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说白马之战是袁绍葬送自己的开始?原因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2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说白马之战是袁绍葬送自己的开始?原因是什么?,黄河在古代的水量比现在大,所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黄河是好几条河流,在古代

  黄河在古代的水量比现在大,所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黄河是好几条河流,在古代的地图中,姬水和黄河是一条河的两个支流,

  咱们现在已经没有姬水了,现在的黄河就是沿着以前姬水的河道入海的,现在的黄河水量小了。

  但是以前是黄河在北从沧州入海,姬水在黄河以南,从东营入海。

  他们是在郑州分开的,现在这个地方叫小浪底,从这里黄河冲出大山,走入平原。

  因为当时的黄河水量非常大,所以黄河可以分成几段流向大海,到现在两千多年过去了,好多河流都消失了。

  总体上黄河的水量减少了,现在就一条黄河还经常断流呢,就更别说支持几条大河,但是在古代在汉朝的时候,黄河的水量比现在大很多。

  我们现在来看地图,濮阳在黄河以北,但是以前这个地方在黄河以南,你看现在咱们地图上的河南省,是跨黄河南北的,以前他们真的都在黄河以南。

  从郑州一出来向洛阳方向,就开始上山,一条路是走嵩山,另一条路就是去虎牢关,黄河就是过了郑州就开始进入平原。

  在开封分成两段,一条是水河,一条叫姬水,水河就是古代说的黄河,官渡之战的白马在哪呢?

  就是在现开封以北,这个地方叫滑县,延津现在就叫延津,乌巢现在叫封丘,和今天的开封隔着一条黄河。

  封丘现在在黄河以北,但是在汉朝的时候,封丘在黄河以南济水以北,现在的黄河也基本上就是原来姬水的古道。

  古代的黄河埋藏在几十米深的地下,黄河官渡的古战场,大体上就是这样,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地面上一点痕迹都没有,很多的谜团也都跟着被埋藏在地下。

  有一个谜题是:从地理上延津和白马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曹操一定要让袁绍从白马渡过黄河,为什么一定要阻拦袁绍从延津渡过黄河?

  我觉得地理上一定是有解释的,但是很遗憾,这样的证据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因为他们都埋在几十米深的黄沙下面。

  以前是有一份古地图,现在大家看的这个地图,从百度,上从各方面,你看到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元代、明代的地图,不是汉代的。

  以前有一份古地图,延津是河流分叉的地方,从延津开始,黄河分成姬水和黄河。

  曹操严防死守不让袁绍从延津渡过黄河,是因为袁绍如果从白马渡过黄河以后,还要再渡过姬水,这样袁绍到达姬水的时候,身后就背着两条大河。

  然后还要度过曲水,这里有个重要的渡口就叫官渡,在官渡袁绍和曹操决战,此时,袁绍背后是三条大河。

  如果袁绍从延津渡过黄河,那袁绍的身后就只有一条大河,从事后看,袁绍明显是船只的运送能力不足,是受到了这几条大河的影响。

  不仅仅是多出了几条河的问题,问题是你怎么调配船只,曹操卡住延津,那袁绍所有的船只就不能通过上游来调度。

  而曹操的又控制着山东,程昱守鄄城,就是守住了下游,袁绍的船只到底是怎么调度?

  你看白马之战,颜良文丑,两个人在黄河以南是孤军奋战,他们率先渡过黄河,但是当他们出事而的时候,袁绍却无力救援,隔着黄河,眼看着两元大将被杀。

  以后淳于琼遭到曹操围攻,袁绍在曲水以南,也是无力救援在姬水以北的淳于琼,最后袁绍兵败。

  袁绍只能带着八百个骑兵败回河北,十万人都扔在了中原,因为运力不足,所以袁绍官渡之战的失败,首先是心态。

  袁绍眼看着六路围攻失败,心里不服气,一定要找回来面子,所以田丰了沮授说什么都没用。

  田丰和沮授这两个人说的是对的,袁绍进攻曹操对袁绍不利,就是一句话,如果袁绍不着急,先占据河内,袁绍只要渡过黄河,就可以直取许昌。

  就算袁绍过不去,只要袁谭击败臧霸,袁绍大军占据黄河下游,也不会出现后来黄河姬水任凭曹操往来的局面。

  如果袁绍卡住了黄河的中游、上游,然后卡住了黄河的下游,袁绍的船只怎么调度?

  过一条河袁绍就得背着这些船到下一条,问题是出了事儿的时候,袁绍怎么背回来呢?

  只要袁绍解决不了这个渡河的问题,没有足够度过三条大河的渡河工具,到时候袁绍就会被这几条大河搞得焦头烂额。

  十万人要分兵成四段才能保证交通线,问题是曹操占据大河的中游和上游,下游任凭曹操渡河,曹操可以集中优势骑兵突击袁绍被分成四段部队中的任何一段。

  而袁绍一旦出现闪失,到最后袁绍根本就撤不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官渡之战中袁绍为什么会失败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纷纷起兵,互相征伐。而在早期要说实力最强,拥有四世三公头衔的袁绍肯定首当其冲。麾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加上有颜良、文丑、张颌、高览四位名将的辅佐,大有的意思。先是集中优势兵力,把拥有白马义从的公孙瓒打败,势如破竹。继而向曹操发起进攻,双方在官渡决战。可没曾想拥有绝对优势的袁军,被曹操打的打败,袁绍势力也从此抹去。为什么会败呢?其一,当时袁绍麾下缺少顶级谋士,加上袁绍当时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胜,有些目中无人,所以并没有把沮授放在眼里。按照沮授当时的意思,军队刚刚经历大战,已经呈现出疲惫的状态,虽然大胜,士气很好,可曹操是一方军阀,并不是凭士气一波冲锋就能解决的。再说连年征战,领地也需要疗养生息,百废待兴,再进行大战,粮草供应都成问题。事实证明,袁绍之所以会败,最终就是因为粮草。其二,袁绍用人眼光有问题,颜良虽然武艺超群,但性情过于急躁,不适合做一方统率。而袁绍恰恰以颜良统率一军...
· 为什么说桃园结义是葬送刘皇叔大好江山的开始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以“义”的经典范式高立云端,成为了千古传诵的极致:了刘、关、张斩木为杆的结义起事,成就了蜀国鼎足一隅的发展壮大。更为骇人的是后世的万千芸芸众生无不对“桃园结义”推崇备至,顶礼膜拜,群起效尤,发出了一声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间豪言,演绎出了一出出“拜把子”、“订同盟”的人间活剧。“结义”的场景和幻象很是诱人,但结果却是致命的:蜀国在三国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成为最先灭亡的国家;后世中的结义收获更多的则是“背叛”和“出卖”。“桃园结义”实则是快意恩仇、结盟一时的“兄弟小义”,而非成就事业、富民强国的“治世大义”,用它小打小闹尚可,若是治国以求长治久安则必败无疑。一则“结义”损害了战略大局。作为三国中综合国力最为弱小的蜀国,在鼎足之中的战略大计为何?诸葛亮自出茅庐就已一锤定音:联吴抗曹。刘备集团也正是坚定贯彻执行这一既定方略,...
· 袁绍为什么会失败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司空袁逢之子,袁术的兄长,据悉袁绍出生于有着“四世三公”之称的显赫家族,是当时讨伐董卓的主力军,如此看来,后面的三国之争应有袁绍的一席之地才是,可事实却正好相反,想知道袁绍为什么会失败吗?一起来看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吧。袁绍为什么会失败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袁绍为什么失败主要有两。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道:“当曹操的军队在吃粮食的时候,袁术的部队在吃河蚌,袁绍的部队在吃桑葚,这些都没有吃的了,就吃人。”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袁绍势力的壮大,是建立在高速消耗大汉第一经济大州——冀州近二百年的积累至上的,而他统治期间基本没有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措施,当他与曹操决战的时候,他的统治基础已经动摇了。其二,不能识人用人对于一个领导者,不必凡事都做到最好,但一定要会识人用人,但袁绍不行。他一直只是凭借袁氏家族多年来积累的人望来招引人才,但是他本身却很难让...
· 白马之战
背景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前后,东汉陷入群雄割据状态。经过数年的重组和兼并,华北被两位军阀以黄河为界一分为二:显赫的袁绍在河北,他的旧盟友曹操在河南。显然一场冲突在所难免,双方都迅速聚集军队在黄河沿岸防守。当时,白马在黄河南岸,对面即军事重镇黎阳。白马和黎阳间的渡口作为袁、曹领地的南北通道,极其重要。八月(199年9月8日-10月7日),曹操亲自进军黎阳近郊诱敌,让东郡太守刘延屯白马,以使曹操军在第一线防御袁绍时能对袁绍的堡垒一目了然。曹操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南面具有地利的官渡,于是守御白马只剩延缓敌军渡河进军的意义了。曹操还在附近的延津安排了于禁的两千军队,回师许昌作进一步备战。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正月(2月3日-3月2日),曹操扑灭了刘备在徐州的叛乱后,重返官渡前线。战役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二月(3月3日-4月1日),袁绍派将领颜良率郭图、淳于琼渡河攻刘延于白马,自己留在黎...
· 古代官员为什么会称自己是奴才?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官员从什么时候开始,称呼自己为奴才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政治历史上,从曾经的文质彬彬走向了野蛮。最为明显的是从唐宋文明政治到元朝野蛮政治的转变,从元朝开始,专制皇权一步一步加强,几乎压制了所有从下而上的社会组织正常发育,使得皇权一家独大。北宋时期曾经追求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的现象也一度出现,但这也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宋朝时期曾经出现范祖禹驳回宋仁宗签发任命文件9次,甚至翰林学士如果觉得皇帝意见有不妥的地方,拒绝起草诏书。但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专制逐渐取代宽容,批评朝政的制度虽然存在,但是却被王安石利用权势所。到了南宋,皇权的专制进一步加强,理想主义士大夫,如朱熹等在南宋已经找不到任何位置。在北宋的晚期,来自东北的女真族建立了大金政权,在建国短短十年时间里,消灭了草原霸主辽国,并且把北宋赶出了开封。按照文明发展水平,当时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