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经和古文经分别是指什么?今文经和古文经区别
今文经和古文经分别是指什么?今文经和古文经区别,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对立,是从西汉哀帝时开始的.成帝时,刘欲发现古文《春秋左氏传》,认为左丘明与孔子好恶相同并亲见孔子,故《春秋左氏传》比以后世口说为据的《公羊》、《谷梁》更为可信,于是引《左传》解释《春秋》.哀帝建平元年(前6),刘歆又在今文诸经立于学官并置博士的情况下,作《移让太常博士书》,争立古文经传于学官.但因为在西汉朝廷中,不仅担任教职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连那些达官显宦也都是通过学今文经而得官的,因此,刘歆的要求遭到诸儒博士的反对,未能成功.也因为此,才有派别含义的“古文”名称.而“今文”则是由于古文家独树一帜,迫使原有经师结成一派之后,到东汉时才出现的名称,它是古文经师加给立于学官的经书、经说和经师的.
经今古文学之争虽始于西汉末年,但其争斗的高峰却在东汉.而在这场斗争中,却是古文经学日益抬头,在民间流传甚广,并逐渐占据优势.直至郑学起,经今古文才.趋近混于一同.到清末,以皮锡瑞、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与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时起时伏的今文古文经学之争,影响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学术领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文经
传经士田何传《易经》伏生口授《尚书》申公(鲁)、辕固(齐)、韩婴(韩)三家治《诗经》。高堂生传《仪礼》胡毋生治《公羊传》瑕丘江公治《穀梁传》今文家汉室立官学,除《榖梁》不在列外,每经下设博士若干。五经博士逐渐形成学派,西汉末年成十四家,称十四博士。十四博士合为今文家。《易》四家施氏孟氏京氏梁丘氏《书》三家欧阳氏大夏侯氏小夏侯氏《诗》三家齐鲁韩《礼》二家大戴小戴《公羊》二家严氏颜氏相关条目今文经学经学儒家古文经五经参考《国学概论》章太炎
· 五经博士和经今古文之争
五经博士五经博士的设置,是汉朝廷掌握经学的重要标志。在这以后,经学独占了官学。刘邦是一个不喜欢儒生、不喜欢经学的开国皇帝。陆贾不断地向刘邦称道《诗》、《书》。刘邦骂他说:老子在马上得天下,要《诗》、《书》有什么用!陆贾说:在马上得天下,还可以在马上治理它吗?“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权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取灭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刘邦听了,面有惭色。他要陆贾把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及古之成败原因写出来。陆贾每上奏一篇,刘邦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日《新语》。这时,大概还没有设置经学方面的博士,而陆贾所论,引申经义,联系实际,已是经学博士所职掌。文帝、景帝时,见于记载者,有一经博士。如张生,如晁错,乃《书》博士:如申生,如辕固,如韩婴,都是《诗》博士;如胡毋生,如董仲舒,乃《春秋》博士。像这样设置的博士,虽...
· 历史上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是怎么回事?
今古文经之争是汉代始兴的儒学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作为学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学术流派之争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耐人寻味的是,经今古文之争却是旷日持久,自汉代起一直波及到汉代末年。且其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学术论争。翻开《辞海》,“经”字的含义有:一是指历来被尊崇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亦指记载一事一艺的专书;另外则是指旧时图书目录中的儒家经典部分。古老的经书内容深奥,主要靠经师的传授得以流传。经师们除了注释文字、讲解内容外,还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阐述和发挥,由于讲授者对经书的理解各不相同,于是,便产生了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经学。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即大篆或籀书。秦初,秦始皇为箝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当时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
· 今文经学
起源孔子删定六经,到了秦朝,始皇帝听从李斯建议焚书坑儒,秦末的战火等使这些典籍遭到巨大的破坏(《易经》作为占卜之书,得以不焚)。汉高祖、吕太后、文景二帝主要讲究黄老道家思想,夹杂法家刑名之学,到汉武帝时,因皇帝喜好儒家,儒生亦多,六经的流传开始繁荣起来。他们的经书靠口耳传授而且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在政府中列为正统。同时,一些孔子家族与民间藏匿的经书被重新发现,虽然不曾得到政府的承认,但逐渐流传,这一派所依据的经书往往为汉代以前的文字所写,号称“古文”,认为更加接近原来儒家的思想。西汉晚期开始,古文经学在刘歆的积极倡导下,获得振兴,逐渐成为主流。这样,由于经书的传承、解释存在分歧,形成了今古文两派。尔后实际上许多儒者两派兼修,所以界限并非相当明显。经学大家郑玄就以两派极深造诣而闻名。清末的1891年,今文经学专家康有为刊印《新学伪经考》,谓东汉以来古文经学,多出自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
· 古文经
简介秦始皇虽在民间焚书,仍命博士官藏书于宫禁之中,直到项羽火烧咸阳宫后,《六经》散佚,汉朝初年,伏生等儒者集合,以其记忆,背诵经典,以当年通行的隶书写成,故曰今文经。根据《汉书·景十三王列传》记载,“恭王初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兴建曲阜宫室,欲广其地,于是坏孔子之宅,发现了壁中夹层所藏的竹简,分别是《论语》、《尚书》、《礼记》、《孝经》等数十篇,欲继续拆墙,却听到钟鼓琴瑟之声,鲁恭王害怕,停止拆毁孔宅,并将这些出土的儒家经典,献给了朝廷。因是以古蝌蚪文所写,乃称古文经。后来,在魏国古墓之中又发现了汲冢书,研究古文经者,又是古文经学的一大重点。参考章太炎《国学概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