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文身从何时出现呢?在古代代表了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2
转发:0
评论:0
文身从何时出现呢?在古代代表了什么,文身是用有墨的针刺入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出来,在身体上刺绣各

  文身是用有墨的针刺入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出来,在身体上刺绣各种花纹,以视吉祥、崇拜。

  在讲古代的文身之前,需要做一个纠错。现在满大街的“纹身”,很少看到“文身”,究竟是文身还是纹身呢?正确的是“文身”。

  文身在古文言文中叫涅,使自己有一种新的希望,新的寄托,新的开始。是在人的皮肤上刻画出理想中的画面,留住记忆作为人生中最美的图画,原本不是坏人专属的标记,文身的图案无论是文字抑或图案,文身总是为了取悦自己和别人,不管你文在哪里。

  对于文身,现代人有好坏之分,在很多人眼里,文身的人都是叛逆的,甚至被理解成为坏人。但在古代却不一样,在古代,通常情况下文身是一个人信仰的体现。

  文身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社会。那时的古人用白泥或燃料在身上、脸上画出纹络。其作用不外乎三种:

  一:美化自己。

  通过文身来美化自己,使单调的皮肤有了不同的表现。

  二:吓唬敌人。

  原始社会是野蛮的,人们为了达到吓唬敌人的目的而文身。有些古书还记载有“文身以避蛟龙之害”的说法。

  三:部落图腾。

  原始社会不同的部落都有自己的部落图腾。当时的人们会把自己部落的部落图腾文在身上,以体现自己是某一部落,也是信仰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先秦时代以来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也算是一种,刺字有记号的作用,是一种惩罚。中国古代典籍中曾出现文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等文字,其主要是警示和个人符号。中国历史上虽无太多关于文身的记载,但我们还是能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看到。《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都是满身的文身。

  历史古籍说越人“敬巫鬼”、“畏鬼神”。《淮南子》记载:“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们就被发文身,以象鳞虫”,也就是说,通过文身与自然和谐相处。傣族有传说提到:一位男青年得到龙女的帮助,在身上刺了很多鳞状的花纹,入水时,水向两边分开,水怪也不伤害,这就把文身作为一种避邪的巫术。

  古代的文身代表了美观、避害、警示、信仰、图腾符号、标记符号等等。时至今日,文身的目的也有了新的变化,文身也成为了一种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在古代“一日三餐”是富人,究竟从何时开始呢?
“一日三餐”是现代流行的吃饭习俗。这种习惯始于何时?古人一天到底吃几顿饭?从史料上来看,秦汉及以前民间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流行“两餐制”;隋唐时期,“午食”的概念才逐渐形成,一天吃三顿饭成为寻常人家的基本用餐风俗……图:河北宣化县下八里辽代张世卿墓壁画中的《备宴图》秦汉时期民间一天吃两顿饭,“朝食”为主餐从史料所记和考古发现来看,在原始时期并无“一日三餐”概念,而是“饥则求食,饱则弃余”。“定时吃饭”是人们饮食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最晚在上古商代时已形成了“定时吃饭”的习俗。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即所谓“两餐制”。这两顿饭可以看成是“早饭”和“晚饭”,但古人不这么叫,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叫“朝食”,称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顿饭亦即最后一顿饭叫“餔食”,称为“飧”。这也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说的“朝曰饔,夕曰飧。”这两顿饭一般在什么开始吃?如同作息制度一样,古人就餐时间也是根...
· 古代的时候就出现酒了那么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酒的发明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关于酒的产生有很多说法,最流行的说法就是杜康造酒了,曹操也曾写过诗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认为是杜康这个人把就酿出来了,而且认为是杜康是酒的始祖。另外一种传说是说,仪狄造酒,仪狄也是一个人的名字。有人认为他才是真正的酒的发明人人,因为有关于他发明的酒的记载更早一点。在吕氏春秋时代的一部史书里面有记载说仪狄造酒。并且在战国策里面也有进一步的故事,说的是帝女让仪狄造酒献给大禹,大禹喝完仪狄造的酒就说这个东西喝了以后容易误事,说将来有一天肯定会有因为喝这个而亡国的人。从而不让仪狄靠近自己,不让他在献酒。这两个传说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其实也都不是很靠谱的。首先来说杜康,杜康的这个传说说的非常清楚,他做的是粮食酒,如果知道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用粮食酿酒,你的粮食必须首先够吃。并且酿粮食酒需要酒曲子,酒曲子本身就是从酒里面提取的,没有酒哪...
· 祖大寿死后葬在了什么地方为何会从北京漂到加拿大呢
还不知道:祖大寿死后葬在什么地方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祖大寿,字复宇,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明末清初著名将领,曾率领明军以火炮灭掉了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先后两次投降满清,死后葬在北京,后来鬼使神差竟然漂洋过海,“定居”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城,祖大寿用火炮将其炸伤,大军撤退不久,努尔哈赤就因伤势过重死于军中,其子皇太极继位。崇祯元年(1628年),祖大寿以宁远大捷之功升任前锋总兵官,负责镇守锦州,后来成为了袁崇焕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袁崇焕蒙冤入狱,祖大寿担心受牵连,于是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帝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关内。崇祯四年(1631年)秋十月,祖大寿与清军遭遇,大凌河一战,虽奋力抵抗,终因弹尽粮绝被迫投降。皇太极异常欣喜,以女真人最高贵礼仪——抱腰礼与祖大寿相见,二人设坛盟誓。不久,祖大寿以妻子在锦州,可趁机...
· 青氏源流:青姓从古代到现代的杰出代表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姓氏文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青氏作为其中的一个古老姓氏,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本文旨在通过对青氏名人的梳理以及源流的探索,展现青氏家族的风采与传承。一、青氏的源流青氏作为一个古老的姓氏,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青氏源于上古时期少昊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另外,也有说法认为青氏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食采于青丘,其后代以地为姓氏,称青氏。此外,还有部分青氏源于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不论其起源如何,青氏都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姓氏。二、青氏名人青文胜:明代洪武年间,大宁人青文胜,为了阻止县官克扣农民的粮饷税粮,带领农民进京告状,最终获得了朱元璋的嘉奖,并免征了当地农民的粮饷税。青文胜的勇敢和智慧,为青氏家族赢得了荣誉。青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因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此,又称昭君墓,被称为“青冢”...
· 为什么古代女子出嫁需要乘坐花轿?花轿是源于何时的呢?
我们在古装剧中看到女子出嫁的时候都是穿着一身大红嫁衣,盖着红盖头,等着新郎来接自己。吉时已到,在喜娘的搀扶下坐上花轿,花轿晃悠悠地从娘家到夫家,预示着女子一生的幸福都与丈夫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女子出嫁要乘坐花轿呢?和新郎一同骑马不可以吗?花轿是从何时才兴起的呢?今天就让小编来给大家解解疑。花轿的起源相传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大姑娘出嫁是不用乘坐花轿的,是娘家用马车把新妇送上门。当时的婚俗娶嫁有这样一个规矩,即“反马”。通俗的解释就是,结婚双方有试婚阶段,在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双方再决定要不要一辈子过下去。若是双方看对眼了,夫家就会留下车子,把马给还回娘家去,即为“反马”,表示这个新媳妇我们很满意,小两口也打算过下去,这亲事才算真正成了。若是双方觉得合不来,新娘就可以骑着自家的马离开夫家,从此双方婚嫁各不相干。这古代人的婚姻观十分超前,话说连现代都没有这样的。这样的风俗一直到宋代才开始改变,跟一个男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