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什么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由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3
转发:0
评论:0
什么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由来,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财主年过半百,喜得贵子,取名为天宝。父母过世后天宝整日花天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财主年过半百,喜得贵子,取名为天宝。父母过世后天宝整日花天酒地,不到两年就沦落到乞讨为生了。落魄的天宝决定痛改前非,苦读圣贤书,一个寒冬晚上,借书归来的他冻僵在路旁。这时,正好镇上的王员外路过,见冻僵在路旁的他手中还拿着书,不禁起了怜爱之心,便命家人救醒天宝。得知天宝的身世,王员外很同情,于是把他留在身边教女儿腊梅识字。

  腊梅长得如花似玉,而且温柔贤淑。天宝刚开始只管教书,时间一长,不禁犯了病,对腊梅想入非非。腊梅气得找父亲哭诉,王员外怕这件事传到外面,对女儿的名声有影响,便把天宝叫来,对他说:“我有一表兄,住在苏州一孔桥边,烦你到苏州把这封信送给他。”说完,又给天宝二十两银子当盘缠。天宝到了苏州,发现到处都是孔桥,哪里知道哪个是王员外表兄的住处,眼看着盘缠快花完了,他打开信一瞧,不禁羞惭万分,只见信上写着四句话:当年路旁一冻丐,今日竟敢戏腊梅;一孔桥边无表兄,花尽银钱不用回!看完信后,羞愧难当的天宝差点投河自尽,但他转念一想:王员外非但救了我的命,还保住了我的名声,我就这么死了,怎么对起起他?于是,天宝振作精神,白天帮人家干活;晚上挑灯夜读。三年下来,他不但积攒了些银子,还中了举人。中举后,他星夜兼程,回去向王员外请罪。

  到了王员外家,天宝“扑通”一声跪倒,手捧一封信和二十两银子。王员外一见面前的举人是天宝,赶紧接过书信和银子,一看原来说是三年前他写的那封。不过,在他那四句后又添了四句:三年表兄未找成,恩人堂前还白银;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王员外惊喜交加,连忙扶起天宝,还亲口把腊梅许给天宝。从此,“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俗语便流传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浪子回头金不换
【成语】浪子回头金不换【成语】浪子回头金不换【读音】làngzǐhuítóujīnbùhuàn【释义】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典故】长篇吴歌《金不换》,说的是锡东羊尖乡靠近鹅湖边上有个金员外,五十得子取名不换,视为掌上明珠,百依百顺。不换听见碗碎声发笑,金员外便命家人用碗摔地让儿取乐,结果碎片堆积如山。不换长大后十分浪荡,为了寻欢取乐,花万金在宛(碗)山上造了个“石幢”,歌词唱道:“宛(碗)山石幢勿多高,下粥黄豆吃忒十三廒。长年(长工)吃豆有规矩,只许拣勒勿许抄。”金不换几乎败光家业,沦为乞丐,在妻子的帮助教育感动下,终于醒悟,改邪归正,耕读传家。从此,“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便传遍各地。
· 浪子回头金不换——格利雅的科学故事
人生总有很多意外。也许是命中注定的一件事,一个人,甚或一句话,会改变你一生的方向。所以,如果没有那次深秋的舞会,没有那个美丽端庄的金发姑娘和她的那句话,格利雅又会以什么来留驻史册呢?听听他的科学故事。花花日月1892年深秋,瑟堡市一位绅士家举行一次盛大舞会,邀请各界名流和亲友参加。瑟堡城自命不凡的*格利雅是有舞必到,自然成为座上客。在酒足饭饱后,大厅里奏起悠扬的乐曲。在场客人都纷纷步入舞池,翩翩起舞。格利雅环视四方,寻找自己的舞伴。猛然间他发现舞池对面坐着一位秀丽端庄的金发女郎,格利雅喜出望外。于是,他连忙来到这位女郎面前,先鞠了一躬,然后习惯性地将手一挥,说了声“我请您跳舞”。但是那位金发女郎竟然纹丝不动,仍绷着脸呆呆坐着。格利雅以为她没有听见,再次躬身并高声说:“尊敬的小姐,我请您跳舞。”忽然,女郎将身一歪,说了一句“我最讨厌您这样的*”,随后便扬长而去。“我最讨厌您这样的*”,这句话...
· 下榻 的由来是?
东汉时,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字孺子,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管这样,徐稚仍安于清苦的生活,官府召他任职,他也总是坚辞不就,当地一些人称他为“南州高士”。陈蕃听说徐稚的情况后,十分重视,诚恳地请他相见,听取他的意见。徐稚来时,陈蕃热情相待,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相当现在的床)。徐稚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让徐稚住宿,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稚一走,这张榻就悬挂起来。这样,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来就成了一个典故。
· “敲竹杠”的由来是怎样的:什么是敲竹杠
清末,沿海一带贩卖烟土成风。有个狡猾的云南客商,经常以贩卖土布、山药为名,夹运烟土,往返于云贵与江浙之间。因为他想的办法巧妙,所以从未被关卡查获过。原来,他在毛竹刚生长时,就偷偷剖开嫩竹,藏进烟土,等毛竹长大后,便将毛竹做成竹杠、船篙。因此,竹杠外面,天衣无缝,一点不露痕迹。这一天,云南商船来到浙江绍兴码头。关卡检查官照例上船检查,从土布翻到药材,查不出一点烟土。正准备放行时,一个在关卡办事的绍兴师爷突然来到船上,他正吸着长管旱烟,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走进船舱,提起长筒烟管,朝搁在船舱里的竹杠“笃、笃、笃”地敲了几下,准备把烟灰磕掉。谁知这“笃、笃、笃”一敲非同小可,吓得云南客商忙从船舱里钻了出来。他神色慌张,以为绍兴师爷看出了他窝藏禁物的秘密,敲敲竹杠,是打个暗号给他。云南客商早有准备,忙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假称“云南旱烟”悄悄地塞给这位绍兴师爷,并强装笑脸说:“这是包上等‘云南旱烟’,烟...
· 闭门羹 的由来是?
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原来,闭门羹一语始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这名姓史的高级妓女不愿接待下等客时,就饷之以羹,以表婉拒。客人见羹即心领神会而自动告退了。所谓羹,最初时系指肉类,后来以蔬菜为羹,再后对凡熬煮成有浓汁的食品皆以羹称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窝羹等。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可惜现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