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不孝?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6
转发:0
评论:0
“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另两个“不孝”是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另两个“不孝”是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封建礼教的说法,今天已不适用。但在人们的口头上和古装电视剧中还会常常听到这样的话。特别是在古装电视剧中有“纳妾”的情节时,剧中人还会以这句话作为“纳妾”的根据。此语出自《孟子·离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下面首先说“不孝有三”指的是什么。据《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三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白话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由此可见“第三个不孝”原意指的是“不结婚的人”。

  其次说孟子的讲话: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针对着舜说的。舜娶亲前没有请示父母,是因为“父顽母嚣(父亲愚钝,母亲浮躁)”。如告诉父母会“不得娶,而以无后为惧,是以不告”。孟子认为舜这样做很对。所以说:“君子以为犹告也(君子认为这等于向父母请示过一样)”。关于舜“不告而娶”指的是舜没有请示父母就娶了尧之二女娥皇与女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几千来孝道中的不孝有三,这个有三是哪几种?
中国自古几千年以来。就一直讲就孝道。不管是上到权力至高无上的皇上,下到普通的平民百姓度把孝道看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这条是很重要的一条。如果有谁带上不孝这顶帽子,那他就在人前永远说不其话。那就会没有人跟他打交道。他的事业也会因此而受阻,要前进一步,简直不登天还难。所以,人们常常说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这句话还是分为前后两半部分说明。先看前半部分。在《十三经注疏》注对于三不孝有明确的解释,书中说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对“三不孝”说的很明白,那么,一条一条把它们再解析一下就是:一、“阿意曲从,陷亲不义”的意思就是说:见父母有了错误而不去劝说,看着他们陷于不义之中去。这是第一种不孝。就是指的那中明明知道自己的长辈有错误,而不去就正而是...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个是什么?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孝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项基本准则。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人品,首先要看的就是他对于父母的态度。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多人以为是说最大的不孝顺就是没能为家族续上香火,传宗接代。但事实是什么呢?你知道三大孝都是什么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上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本来的意思是这样的:不孝的表现有很多,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子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古时候常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要一切听从的父母的安排,舜结婚没有禀告父母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也就是“不孝”。古文中的“三”并不是指的有三件事,而是表示一个虚数,形容很多。“无”的意思是:“没有尽到……的责任”。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这叫无后。那...
· 《煮酒侃三国》之:“不毛”是实指还是虚指
诸葛亮《出师表》中有这么两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关于“不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曰“不生长草木五谷,不种桑麻,也指最荒瘠的或未开辟的地方”(见《辞海?不毛》);二是认为“不毛”中的“毛”是“苗”的假借。如段玉裁《说文》注中云:“毛苗古同音,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不毛’即‘不苗’,也就是不生长庄稼的地方”。这两种注释都认为诸葛亮文中的“不毛”,是虚指那些“不生长草木五谷、不种桑麻”或“最荒瘠的或未开辟的地方”。如果“不毛之地”真如以上所云,那诸葛亮又何必历尽千辛万苦南征到这些地方去呢?就是深入了“不毛”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也有悖于诸葛亮南征的目的。那么,“不毛”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后主刘禅即位之后,蜀汉人心尚未稳定,雍闿、孟获叛乱,严重危及蜀汉政权。诸葛亮要实现“思惟北征”一统汉室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进行南征,平息叛乱。蜀汉建兴三年春,忽闻...
· 《煮酒侃三国》之:“不毛”是实指还是虚指
诸葛亮《出师表》中有这么两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关于“不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曰“不生长草木五谷,不种桑麻,也指最荒瘠的或未开辟的地方”(见《辞海%26#8226;不毛》);二是认为“不毛”中的“毛”是“苗”的假借。如段玉裁《说文》注中云:“毛苗古同音,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不毛’即‘不苗’,也就是不生长庄稼的地方”。这两种注释都认为诸葛亮文中的“不毛”,是虚指那些“不生长草木五谷、不种桑麻”或“最荒瘠的或未开辟的地方”。如果“不毛之地”真如以上所云,那诸葛亮又何必历尽千辛万苦南征到这些地方去呢?就是深入了“不毛”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也有悖于诸葛亮南征的目的。那么,“不毛”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后主刘禅即位之后,蜀汉人心尚未稳定,雍闿、孟获叛乱,严重危及蜀汉政权。诸葛亮要实现“思惟北征”一统汉室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进行南征,平息叛乱。蜀汉...
· “三言二拍”是哪三言哪二拍?
《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其作者为明朝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其作者为明朝凌蒙初。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