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和亲对双方公平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3
转发:0
评论:0
从人道主义、女权主义来说,站在女性的立场,我是反对“和亲”这种历史现象的。作为女人我是深深同情那些万里远嫁的和亲公主们。但作为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的事件,和亲公主们所以肩负的使命是值得我钦佩的,她们为了国家的安危有的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很值得我深思和研究。每一个和亲公主的命运和遭遇,她们身上的故事,有些非常曲折动人,这就是最初引起我关注她们的原因。大致统计了一下,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和亲事件发生了360多次,有的确实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总结一下,广义的和亲行为,大致就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为国家的、民族的、部落的政治利益服务的婚姻。以往有人就将春秋战国和南北朝时代的的“和亲”称为政治婚姻,对此种和亲,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认识,如《国语·鲁语上》云:“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诅楚文》云:“缪力同心,两邦若一,绊(系)以婚姻,袗(zhen...

  从人道主义、女权主义来说,站在女性的立场,我是反对“和亲”这种历史现象的。作为女人我是深深同情那些万里远嫁的和亲公主们。但作为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的事件,和亲公主们所以肩负的使命是值得我钦佩的,她们为了国家的安危有的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很值得我深思和研究。每一个和亲公主的命运和遭遇,她们身上的故事,有些非常曲折动人,这就是最初引起我关注她们的原因。大致统计了一下,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和亲事件发生了360多次,有的确实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总结一下,广义的和亲行为,大致就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为国家的、民族的、部落的政治利益服务的婚姻。以往有人就将春秋战国和南北朝时代的的“和亲”称为政治婚姻,对此种和亲,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认识,如《国语·鲁语上》云:“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诅楚文》云:“缪力同心,两邦若一,绊(系)以婚姻,袗(zhen)以斋盟”。按照先生的观点,从黄帝时代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各个原始部落或者酋邦的族外婚姻开始,这种婚姻就具有了和亲的色彩。黄帝集团、炎帝集团和蚩尤集团都是大的和亲集团。这种和亲虽然各个集团之间有强弱之分,但基本上还是平等的。到了封建社会,这种和亲关系也是一直存在的。和亲是政治和军事关系的一种先导和延续。

  二,在部落结成联盟并且有了盟主(天子、王或者皇帝)后,为了巩固联邦的利益而进行的和亲,是部落时代和亲关系的延续。夏商时代和周初,基本上都以这种形式巩固盟主和王者的地位。十六国时代,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如此,一直延续到南北朝,都是这样。实际上隋朝和唐初也有这种和亲关系的延续。

  三,为了发展贸易关系而结成的和亲。明朝著名的大臣杨继盛就认为“和亲是贸易的别名”(互市者,和亲之别名也。杨继盛 时任兵部员外郎《明史》卷209《杨继盛传》)”。中国历史上汉朝初期和后期的和亲都有这种性质和作用,如:对乌孙的和亲、王昭君出塞。辽国为了保持草原丝路畅通,就进行过多次和亲。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的关系中,也有大量的这种和亲关系的存在。

  四、为了边塞安静,为了统一的中华大帝国的发展进行的和亲。这种和亲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中央政权,以居高临下的姿势,将公主嫁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和亲只见于汉唐时期,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这种和亲。王昭君、文成公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声,就是这种和亲的产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文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影响与贡献
文姓是发源于北方的姓氏,后来兴盛于南方。如今的文姓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湖南两省,几乎占了文姓人口的40%。西南地区的贵州、重庆,分别是文姓人口第三、四大省市。从先秦时期开始,文姓人就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西汉汉景帝时期的庐江舒城(今安徽舒城)人文翁出任蜀郡郡守,是文史记载中第一个入川的文姓人,文姓人从此在四川留下诸多痕迹。文姓人出了很多在政治、文化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四状元、五宰相、六大家”(四状元:辽国文充、南宋文天祥、元朝文允中、明朝文震孟;五宰相:北宋文彦博、南宋文天祥、明朝文震孟、南明文安之、清朝文祥;六大家:北宋文同,明朝文徵明、文彭、文伯仁、文嘉、文俶,清朝文廷式)群星闪耀,其中文允中是成都人,文同是盐亭人。另外,宋朝文姓进士有12人,元朝2人,明朝31人,清朝64人。先秦时期一代贤相文种,帮助勾践打败吴国春秋时,文姓人主要在今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活动。到战国时,文姓已播迁...
· 揭秘:“白登之围”开启了中国和亲的先河吗?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之交,活动于今日蒙古草原的匈奴,同中原华夏族的关系日益密切。秦朝时期,匈奴逐渐强大起来,经常掠夺内地的人口、牲畜、土地等,秦始皇曾经派蒙恬击败匈奴。楚汉战争之际,刘邦无暇北顾,北方的匈奴又强盛起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以其30余万精锐骑兵,东败东胡,北服丁零,西逐大月氏,重新占据河套。公元前201年正月,刘邦把韩王信迁到北方,封他为韩王,韩王信后来在荥阳投降项羽被俘,逃回来后依旧做他的韩王,刘邦仍旧把汉朝的边疆太原交给他镇守,应该说是对韩王信很大的信任了。可是,这次韩王信很不幸,正面临着匈奴猛烈的进攻。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冒顿统帅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东胡、月氏、楼烦、白羊,还有秦帝国的华北军团!华北军是始皇帝和蒙恬苦心打造出来一支铁军,主要任务就是抗击匈奴。胡二世上台后,华北军的最高统帅蒙恬、王离,一个死于赵高之手,一个在巨鹿之战中死于项羽之手。从此,华北军团和秦帝国...
· 试论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摘要]由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家庭收入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导致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女在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阶层差距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社会分层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作者简介:曾焕平(1977-),男,福建泉州人,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分层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以先赋地位为主的分层模式逐渐被以后致地位为主的分层模式所取代,个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程度。接受什么类型、层次和质量的教育,都会影响到个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由于不同社会阶层在家庭收入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对子女的教育需求和看法也就不同,不同阶层的子女在教育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并进而影响到教育公平问题。这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探讨...
·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兼论传统时代的“天人合一”观一问题的提出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鼠疫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记述的恶核病:“恶核者内裹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皮肉燥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不即治,毒入腹,烦闷恶寒,即杀人。”这是鼠疫学界公认的对腺鼠疫的科学描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录之一。根据现有的研究,中国大范围的鼠疫流行至少有三次,14世纪的鼠疫大流行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死亡;这次鼠疫通过蒙古军人的西征,传入中东和欧洲,引发影响深远的“黑死病”[1]。16~17世纪的鼠疫大流行则与当时的旱灾与人民起义互为因果,在华北地区即造成一千万人以上的人口大死亡;其中17世纪的鼠疫流行成为导致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19世纪中叶云南回民起义时期,鼠疫的大规模流行使人口死亡亦以数百万计[3]。除了这三次大规模的鼠疫流行外,历史...
· 中国历史时期的四次气候变迁
竺可桢教授根据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研究了我国冰后期后半期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他认为,此期在我国也可以相对地分出四个温暖时期和四个寒冷时期,其特点与世界冰后期气候变动的总趋势相似。第一个温暖时期(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仰韶文化时代和河南安阳殷墟时代),我国黄河流域发现有象。第一个寒冷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汉水两次结冰,之后紧接着大旱。第二个温暖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秦汉时代),象群栖息北限移到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在公元前659年到公元前627年,淮河流域有象栖息。第二个寒冷时期(公元初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有淮河封冻的记载(公元225年)。第三个温暖时期(公元600年到1,000年,隋唐时代),只在长江以南如信安(浙江衢县)和广东、云南才有象。第三个寒冷时期(1000到1200年,南宋时代)出现了太湖封冻的情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