辽:“这可不是一个大将应该做的啊。”张辽说:“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豨必不敢加害故也。”

  张辽不简单,战场上,冲锋陷阵,于百万军中横行;帷幕中,机巧决断,只言片语胜过十万雄兵;就算是在官场,在政坛,应对辞令也绝不输于那些谋臣策士。收服昌豨,张辽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把所有的功劳都推给主公曹操,因为曹操的威名,自己才获得成功,功归于主上。曹操听后自然更加高兴,得将如此,如何不视为腹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辽成为曹魏第一将是因逍遥津大胜么
《关云长》张辽剧照三国时期,曹操最擅用人,手下文臣武将群星灿烂。除去诸夏侯曹因为亲属原因备受恩宠外,异性武将中最有名的是曹魏五子,也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那张辽为何备受曹魏恩宠,成为五子第一人呢?说起排名,在中国一向有讲究。三国时期,曹操最擅用人,手下文臣武将群星灿烂。除去诸夏侯曹因为亲属原因备受恩宠外,异性武将中最有名的是曹魏五子,也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那张辽为何备受曹魏恩宠,成为五子第一人呢?说起排名,在中国一向有讲究。首先是论亲疏,于是才华平平的夏侯惇成为仅次于曹操军中统帅,斤斤计较的大款曹洪也可以担任骠骑将军;其实是论资历,在五子之后曹魏其实还有不少骁将,比如李典、臧霸、文聘之流,说起武功和五子差别并不很大。尤其是李典,颇受陈寿推崇,反倒是五子之中的于禁、乐进战功平平,缺少独当一面的成功战例。不过于禁和乐进是董卓之乱时期就追随曹操的老人,资历摆在那里。...
· 三国曹魏的外姓第一将到底算于禁还是张辽?
《孙子兵法》对将的标准解释:“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即是说冲锋陷阵只是体现将勇的一面,军事制度、用兵之法才是将的根本,为将者当知五事,道、天、地、将、法,其中将又只是五事之一,将的职权范围广泛,包含如何用人,计算敌我双方战力优劣等无不是将的范围建安十一年前于禁高于张辽,建安十一年后张辽高于于禁。网络配图于禁,外姓武将最早获得假节钺的。于禁在曹操开疆扩土时期的功劳和能力无可置疑,百战百胜,简直不能更吊。他是五子当中第一个被封将军的人,而且是被封的左将军,地位最高,持假节钺,这种地位,在曹操那里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类似于关羽在刘备手下的地位。但于禁生涯末期正面败给关羽,可以说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败笔,投降关羽...
· 烽火三国——张辽的逍遥津
?曹操率主力深入汉中,孙权也没有浪费这次好机会,他迅速在东线出击,试图一举夺取合肥。合肥是曹操东线战场的支撑点,拿下合肥就等于占领了整个扬州。建安二十年(215)8月,就在曹操攻破南郑的同时,孙权调集10万人马,由自己率领进攻合肥。此战孙权志在必得,所以几乎带来了吴军的全部精锐,吕蒙、甘宁、蒋钦、凌统、陈武、徐盛、贺齐、潘璋等。最能打的都来了。曹操西征汉中前留下张辽、李典、乐进守合肥,但给他们留下的人马并不多,只有7000人,合肥看来凶多吉少。担任驻合肥各军护军的薛悌谨遵曹操的指示,一直没有打开曹操临走前留下的那个密函,现在孙权率10万人马杀来,时机到了。薛悌请来张辽、乐进、李典诸将,当众人面打开了那封密函。大家都以为丞相留下了什么秘密武器,期望值挺高,谁知打开密函以后,只看到上面写了几句话:“如果孙权来了,让张辽和李典二位将军出战,乐进将军留守,薛参谋长不得参战。”就是这些啊?大家有些失...
· 威震逍遥津的名将传奇——张辽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机,亲率大军直扑合肥。一、合肥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资治通鉴》胡注引《水经注》“淝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西北入芍陂。自芍陂上施水,则至合肥。淝水又北过寿春县北,入于淮”,“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肥”。合肥北通淮河,南达长江,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更是曹魏军事重地。1、防御上,曹魏东置合肥、中守襄阳、西固祁山。合肥地处淮南重地,既利屯田戍边,又扼孙吴北取徐扬之路。孙权屡攻合肥,就是希望将前线向前推进,以合肥为北屏障,以巢湖为水军根据地,必要时可以让水军北入淮河攻魏。2、攻势上,合肥南控巢湖,遥望建业,能够对东吴构成威胁。曹魏随时可以自淮河调水军至巢湖集结整备,然後从濡须入长江攻吴。东吴不得不在濡须口夹水立坞,以防曹魏南下入江。3、策略上,曹操时不时由合肥越巢湖发兵南下,把东吴的兵力和注意力长期率制于此,保长江一线大部...
· 张辽是怎么死的?揭秘刚侯张辽威震逍遥津之战
国家正史《三国志》中的魏书,在记录曹魏王朝的功臣宿将时,曾将这么五位将军合并列传,谓之: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没错,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曹魏五子良将的最初来源,而我今天所介绍的这位他,更是堪为五良将之首。他,本姓聂氏,为豪族巨富之后,却因家族避祸,而被迫改姓张氏。他,一生戎马,征战之地几乎遍布华夏北方,而也正是靠着盖世军功,死后竟配享皇族庙庭。他,是丁原麾下能吏,也是吕布麾下骁将,更是曹操麾下悍将,最后的他又成为了曹魏柱国虎臣。是的,他就是原曹魏骠骑大将军、刚侯张辽。曹魏五良将之刚侯张文远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三国志·魏书·张辽传》是的,年幼的张辽就是出生在边塞之地的雁门马邑。但,或许已经没有人能知道马邑这两个字对于张辽家族是一个咋样的痛。曾经,在汉武帝时期,一个几乎差点覆灭匈奴主力的宏伟战略计划就是围绕马邑展开的,可惜,后来由于各种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