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汉女子服饰介绍 秦汉皇后与普通妇女着装区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4
转发:0
评论:0
秦汉女子服饰介绍秦汉皇后与普通妇女着装区别,皇后、命妇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其礼服为曲裾绕膝式和直裾式,衣襟绕转层数比

  皇后、命妇

  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其礼服为曲裾绕膝式和直裾式,衣襟绕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所增大。但是凡穿深衣的妇女,腰身都裹得很紧,另缀一根绸带系扎,或系于腰间,或束在臀部,由衣襟末端的地位而定。曲裾绕膝深衣分为窄袖和宽袖二式。后夫人服饰均为深衣制,凡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及皇后谒庙之服,皆绀上皂下;蚕服,青上缥下,隐领袖以绦;皇后以下至二千石夫人皆以蚕衣为朝服,贵人穿蚕服,纯缥上下;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入庙佐祭之服,皂绢上下,助蚕之服,缥绢上下。

  普通妇女

  由深衣发展而来的“袿衣”为妇女的另一种常用服,其制与深衣大致相似,惟有服装底部由衣襟曲绕形成燕尾状的两个尖角,此外,妇女还有穿襦裙,上襦为斜领、窄袖,长仅及腰际,裙子是由四幅素绢连接拼合而成,上窄下宽,不施边缘,下垂至地,裙腰两端缝有绢条,以便系结。妇女的下裳还有袴,起初女大多只有两个裤管,上端以戴系住,后出现前后有裆的缚带袴,叫“穷袴”,它为宫廷妇女所穿。襦裙出现于战国时期,汉代因循不改,用作妇女的常服,它是中国妇女服饰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东汉以后,穿此服者曾一度减少,至魏晋南北朝,又重新得以流行,从此盛行不衰,直到清代,基本形状仍然保持最初的原样,只是每个朝代根据时代的特点将襦裙的长短、宽窄加以改动。

  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套服饰在出土时已经粉化。本图展示的襦裙样式,即根据该墓发掘时的形象记录复原绘制而成。采用的纹样,主要依据有新疆民丰出土的“长乐明光锦”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豹首纹锦”等。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清代,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式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歌舞艺人

  秦汉时期,出现了专职歌舞艺人。艺人头梳高大的发髻,髻上插满珠翠花饰,身穿曳地长袍,衣襟左掩,袖端接上一段窄而细长的假袖,后世戏曲服装上的水袖或许由此而来。

  左中图为穿袍服的歌女与舞女,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画像砖拓片。右图为梳分髾髻、穿长袖袍服的舞女,四川彭县出土东汉画像砖。秦汉时期,我国的舞乐表演艺术在前代基础上有较大进步,并出现了专职的歌舞艺人,以共封建贵族阶层的观赏。在汉代的壁画、石刻、砖刻等艺术图像中常可看到这样的情况。本图所列的陶塑舞女,服饰交代得比较清楚,头梳高大的发髻,髻上插满珠翠花饰,为典型的东汉装束。身穿曳地长袍,衣襟左掩,即史书所称的“左衽”。最有特点的是袖端接出一段,各装一只窄而细长的假袖,以增加舞姿的美观。后世戏曲服装上的“水袖”,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汉妇女服饰实物
秦汉妇女服饰实物上图素纱禅衣(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中图印花敷彩红纱曲裾绵袍(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身长130公分,两袖通长236公分。右图地“万事如意”锦女服(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实物),身长133公分,两袖通长189公分。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着富有吉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物。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异常丰富,尤其是服装,经历二千多年,质地仍然坚固,色泽依然鲜艳,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水平。从一号墓出土的服饰有素纱禅衣、素绢丝绵袍、朱罗纱绵袍、绣花丝绵袍、黄地素缘绣花袍、绢裙、素绢裙、素绢袜、丝履、丝巾、绢手套等几十种之多。颜色有茶色、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的制作技术有织、绣、绘。纹样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几何纹等。其中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种素纱禅衣,整件服装,薄...
· 秦汉官员服饰介绍秦汉时期官员等级及服装特色
朝臣职官品第的区别主要在冠式,除旒冕、长冠(即刘氏冠)、委貌冠、皮弁冠为祭服冠外,其余均为常用朝服,惟长冠为诸王国谒者常用的朝服。通天冠原指的是楚庄王通梁祖缨,秦时采楚冠之制,为乘舆所服,汉代百官于月正朝贺时戴,天子也戴此冠,其制:高九寸,正竖顶少邪,直下为铁券,梁前有山,展筒为述。委貌冠与古皮弁制同,长七寸,高四寸,上小下大形如覆杯,用皂色缯绢为之,戴此冠时,则服玄端素裳。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服之。皮弁与委貌冠制同,以鹿皮为之。戴此弁时,上著缁衣,皂领袖,下著素裳,此为行大射礼于辟雍时,其执事者所服。远游冠制如通天冠,有展筒横之于前,无山述,为亲王日常所戴。进贤冠为儒生文官所戴,其制: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至博士两梁,博士以下的吏员和儒生们皆一梁。高山冠形制如通天冠,但顶不邪却,高九寸,无山及展筒,原为齐王之冠,秦灭齐,将此冠赐近臣,汉沿袭之,为官...
· 秦汉服饰
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自秦而汉,深衣有了一些发展和变化。从东汉社会上层来看,通裁的袍服转入制度化。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足下为歧头履。腰间束带。秦代服制,服色尚黑。汉代有了舆服制度。...
· 秦汉服饰
秦汉服饰汉代戴帽、穿曲裾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彩绘陶俑)。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裾服饰。
· 秦汉服饰
一般服装复原的汉代三重衣曲裾袍秦代至西汉早期沿袭战国时代楚国流行的曲裾袍,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像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直裾袍直裾袍又称襜褕,男女均可穿著。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当时有裆裤子尚未普及,大部分裤子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袍。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袍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襦裙汉代襦裙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