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唐诗锄禾日当午真正的作者究竟是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4
转发:0
评论:0
揭秘:唐诗锄禾日当午真正的作者究竟是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却有争议,那么,这首广泛流传的唐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种说法是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二首,内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他曾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游学乌镇,与乌镇普静寺住持唐抱玉为莫逆之交。

  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经失传。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李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

  南宋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二十九李绅目中是这样记载的:“绅初以《古风》求知于吕温,温见其齐煦,诵其《悯农》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曰:‘此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唐诗纪事》是一部有关唐代诗人及作品的评论汇集,共81卷,收唐代诗人1150家,内容极为繁富。

  也有一种说法是“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唐五代人孙光宪著有《北梦琐言》,其中卷二记载:“咸通中,礼部侍郎高知举,榜内孤贫者公乘亿,赋诗三百首,人多书于屋壁。许棠有《洞庭诗》尤工,时人谓之‘许洞庭’。最奇者有聂夷中,河南中都人,少贫苦,精于古体,有《公子家》诗云:‘种花于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又《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又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其中明确指出,《锄禾》的作者是聂夷中。

  聂夷中(837年~?年),唐代诗人。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河南人。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十二年(871年)中进士。由于时局,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补得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聂夷中的诗作,风格平易而内容深刻,在晚唐靡丽的诗风中独树一帜。如《公子行二首》、《公子家》讽刺贵族公子的骄奢淫逸,《田家》、《咏田家》谴责封建赋役对劳动人民的苛重剥削,《杂怨二首》表现连年战乱造成人们家庭离散的痛苦,写来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唐才子传》谓其“伤俗悯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诗人喜欢采用短篇五言古诗和乐府的形式,以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暴露在人们眼前,冷峭有力。像“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这样的诗句,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

  那么,《锄禾》的作者究竟为谁?《北梦琐言》的作者孙光宪,生于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卒于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而《唐诗纪事》的作者计有功,史书记载其生卒年代不详。但史书中记载了他中进士的时间为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据此可大致推测,孙光宪生活的年代距李绅(772年~846年)不过50年左右;距聂夷中(837年~?年)也应该不过10年左右时间。从时间上来看,孙光宪《北梦琐言》中的记载可能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从记载上来看,《北梦琐言》内容所记为晚唐五代事,题材丰富,包括政教礼法、文坛轶闻趣事、民间风情习俗,等等,因为作者孙光宪为晚唐五代人,当代人记当代事,较能自然忠实呈现当时的样貌,王文才在《蜀杌校笺序》中曾说:“五代杂笔,首推《北梦琐言》。”许多研究唐末五代的学者在述及历史、政治、文学乃至风土人情时也常提及《琐言》这本书,如《太平广记》、《资治通鉴》、《旧五代史》、《十国春秋》等都不同程度援引《琐言》中的资料,或补其缺,或资考订,可见《琐言》是一本史料价值极高的笔记。而计有功《唐诗纪事》的成书印制,却大有周折,并非计有功亲自所为。《唐诗纪事》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王禧刻本。而据王禧自序云,他在客中邂逅计有功之子,“因得是书,立命数十吏抄录,其间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因而后来据王禧本翻刻的《唐诗纪事》的其他版本,其中的脱误舛错也就难免了。明代学者胡震亨(1569年~1645年)在其《唐音癸签》中就曾指出他多处张冠李戴的错误。

  综合各方面来看,或许聂夷中才是《锄禾》的真正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写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是农民吗?为什么《悯农》变成了反诗?
写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是农民吗?为什么《悯农》变成了反诗?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以前小的的时候,老师或者家长想要教育我们珍惜粮食,那一定会提到《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虽然广为流传,但它的作者李绅似乎鲜有人知。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能够理解百姓疾苦的人,最终却成为了一个祸害百姓的大贪官。唐朝的李绅究竟是什么身份呢?以前我一直以为李绅是平民百姓出身,所以才能了解农耕的辛苦。其实李绅也算是官家子弟,他的父亲曾是乌城县的一个县令,在往上追溯,他的曾祖是中书令李敬玄,也算是有点身份的人。李绅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生活十分艰难,饱尝社会的苦难。李绅幼年时就表现出了自己惊人的天赋,善于写文作词,因此结识了一大批颇有文采的好友,他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素有交往,他还曾为元稹的《莺莺传》作了一首《莺莺歌》,流传甚广...
· 揭秘:《梅》真实作者究竟是谁?
导读:《梅》的作者究竟是谁?“兰陵笑笑生”又是何许人也?有关《梅》的作者,研究人员相继列出50多名“候选人”李开先、屠隆、王稚登……这部举世瞩目的“奇书”《梅》的小说作者并未留下真实姓名,抛下一个“兰陵笑笑生”的化名,藏形匿影,隐遁而去——他究竟是谁呢?山东省五莲县九仙山之阳,有一个丁家楼子村。村前有一座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的花岗岩石坊——“仰止坊”。其后三丈处,有一座“柱史丁公祠”,祠主人是诸城进士丁惟宁(1542-1611)。上世纪末,这里一度成为学者们的焦点,历代学者争论了几个世纪的文学史难题——《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身世之谜的谜底可能就隐藏在这里。网络配图“禁”出来的世界名著《梅》是一部文人创作的以家庭伦理和社会众生相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是一部“描摹世态,见其炎凉”的“世情书”。全书一百回,八十余万字,出场人物八百五十多个。以土豪恶霸西门庆的罪恶发迹...
· 揭秘:谁才是蒙古骑兵的真正对手?且看战术的应用!
在平原上确实没办法,但是在山区,骑兵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在平原上用步兵击败骑兵的只有一个人,明武宗,他在应州与装备精良骁勇善战的达延汗大战,以基本的步兵对抗数万蒙古骑兵。明武宗这个从来没打过仗的家伙却是个战术大师,他知道骑兵快马风刀往来如飞,不能拉开战线打,更不能笨到平推。他先命令王勋所部前出,利诱达延汗进攻,达延汗中计,集中兵力围攻王勋所部,王勋死守,骑兵在面对步兵阵列的时候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步兵的长弓射程远,又有盾牌保护,设立拒马可以让骑兵望而怯步,达延汗只能围但是无法短时间内吃掉王勋所部。明武宗命令游击时春、辽东左参将萧滓驰援王勋,游击周政、副总兵朱銮、大同右卫参将麻循、平虏城参将高时尾追,调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都勲、庞阴,游击靳英勒兵与诸军在阳和汇合。参将江桓、张晨为后应。张輗、孙镇、陈钰、王勋在应州城南五里寨与蒙古大战,傍晚,蒙古骑兵沿居住山撤退,部分兵力围王勋部。次日清晨大雾...
· 绝世禁书:《梅》的作者究竟是谁?
导读:《梅》因其大胆的描写,对封建礼制的抨击而被迫沦为禁书。这部作品流传多年,并且被学者研究,但是它就像凭空掉下来一样,没有人知晓它的作者是谁。对于作者一说,各学者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明朝长篇白话小说、万历丁巳本《新刻梅词话》将被收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第四辑“评点、遗失及存疑之作”,这意味着围绕《梅》作者究竟是谁的结论向着“王世贞说”迈进了决定性的一大步。网络配图据悉,“《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是上海交大古代文学学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主持人、上海交大人文学院许建平教授告诉记者,他带领的项目团队凝聚了国内王世贞研究最主要的学术力量,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是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明清文史研究专家。王世贞究竟何许人也?他是江苏太仓人,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文坛领袖,曾主持文坛40余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考自古文集之富,未...
· 揭秘:历史上谁才是蒙古骑兵的真正对手?
在平原上用步兵击败骑兵的只有一个人,明武宗,他在应州与装备精良骁勇善战的达延汗大战,以基本的步兵对抗数万蒙古骑兵。明武宗这个从来没打过仗的家伙却是个战术大师,他知道骑兵快马风刀往来如飞,不能拉开战线打,更不能笨到平推。他先命令王勋所部前出,利诱达延汗进攻,达延汗中计,集中兵力围攻王勋所部,王勋死守,骑兵在面对步兵阵列的时候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步兵的长弓射程远,又有盾牌保护,设立拒马可以让骑兵望而怯步,达延汗只能围但是无法短时间内吃掉王勋所部。明武宗命令游击时春、辽东左参将萧滓驰援王勋,游击周政、副总兵朱銮、大同右卫参将麻循、平虏城参将高时尾追,调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都勲、庞阴,游击靳英勒兵与诸军在阳和汇合。参将江桓、张晨为后应。张輗、孙镇、陈钰、王勋在应州城南五里寨与蒙古大战,傍晚,蒙古骑兵沿居住山撤退,部分兵力围王勋部。次日清晨大雾,鞑靼撤兵。王勋、朱銮、守备左卫城都指挥徐辅入应州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