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苏联逆转二战的神器:喀秋莎多管火箭炮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81
转发:0
评论:0
苏联逆转二战的神器: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相较于其他的火炮,这些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它们虽比其他火炮来的脆弱,但价格低廉、易于生产。二战中,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行火炮,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和其他自行火炮相比,这样的机动性为喀秋莎带来其他的优势: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并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离开。其火箭发射车为美援的雪佛兰G7100及福特-马蒙·夏灵顿HH6-COE4等。

  这种火箭炮的发射架上标着字母“K”,这是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工厂(苏联弹药人民委员会723厂,现为沃罗涅日挖掘机厂)出厂时的标记,K即是俄文单词共产国际的第一个字母。由于火箭炮这种新型武器当时严格保密,红军战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该武器命名为一个女性的爱称“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军队里传播开来。德军则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德语:Stalinorgel)。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滑轨床共有8条发射滑轨,每条滑轨上下各悬挂一枚火箭弹,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火箭弹的分的弹体内是TNT炸药。药筒部分是由七根管状发射药筒组成。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至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至10秒。运载车时速90千米。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

  二战的喀秋莎武器包括BM-13火箭炮、轻型的BM-8和重型的BM-31。至今,喀秋莎之名仍被用于较为新式的苏联车载多管火箭炮上—特别是BM-21与其衍生型。

  苏联歌曲《喀秋莎》的故事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分北、中、南三路夹击苏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军A和B集团军群的百万大军,横扫了阻挡它的苏联红军部队,长驱直入,逼近了莫斯科。

  1941年7月的苏联,除了杀戮与死亡,没有什么新闻。德国人从并不遥远的西方席卷而来,向那些不肯退却(或者不被允许退却)的俄国人跳起死亡之舞。白俄罗斯仅仅在一个月之内就彻底沦陷了,乌克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则堆积着一望无际的尸体,即使是小麦成熟的香味也不足以遮住尸体腐烂的恶臭。

  要么杀戮,要么死亡,每个成年男子都面临着两个恐怖的抉择;女人也不能置身战争之外,她们在匆忙搬迁到后方的工厂中制造坦克、飞机、大炮和枪支,用纤细的手指把一件件杀人工具送水线。每一根稻草都拿去支援前线了,因为失败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灭亡,到那时一切财富都没有用了,一切感情也都没有用了。她们处在生命力最蓬勃旺盛的年龄,爱情、事业和美好的生活应该是她们每天谈论的话题,每天经历的一切;然而现在她们每天面对死亡,而且制造死亡。如果死亡没有在今天降临,它将在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里缠绕你的灵魂,使你除了死亡之外不再思念任何美丽的事情。

  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被送上战场的士兵绝大多数不会回来了。许多士兵匆忙地从家里、学校或工作单位赶往集合地点,生平第一次穿上军装,甚至连写一封告别信的时间也没有。看样子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德国人的脚步,除了生命。只有用这个民族最优秀、最生气勃勃的年轻人的生命在德国人面前制造一道围墙,才能让他们的坦克停止运转,让他们的军靴陷入泥泞。近卫第3步兵师的战士就是这样一批生气勃勃的年轻人,他们在1941年7月的一个黄昏离开莫斯科,前往第聂伯河前线,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斗,注定将是一条不归之路……

  7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城里,新编的红军近卫军第三师仓促开赴前线。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一所工业学校的一群女学生唱起了这首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姑娘们用这首爱情歌曲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这无疑在小伙子们的心里引发了强烈的震颤。在歌声中,近卫军第三师的全体官兵向唱歌的姑娘们行了庄严的军礼,他们含着激动的眼泪,伴着这歌声走上了前线。几天后,在极为惨烈的第聂伯河阻击战中,这个师的战士们几乎全员阵亡……

  但他们毕竟狠狠打击了号称“飞毛腿”的德国最精锐的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为苏军组建保卫莫斯科的最后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后,《喀秋莎》的歌声伴着浓浓的战争硝烟,顺着战壕一路飞扬。歌声从莫斯科流传开去,一时间,北到列宁格勒,南到基辅,在1 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在前线,也在后方,在整个苏联,到处传唱着这首歌曲。

  1945年春天,苏联红军250多万人突破波德边境,攻入德国本土,从南北形成夹击,包围了纳粹德国的巢穴柏林。4月16日,最后的决战来临了。

  那正是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前进中,许多部队齐声唱起了《喀秋莎》,而为这歌声伴奏的,是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怒吼!一位随军记者当时激动地写道:“天哪,这是怎么了,简直就是‘喀秋莎’的歌声在向柏林进攻!” 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现今,俄罗斯军队把《喀秋莎》作为指定队列行进歌曲而被战士广为传唱!纪念,永远不会结束!

  血雨腥风的战火虽然随着第三帝国的灭亡而熄灭了,但被战争夺取的2600万生命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纳粹匪首希特勒的野心和血红的万字旗一起被埋葬在烈火中,《喀秋莎》——这首不朽的战歌永远流传了下来。俄罗斯的喀秋莎被证明是值得思念的,配得上前方将士的魂绕梦牵;思念喀秋莎的小伙子们也被证明配得上这场胜利,配得上与喀秋莎永恒不朽的爱情。在喀秋莎顽强不屈的钢铁般的爱情面前,一切软弱无力、无病呻吟的爱情都是那样黯然失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不如不说”与“何必多管”
清初,南方某县有位姓任的主事官,常议讥上司的是非,抨击时弊,不免招来麻烦。一天,朝廷派一个姓管的御史官来视察县衙。听到有些绅士豪强说任主事的坏话,便信以为真,遂叫过这个主事官地面一场痛斥,并忿忿道一上联: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任主事听了,知道有人告了他的黑状,心中不服,便针锋相对地答出了下联: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那管御史听了,不禁面红耳赤,反讨了一肚子窝囊气。
· 苏联——世界史苏联地图
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及中部。东西最远距离达10,000多公里,南北约5,000公里。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6,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濒临黑海、波罗的海、北冰洋和太平洋。隔海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日本相望。陆上分别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以及朝鲜相邻,其中同之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区有7,300多公里的边界线。苏联包括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外高加索地区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达维亚15个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等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1936年外高加索苏维埃社...
· 苏联英雄
参考文献参见俄罗斯联邦英雄
· 苏联历史
· 神器
神物传说中神仙使用的物品,如兵器,法宝等。例如:盘古开天时使用的神斧。托塔李天王手中所持的宝塔。统治权力国家统治权力的象征之物,例如九鼎,玉玺;在日本文化中,以三神器作为天皇统治权力的象征或帝位;在一些语境中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国家的统治权,如:辛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遂因缘祸乱,盗我神器,奴我种人者,二百六十有八年。”骆宾王讨武曌檄:“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顶级事物在当代汉语中神器还可能用于对某个特定领域内顶级的实物或者虚拟物品的赞美;例如游戏中的最好的道具,摄影中最好的相机镜头等;参考辛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代徐敬业讨武曌檄.完美神器!佳能EF200F2LISUSM镜头测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