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隐士文化:三国时期隐士们是怎么走红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2
转发:0
评论:0
三国隐士文化:三国时期隐士们是怎么走红的?,我们看《三国志》经常会出现某某年轻时匿名隐居,不与俗人来往的记载,于是便有人

  我们看《三国志》经常会出现某某年轻时匿名隐居,不与俗人来往的记载,于是便有人产生了疑问,这些隐居的人究竟是如何了解到天下的局势,又是如何让别人知道他们有卓越的才能的呢?

  随便翻翻《三国志》会发觉这种隐居的名士其实还真不少,碍于篇幅咱们就挑两个比较牛的人说说。

  一是曹总最信任的谋士,拥有天纵奇才却英年早逝的郭嘉。

  郭嘉传中记载郭嘉:

  “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

  另一位是蜀汉大管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

  诸葛亮传记载: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看出点名堂没?人家虽然是隐居,但是又不是完全不和人来往,事实上他们完全是有一个固定的小圈子小团体的,郭嘉的小圈子也就是后来所谓的颍川集团,至于葛公则是当时的所谓荆襄集团。

  所以说所谓的“匿名迹”、“不与俗接”绝对是名士要成为名士的必经之路好么→_→有了这种逼格,要的就是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让人家主公想见又没那么容易见到,隐隐听到些牛逼的传闻,人才能把你当个宝啊╮(╯▽╰)╭

  下面我们就分别扯扯二人的身份背景。

  诸葛家族在经过战乱后势力有所削弱,葛公从小跟随叔父诸葛玄奔赴荆州投靠刘表。

  刘表那可是荆州一把手!诸葛一家跟当时的许多荆州名士交往甚多,在他们小团体里吃得不要太开哦,你以为他为何要娶黄月英?美丑还是才能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爹是黄承彦,黄承彦和刘表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咱就不说了。

  诸葛亮的这桩婚姻堪称高富帅变更高更富更帅的模范典型!葛公的亲友们都是政治中心的人物,很多一手的政治信息还愁拿不到?另外他和这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像庞统啊徐庶啊之类的,每天吃饱了没事干就讨论下天下大事好吗?然后天下形势、各种谋略肯定是越讨论越明白好吗?另外一个好朋友出仕以后还可以把你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名声不就这么传出来了吗?

  想象一下名士庞德公的侄子庞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今天和好基友孔明讨论了一下xx事件,好基友孔明棒棒哒~然后当时客居荆州的屌丝刘备正好加了庞统为好友,这一下就跑去点了个赞,顺便跑去加了孔明的微信,于是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

  好了下面讲讲郭嘉。

  三国志里记载太少了,但咱们不妨推测一下,他绝对不可能是纯寒门。郭嘉是颍川阳翟人,阳翟郭氏是颍川士族之一,考虑到袁绍这种高冷帅哥非海内知名之士不见,但是郭嘉可以见他,且《资治通鉴》记载“甚礼遇 之”,这边可以看出郭嘉属于阳翟郭氏的可能性是非常之高的。

  顺便你看郭嘉从袁绍那儿跑路的时候还不忘跟俩士族同乡辛评和郭图把袁绍骂了一顿,可以看出他们关系应该也是不错的,否则不怕人告状啊_(:з)∠)_另外郭嘉是谁推荐给曹操的,荀彧啊!荀彧何许人也?那是曹魏集团里颍川工作组的老大有木有!?荀彧的识人之明,那品质是绝对有保障的,他举荐人很谨慎,随便来个乱七八糟的人他也不可能轻易推荐,所以个人倾向于在颍川时两人就相识,郭嘉传提到的“密交结英隽”绝对就是后来所谓的颍川工作组了→_→

  综上,所谓的隐居只是不和庸人来往,人家有自己的社交圈,只和值得来往的人来往,一方面可以得到一手的情报,另一方面积累人脉为将来的出仕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被埋没的隐士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他是三国时期才华被埋没的隐士。据史书记,中平六年年(公元189),徐庶为了给受辱的朋友报仇,刺杀了仇人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而逃。但结果很不幸,他的奇怪装束引起了官吏的注意,很快便被抓住了。面对官吏审问,徐庶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大怒的官吏决定对他动刑,把他绑在柱子上,然后举起白花花的刀做出随时要行刑的样子,以此来吓唬徐庶,但徐庶还是丝毫不为所动。官史没办法了,只好击鼓鸣锣,以“有奖征答”的方式,让附近的老百姓来辨认,结果无人能认出他。再后来,徐庶的朋友又冒险把他从牢里救出去了,一起来将徐庶救出。脱离虎口的徐庶决定改名换姓——改名徐庶。大难不死的徐庶决定革面洗心——弃武从文。当时天下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一路南下来到了荆州。到了荆州之后,徐庶找了个安静的地方...
· 山涛,最不像隐士的隐士
君王祖述竹林风,竹叶纷纷插满宫。祸乱古今惟晋酷,是非忧乐一山公。——《咏史下·山涛》陈普三国两晋时期,文人名士,很少有能善终的,但山涛是个例外,在世时他不仅位列三公,深得皇帝信任,去世后,还被祭以太牢,赐以谥号康。在那个的年代里,山涛何以能如此?厚积薄发的忍耐力史书上曾这样评价山涛:“性好老庄、每隐身自晦。”其实,严格说来,这个评价只说对了一半,即,这是后半生的山涛。前半生,山涛一直有着强烈的入仕愿望。他曾和自己的妻子韩氏开玩笑:“你就暂时忍耐下贫穷,今后我定当位列三公,只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当好贵妇人?”韩氏有才识,涛未仕时,戏之曰:‘忍寒,我当作三公,不知卿堪为夫人不耳?——《世说新语·贤媛》只可惜,山氏家族不是名门望族,父亲山曜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县令,并且很早就过世了,而两汉以来,仕途要冲又被名门望族把持着,庶族基本没机会。因此,山涛一直没有机会入仕。曾经,有族人向司马懿推荐过山涛:“涛当...
· 从竹林七贤看三国隐士
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以官场作为隐身场所的隐士,这种人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对国家大事不表态,不关心,这种在秦汉时代会被骂为“尸位素餐”的行为,在魏晋及以后的特定年代,不仅不受斥责,反而被认为是一种清高,而那些操劳国家大事的人反而被认为是庸俗。他们声称自己是隐士,并说隐于山林的是小隐,因为他们经受不住红尘的所以才躲到了山林岩穴之间;而能于庙堂之上的才算是大隐,因为他们内心得好,不怕任何外界的干扰与。阮藉(公元210-263),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竹林七贤之一。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丞相府僚属,擅长军书檄文和乐府歌辞。曹操还称他:“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但阮瑀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去世,阮藉仅三岁便成了孤儿。他是寡母养大的,对母亲感情至为淳厚。母亲去世时,他大哭吐血;灵枢下葬时,他只是说:“完了,完了”,又大哭吐血,“毁瘩骨立”,极为悲哀。史称他性至孝。陈留阮氏是曹魏新兴贵族。...
· 从竹林七贤看三国隐士
隐与仕是相对而言的,有入仕就有退隐。隐是指有条件为官从事主观上不愿入仕。隐士与官司僚同出有知识、掌握技能之“士”的阶层。困而隐士与官僚是进退不同,行退各异的孪生兄弟,其历史与官僚一样久远。可以说有了官僚就有了隐士。像传说中的唐尧时代,就有巢父,许由,王倪等著名隐士。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以官场作为隐身场所的隐士,这种人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对国家大事不表态,不关心,这种在秦汉时代会被骂为“尸位素餐”的行为,在魏晋及以后的特定年代,不仅不受斥责,反而被认为是一种清高,而那些操劳国家大事的人反而被认为是庸俗。他们声称自己是隐士,并说隐于山林的是小隐,因为他们经受不住红尘的诱惑所以才躲到了山林岩穴之间;而能于庙堂之上的才算是大隐,因为他们内心得好,不怕任何外界的干扰与诱惑。阮藉(公元210-263),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竹林七贤之一。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丞相府僚属,擅长军书檄文和乐...
· 隐士
终南捷径有两种人,是否属于隐士是有争议的:其一,韬光养晦,等待明主徐图进取的名士。如姜尚、诸葛亮、李泌;其二,沽名钓誉,企图不做任何实事而受人尊重的投机分子。如东汉的严子陵,因为有故意作秀的嫌疑而被清代人作诗讽刺:“一袭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波茫茫何处寻?”这首诗是说严子陵反穿羊裘去钓鱼,分明是沽名钓誉,要等光武帝来找他,以此为成名的手段。如果真想逃名避世,只穿一般渔人的蓑衣斗笠即难以暴露身份,因此而批评严子陵是有意弄噱头,求虚名,不是一个真正的隐士。隐士一向是历朝朝廷征召的对象。西汉淮南王刘安作有《招隐士》篇,后收入《楚辞》。刘宋豫章人雷次宗隐居在庐山,被征召到首都建康鸡笼山开馆授徒。雷次宗曾为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唐代有所谓的终南捷径,装出不出仕的样子来,其实是巴不得早点当官,“终南捷径”就是讽刺假隐士。代表人物许由、务光伯夷、叔齐狂介、华士(因拒绝出仕而被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