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大乱之世 凉州为何独成人间乐土
五胡乱华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第一次大劫难,一个个操着不同语言、高鼻深目的蛮夷戎狄一波波涌入中原大地,杀向华夏。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被朝廷和精英阶层抛弃的底层民众如羔羊一样被人宰割,黄河之滨尽为丘墟,宛如地狱。
然而就是在这大乱之世,西北凉州即今天甘肃武威一带,却成为避难的世外桃源,当时长安有民谣称,“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翻译成人话就是关中大地的血水能淹到手腕,只有凉州人民可以悠闲的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倚着柱子看战争恐怖片。
外面血流成河,凉州却独享安乐祥和,民众奔赴,民心归附,和刺史张寔的治理方略有很大关系。
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四月,张寔贴出安民告示,要征求批评意见,听取不同声音,“所部吏民有能举其过者,赏以布帛羊米”,凉州境内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平头百姓,只要能指出我犯过什么错,有理有据的说出一二三来,就赏赐给布匹、绸缎、肥羊、谷米。
这种广发英雄帖,请百姓议论朝政国是、妄议大政方针的做法,虽然在当代成为绝响,但在中国古代,却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专制主义”的中央政府,每隔几年都会发个这样的通知,让百姓妄议一番朝政,即使是捕风捉影,也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会扣上造谣生事、挑拨是非的帽子。
平心而论,张寔的这个告示是很有诚心的,不但言者无罪,还有物质奖励,而且是吃饱穿暖的生活必需品,在战乱年代,这些东西比较暖胃暖身。
但在一个人看来,张寔做得还不够,只鼓励百姓妄议朝政,还不能达到决策方式民主化、决策程序科学化的效果。
这个人就是主管政法工作的隗瑾。
看到告示后,隗瑾立马找到张寔:老大,这样办,不一定行啊!您处理政务夙夜在公、善做善成,大小事务,不论巨细,都是一个人亲自裁决。事情还没研究呢,您不但定好了调子,而且决策都已经作出。下面的人还敢提出不同意见吗,只能您指哪打哪,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干。您这样作决策,别说是三核桃俩枣的赏赐,就是赏金银珠宝,又有谁敢说真话呢?“虽赏之千金,终不敢言也”。
问题提出了,那解决之道是什么呢?怎么让百姓开口说话,提出意见呢?张寔看着隗瑾,快想辙。
隗瑾接着说,其实很简单,以后处理政务时,您别急着做决定,先听取一下各部门单位的意见,问问他们想怎么干,决策之前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您再集中百姓智慧,作出决断,这样干部百姓都会把真实的意见表达出来,还用您赏赐鼓励吗,“宜少损聪明,凡百政事,皆延访群下,使各尽所怀,然后采而行之,则嘉言自至,何必赏也”。
隗瑾的建言,实际上是将决策之后的听取民情,前置为决策之前的征求民意,让民众的角色从事后的批评议论,转变为事前的参与讨论。这种言论在今天,无异于与虎谋皮,极有可能会被个别心胸狭隘者视之为惑乱人心,隗瑾的政治生命甚至会被终结。
但在张寔听来,隗瑾的一番高论,却是悦耳忠言,不但要听从采纳,还要大大提拔,“寔悦,从之,增瑾位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