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论五代十国时期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2
转发:0
评论:0
论五代十国时期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从最早在南方建国的前蜀(891)算起直到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

  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从最早在南方建国的前蜀(891)算起直到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汉的覆灭(979)为止共计88年的时间。五代是指在中原一带相继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十国是指在南方建立的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十个政权。五代十国表面上乱,实质是变。

  一、统治阶级的内部结构

  东汉时期统治阶级的基本结构是豪强地主,三国时期的统治阶级也是以豪强地主为骨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阶级主要是以士族地主为骨干,唐朝以后士族势力开始衰落,尽管唐前期关陇士族集团在统治阶级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也只是士族政治的暂时反复。

  安史之乱后,一大批出身于庶族和归化的藩将成为这一时期统治阶级的主流,称为势官地主阶层(宋代称为形势户)。五代十国时期统治阶级换成了一代新人,这个时期是一个藩镇的时期,君主与藩镇没有明显的界限各国的帝王大多出身于下层人士,将相大臣也大多出身微寒。也有一部分将相大臣为科举出身或旧士族余孽,但他们都要依附于那些新起的贵族。正如《旧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

论五代十国时期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五代十国时期势官地主的特点:

  1、文化素质低,不重视礼乐,崇尚武力,轻视文人。《旧五代史·史弘肇传》记载:“安朝廷,定祸乱,直需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

  2、不受儒家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不相信君权神授,只相信武力势力。


  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魏晋时期士族地主阶级的大庄园经济占支配地位(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不发达),唐代前期出现了大量自耕农,随着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破坏,大批庶族地主涌现,使普通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继续了这种趋势。五代十国时期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农民承受的超经济压迫相对减少。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结构与唐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商业交易和商品经济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结构的特点:

  1、南方农业商品化扩大。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专业的商品化生产,粮食、茶叶、蚕种、水果、药材、纺织品等商品贸易频繁。

  2、地方性小市场扩大。草市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论五代十国时期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有所发展。五代十国时期主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有泉州、广州、杭州、温州、明州、莱州、登州。五代十国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有瓷器、茶叶、铁器、丝绸。

  4、商品经济观念的转变。

  相比于前代的重农抑商,五代十国的统治阶级开始重视商业,许多官员开始从事商业,促进商业发展。南平以商品贸易立国,通过商税维持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商业观念的转变为宋代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发展的新动向

  五代十国时期文化重心南移,形成了成都(前、后蜀)和江宁(南唐)两大文化中心,在文化方面出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五代十国时期文化发展的新动向:

  1、在文学上使词这种文学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形成了川蜀“花间派”,代表人物为韦庄、温庭筠;

  花间派的特点是香而软,多叙述男女情感之事。

  南唐词派,代表人物李璟、李煜、冯延巳。

论五代十国时期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李煜词风一改花间派弊病,直叙个人情感,使词在思想上、内容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说道:“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2、绘画。五代十国时期与唐代的不同体现在(1)唐代以释道人物画为主,五代十国时期山水画、花鸟画日趋发展。(2)画风:五代十国摆脱宗教政治影响,崇尚自然之美,而唐代受宗教影响大。(3)画家群体:山水画、花鸟画画家群体阵容强大,释道人物画画家群体日趋萎缩。(4)画法:董源创立水墨山水画着色的新技法;徐熙创立花鸟没骨画法。

  3、书法。杨凝式:撮襟书。

  南唐后主李煜收录历代书法名人真迹制成书帖之祖《升元帖》。

  徐铉:擅长篆书,为篆书的流传做出了贡献。

  4、佛教思想:陈垣先生说:“五季乱而五宗盛。”五宗: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

  禅宗讲心、理、性等,其思维逻辑甚有可取之处,对宋代理学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为宋代文化的再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唐宋变换之际的起承转合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韩愈道论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中唐以后,随着封建社会逐渐向后期过渡,传统经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革。这个变革的先声和重要表征,就是自中唐开始,思想和学术界泛起了一股对当时和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即所谓“明道”思潮。作为中唐时期的思想家、经学家,韩愈的道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韩愈,字退之。生于公元768年,卒于824年。他的籍贯,新旧《唐书》本传存有歧说。《新唐书》说他是“邛州南阳人”。《旧唐书》则说他是“昌黎人”。究竟祖籍邛州南阳还是昌黎?这是可以继续深入考证的问题。韩愈的社会出身,《新唐书》本传云:“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韩愈在《释言》中称:“愈之亲族鲜少,无扳联之势于今”;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又称:“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诸如此类的记载说明,...
· 韩愈道论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中唐以后,随着封建社会逐渐向后期过渡,传统经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革。这个变革的先声和重要表征,就是自中唐开始,思想和学术界泛起了一股对当时和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即所谓“明道”思潮。作为中唐时期的思想家、经学家,韩愈的道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韩愈,字退之。生于公元768年,卒于824年。他的籍贯,新旧《唐书》本传存有歧说。《新唐书》说他是“邛州南阳人”。《旧唐书》则说他是“昌黎人”。究竟祖籍邛州南阳还是昌黎?这是可以继续深入考证的问题。韩愈的社会出身,《新唐书》本传云:“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韩愈在《释言》中称:“愈之亲族鲜少,无扳联之势于今”;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又称:“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诸如此类的记载说明,...
· 论马钰在全真教中的作用与地位
马钰(1123-1183),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人,原名从义,字宜甫。师从王重阳后,王重阳为之改名钰,道号丹阳子,又称山侗。在全真教中,王重阳创其始,至丘处机而达鼎盛。而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的就是马钰。马钰在全真教中的作用与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一马钰在王重阳逝世后,赴长安打开局面,开创了陕西基地,奠定了全真教在整个西北地区的基础。王重阳在1167年(金世宗大定七年)七月创立全真教,1170年(金世宗大定十年)正月在回陕西的路上仙逝于南京(今河南开封),那时,全真教创立仅两年多,陕西的局面尚未打开,全真教能否兴旺发达尚未可知。王重阳临终托命,将掌门人之位传给马钰。这样,在陕西开创全真教事业,并将全真教进一步发扬光大的重任就落在马钰肩上。马钰深知责任重大,全力以赴而不敢稍有懈怠,曾赋词一首,以示决心:卜算子出家入道山侗舍俗投玄趣,结正良因,深谢师真,便做逍遥自在人。...
· 论刘备的正统地位
一、第1回三结义:(刘备)素有大志。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刘备的大志是什么?他小时候就亲口说了,就是“为天子”。二、第34回依荆州:(刘)表曰:“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贤弟尽举当世名士,操皆不许,而独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以曹操之权力,犹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玄德乘着酒兴,失口答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表闻言默然。玄德自知语失,托醉而起,归馆舍安歇。刘备的真性情,基本上只有在酒后才表露的。刘备在这里所说的“基本”,就是根据地吧。如果是忠心不二的汉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怎么会想着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三、第54回甘露寺:玄德更衣出殿前,见庭下有一石块。玄德拔从者所佩之剑,仰天祝曰:“若刘备能勾回荆州,成王霸之业,一剑挥石为两段。如死于此地,剑剁...
· 论刘备的正统地位
《三国演义》将刘备尊为正统,给人的感觉就是刘备是代表正义的,是忠于汉室、欲匡扶汉室的;而其他诸侯包括曹操、孙权等是要夺取汉室天下,所以是汉贼。这种态度影响深远,我以前也是这种观点。但现在则不然:我认为演义中的刘备和曹操、孙权等其他诸侯一样,其志向都是夺取天下、自己当皇帝。以下是毛本《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一、第1回三结义:(刘备)素有大志。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刘备的大志是什么?他小时候就亲口说了,就是“为天子”。二、第34回依荆州:(刘)表曰:“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贤弟尽举当世名士,操皆不许,而独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以曹操之权力,犹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玄德乘着酒兴,失口答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表闻言默然。玄德自知语失,托醉而起,归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