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辽和马邑之战的关系 马邑之战是谁的错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81
转发:0
评论:0
张辽和马邑之战的关系马邑之战是谁的错,公元前133年汉朝马邑之战爆发。马邑之战又被称作马邑之围,也有人称马邑之谋。这场

公元前133年汉朝马邑之战爆发。马邑之战又被称作马邑之围,也有人称马邑之谋。这场战役的目的是敌人进而歼灭敌军。是西汉汉武帝在位时,由王恢进言策划的准备消灭匈奴的大战。正如《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载的那样:昔汉之王恢,欲徼一时之幸于匈奴,故为马邑之役,孝武许之,是恢欲奉诏以从事也。然后以谋出于恢,故下吏不赦,使恢自杀。

  马邑之战的形势

  当时汉武帝采取王恢的建议,准备进攻匈奴。当匈奴单于准备进入汉朝的埋伏圈内时,当时的一个守卫却私下向匈奴单于告发了汉军打算偷袭匈奴部队的计策,匈奴单于接到告密就马上下令让还未抵达汉军包围圈的匈奴大军立刻撤退,就这样王恢的计策失败,匈奴未受到任何损失,反而变本加厉的残害大汉边境百姓。汉朝马邑之战失败的影响巨大,从此匈奴发狠,四处出兵侵扰汉朝的边境,致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匈奴用这个方式来报复汉武帝对他们采取的马邑之围。

  汉武帝因马邑之战没有成功伏击匈奴,反而使黎民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中深感痛恨与自责,将马邑之战失败的责任全部怪罪于当时提供计策的王恢,王恢不堪忍受,随即自杀谢罪。从此以后西汉才开始与匈奴进行长期大规模的战争。这次战争虽然失败,但也结束了西汉初年以来所信奉的和亲政策,而且还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文化交流,也有其积极作用。以上便是史上著名的汉朝马邑之战。

  马邑之战的背景

  马邑之战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事件,那么马邑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马邑之战简介中记载,秦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为了能够自立为王,亲手杀死了他的亲生父亲兴曼单于并且把周边部落都攻下,统一匈奴各部。随着军事的不断增强,匈奴逐渐走向强盛。

  汉武帝雕塑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因为汉朝朝廷无暇管理北部治安,所以冒顿单于借此机会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攻入北方,这使汉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受到直接影响。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在争伐韩信的时候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虽然最后汉高祖得以突围,但自从这件事过后西汉王朝不得为了换取边境的安宁委曲成全,同意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马邑之战的背景中记载,汉朝在经过“文景之治”后,积累了巨额财产并且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便使匈奴受到了强大的威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并且在政治上废除了和亲政策。

  后来汉武帝又派人去周边国家进行友好往来并且在经济、军事、外交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西汉抗击匈奴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由于匈奴一直侵犯汉王朝的边界领土,经常在边界抢夺、残害百姓。这一系列的挑衅最终激起了汉王朝的反抗,最终引发了马邑之战。以上便是汉武帝时期马邑之战的背景。

  张辽和马邑之战

  张辽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首,他鞍马一生为曹魏大业立下不世之功,而马邑之战是汉武帝时期一次针对匈奴的失败的军事行动。那么,张辽和马邑之战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张辽剧照

  张辽先祖其实并不姓张,而是姓聂名壹,是汉武帝时期的边境富商。在张辽先祖生活的时期,汉武帝发动了一场规模十分浩大的马邑伏击战。当时的聂壹在边境经常与匈奴通商,单于对他十分信任。出于一片报国热情,他通过好友王恢向汉武帝献计,自己假装卖国,引诱单于带领大军来到长城边境,然后设伏兵攻打单于,可以一劳永逸。匈奴单于果然上当,他率领十多万匈奴铁骑进入朔州城。

  可是这位单于十分奸诈,他发现牛羊遍野却无人放牧的怪异现象,就拒绝前行。之后抓了一个附近的亭长,从他口中得知聂壹与汉朝廷之间的全盘计划。最终单于顺利脱险,逃出生天,大汉王朝功亏一篑,功败垂成。聂壹两面不得好,只得隐姓埋名,从此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为避祸改姓为张。张辽就是聂壹的后人,因此张辽和马邑之战的关系十分紧密,是这场马邑之战间接地引出了后世的张辽,而张辽的发迹使得人们追根溯源,了解那场惊天动地的马邑伏击。张辽和马邑之战的关系使人们了解到历史的曲折和巧合。张辽随曹操北征匈奴,他奋勇杀敌,一雪前世之耻,使得先祖的夙愿得以在他的身上实现。虽然他的先祖没能实现马邑之战的计划,张辽却在三百五十年之后以另一种形式取得了成功。

  马邑之战是谁的错

  不同的人对马邑之战是谁的错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说马邑之战的始作俑者是汉朝当时的大行令王恢,是他最先建议汉武帝发兵伏击匈奴,于是汉武帝调派了三十多万重兵埋伏在边境线上。匈奴单于发现情形不对之后逃脱,王恢却按兵不动,这才导致了后来马邑之战的功亏一篑。

  王恢画像

  但是王恢的确是想为朝廷一劳永逸的解除边患,事发突然也真的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且他当时可以直接调动的兵马不足三万,匈奴单于却有十多万骑兵,一旦交战后果不堪设想,他是为了国家,为了朝廷,宁可自己负罪下狱也要保全这三万精兵的性命,以便他们在日后可以寻找战机再与匈奴开战。因此马邑之战是谁的错这一问题应客观分析,王恢虽有错,却不应该是此战失败的负责人。

  蔡东藩先生在他的书中曾就马邑之战是谁的错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马邑之战最大的错在于当时被俘的汉朝亭长。当时匈奴单于看见牛羊遍地,却没有放牧的人,心生疑惑,就抓住了汉朝边境的一个亭长。那个亭长泄露了汉朝的一切计划,这才导致了这次马邑伏击的功败垂成。那个亭长为了自己的性命充当了一个大大的汉奸,使得数十万人劳而无功,空耗钱粮,严重打击了汉朝军民的士气。单于逃脱之后,开始集合部队对汉朝的北方边境不断地侵扰,制造了很多麻烦,这都是那个亭长为了一己之私所造成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辽和马邑之战汉武帝马邑之战是谁的错
张辽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首,他鞍马一生为曹魏大业立下不世之功,而马邑之战是汉武帝时期一次针对匈奴的失败的军事行动。那么,张辽和马邑之战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张辽先祖其实并不姓张,而是姓聂名壹,是汉武帝时期的边境富商。在张辽先祖生活的时期,汉武帝发动了一场规模十分浩大的马邑伏击战。当时的聂壹在边境经常与匈奴通商,单于对他十分信任。出于一片报国热情,他通过好友王恢向汉武帝献计,自己假装卖国,引诱单于带领大军来到长城边境,然后设伏兵攻打单于,可以一劳永逸。匈奴单于果然上当,他率领十多万匈奴铁骑进入朔州城。可是这位单于十分奸诈,他发现牛羊遍野却无人放牧的怪异现象,就拒绝前行。之后抓了一个附近的亭长,从他口中得知聂壹与汉朝廷之间的全盘计划。最终单于顺利脱险,逃出生天,大汉王朝功亏一篑,功败垂成。聂壹两面不得好,只得隐姓埋名,从此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为避祸改姓为张。张辽就是聂壹的后人,因...
· 汉朝马邑之战揭秘马邑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公元前133年汉朝马邑之战爆发。马邑之战又被称作马邑之围,也有人称马邑之谋。这场战役的目的是敌人进而歼灭敌军。是西汉汉武帝在位时,由王恢进言策划的准备消灭匈奴的大战。正如《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载的那样:昔汉之王恢,欲徼一时之幸于匈奴,故为马邑之役,孝武许之,是恢欲奉诏以从事也。然后以谋出于恢,故下吏不赦,使恢自杀。汉武帝雕塑当时汉武帝采取王恢的建议,准备进攻匈奴。当匈奴单于准备进入汉朝的埋伏圈内时,当时的一个守卫却私下向匈奴单于告发了汉军打算偷袭匈奴部队的计策,匈奴单于接到告密就马上下令让还未抵达汉军包围圈的匈奴大军立刻撤退,就这样王恢的计策失败,匈奴未受到任何损失,反而变本加厉的残害大汉边境百姓。汉朝马邑之战失败的影响巨大,从此匈奴发狠,四处出兵侵扰汉朝的边境,致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匈奴用这个方式来报复汉武帝对他们采取的马邑之围。汉武帝因马邑之战没有成功伏击匈奴,反而使黎民百姓陷于水...
· 霍邑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在唐统一战争中,起兵反隋的原太原留守李渊率军在霍邑(今山西霍县)击败隋将宋老生军的作战。李渊太原起兵后,于六月建大将军府,僚属裴寂等上李渊号为大将军,李渊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又开仓赈济贫民,应募从军者日益增多,遂置三军,分为左、右,通称“义士”。命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七月初四,以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负责太原事宜。初五,李渊统甲士3万于晋阳誓师出发,并发布檄文,告谕尊立隋代王杨侑之意。尔后沿汾水南下,经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霍县以北汾河河谷),于十四日进屯贾胡堡(在今山西灵石西南)。隋留守、代王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2万驻守霍邑,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河东郡城(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适逢阴雨连绵,粮草不继,又传北方与割据势力刘武周...
· 马邑之谋
时代背景据《史记‧韩长孺列传》、《史记‧匈奴列传》及《汉书‧窦田灌韩列传》等记载,汉武帝时匈奴请求与汉朝和亲结盟,当时汉廷大臣为此争持不下,韩安国等人支持和亲,王恢却认为应该绝其所求,以兵击之。结果韩安国一方得到较多朝臣支持,于是武帝决定与匈奴和亲。引君入瓮史载,在西汉元光元年(即公元前134年),雁门马邑一带的豪商聂壹出于对匈奴的熟悉和对西汉王朝边患不息的焦虑,透过王恢向武帝建议,和亲之后汉朝已经取信于匈奴,只要诱之以利,必定能将之击溃。于是聂壹奉命以自身作饵,亲到匈奴阵营,向当时的军臣单于诈降,更称自己能斩杀马邑县令,迫使马邑举城投降,然后可尽得该城财物。单于信其言,又贪其利,便立刻策划起兵。聂壹回汉后,以一名罪犯的首级讹称为马邑长吏之头,以示时机已至,引诱匈奴军深入重地。汉武帝派出五位将军连同车骑步共三十万在马邑设伏。这五位将军是卫尉李广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将屯将...
· 马邑之谋
背景秦汉之际,匈奴冒顿杀死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统一之后的匈奴开始强盛,拥有控弦的精锐部队近30万人。楚汉相争时,冒顿单于趁中原地区战乱,无暇北顾之机,收复了秦朝时期被蒙恬所夺的匈奴土地。西汉建国后,匈奴与西汉以河南塞、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附近)为界,以此侵犯燕、代地区。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32万征伐叛逃匈奴的韩王信。汉高祖的前锋部队行进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时,被冒顿单于率精兵40万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达七日之久。虽然汉高祖用陈平之计得以突围,但白登之围后,西汉王朝不得不采纳刘敬的和亲政策,以宗室女子(一说为庶人之女)为公主下嫁匈奴单于,并且每年送给匈奴大批布匹、丝绸、粮食、酒等,以换取边境地区的安宁。西汉王朝在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的“文景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