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望远镜最早在明末传入中国 乾隆后流行官宦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6
转发:0
评论:0
望远镜最早在明末传入中国乾隆后流行官宦家,当时的欧洲沉浸在由马可波罗编织的“东方绮梦”中,贵族们借助中国茶、瓷器乃至庭院营

当时的欧洲沉浸在由马可波罗编织的“东方绮梦”中,贵族们借助中国茶、瓷器乃至庭院营造的华丽世界来感受遥远东方文化的气息,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更渴望清政府开放贸易,从而叩开这个遥远帝国的大门。


1655年8月,荷兰使团抵达广州,藩王出城欢迎

这是1655年荷兰使团抵达广州后,藩王出城举行欢迎仪式的盛大场景。当时的欧洲沉浸在由马可波罗编织的“东方绮梦”中,贵族们借助中国茶、瓷器、博古架乃至庭院营造的华丽世界来感受遥远东方文化的气息,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更渴望清政府开放贸易,从而叩开这个遥远帝国的大门。

1655年6月19日,16人的荷兰政府使节及荷兰东印度公司成员豪伊尔(Pieter de Goyer)、凯瑟尔(Jacob Keyzer)从印尼的巴达维亚港出发,航行两个月后抵达虎门码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两个高级商务官侯叶尔和凯塞尔带着给顺治帝的表文上岸后,找到广东的两位藩王,递上了呈文。藩王看过呈文后,认为荷兰国的朝贡“乃朝廷德威远被”,于是率领大队仪仗出城,举行盛大仪式,欢迎使团到达广州。

随后,平南王立刻上疏朝廷,请求接纳荷兰人进贡。第二年的2月22日,荷兰人得到许可后,于3月17日从广州动身,7月17日到达北京,10月2日,使团在紫禁城觐见顺治皇帝要求通商。

使团管事约翰·尼霍夫能写善画,他将沿途所见事物记载下来,并绘制了大量画稿,回国后制成版画和游记出版,成为西方人第一次直观地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而借他的文字和画笔,这些珍贵的历史场景也能在今天得以再现。


“海上马车夫”350年前就已到访广州

华商亮相首届世博会 “荣记湖丝”夺金奖

1851年5月1日,英国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在海德公园开幕,这也是第一届世博会。据史料记载,海德公园内的展馆主题建筑占地19余亩,为玻璃全覆盖的钢架建筑,相当之富丽堂皇,被誉为“水晶宫”,至今被人津津乐道。虽然清政府当时财力拮据,无力以政府名义参展,但不少精明的中国商人从中嗅出了商机,更何况英国人也非常希望博览会带上一些东方色彩。

早在1850年7月,一些在华的英国商界和政界人士就在广州和香港举行了多次会议,推进中国商品到伦敦展出。他们还组成了专门的委员会,除了经典的丝绸、瓷器、茶叶之外,鼻烟壶、广绣、折扇、雨伞、牙雕等“广货”全在推荐之列。在博览会上,由广东香山拱北北岭人徐荣村携带参展的“荣记湖丝”更夺得金、银大奖,这也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取得第一名金奖,“荣记湖丝”得此殊誉后,在中外市场上大为畅销。

此外,在博览会上亮相的牙雕、鼻烟壶、折扇等工艺品也赢得了极高赞誉,用评委会的话来说,就是“在木制、骨制、象牙、珍珠的雕刻技术上,中国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看看这张150多年前的画作,再想一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景,对比今昔,想必你也会对贸易与文明之间的联系有更多的理解,对“海上丝路”的历史成就有更多的认知。

做洋商生意

必先学“鬼话”


流行于十三行的“鬼话”字典

上面的小册子是清代商人学习外语的工具书,看看这些用中文标注的英语商业词汇发音,不知道读者你会不会想起曾在老上海流行一时的“洋泾浜”英语。其实,上海“洋泾浜”的鼻祖,就是十三行时期广州外贸商人独创的“广东英语”,又称“鬼话”,这本小册子,就是学习“鬼话”的神器啦。

到了后来,连洋人到广州做生意,也得照着“鬼话”词典讲,跟中国人做生意才顺利。直到今天,粤语中的英语音译词汇是其他各地方言望尘莫及的,这也说明了“海上丝路”所代表的开放传统对广州本土文化影响之深。

欲知天下事

必用千里镜


这是19世纪初商船上使用的望远镜。望远镜在清代已流行于名门显宦之家

望远镜,当时又叫“千里镜”,最早在明末传入中国,清代乾隆年间以后,已流行于广州的高官显宦之家。广东学海堂的创办者、道光年间两广总督阮元就是“千里镜”的铁杆粉丝,他曾这样赞美望远镜:“能令人见目不能见之物,其为用甚博,而以之测量七曜为尤密”。

望远镜的流行,是广州“开风气之先”的一个象征,再看一看那些古老而又充满了理性之美的绘图仪、显微镜、西医书、西医手术刀,相信你明白,“海上丝路”的商贸之旅背后,是生生不息的促进文化交流与演进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望远镜最早是在明末传入中国的吗?望远镜的由来
这是19世纪初商船上使用的望远镜。望远镜在清代已流行于名门显宦之家。这是1655年荷兰使团抵达广州后,藩王出城举行欢迎仪式的盛大场景。当时的欧洲沉浸在由马可波罗编织的“东方绮梦”中,贵族们借助中国茶、瓷器、博古架乃至庭院营造的华丽世界来感受遥远东方文化的气息,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更渴望清政府开放贸易,从而叩开这个遥远帝国的大门。1655年6月19日,16人的荷兰政府使节及荷兰东印度公司成员豪伊尔(PieterdeGoyer)、凯瑟尔(JacobKeyzer)从印尼的巴达维亚港出发,航行两个月后抵达虎门码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两个高级商务官侯叶尔和凯塞尔带着给顺治帝的表文上岸后,找到广东的两位藩王,递上了呈文。藩王看过呈文后,认为荷兰国的朝贡“乃朝廷德威远被”,于是率领大队仪仗出城,举行盛大仪式,欢迎使团到达广州。随后,平南王立刻上疏朝廷,请求接纳荷兰人进贡。第二年的2月22日,荷兰...
· 眼镜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一副能换一匹良马
明清眼镜“近世进士尽是近视”,纵不近视也会老花,更不必说还有太阳镜、墨镜等等大行其道。眼镜已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而时间上推三四百年,这东西可是稀罕物。《红楼梦》中,使用眼镜的,只有贾母史太君一位。第六十九回,王熙凤带尤二姐去见贾母,贾母“忙觑着眼看”,然后“又戴了眼镜”,命贴身丫鬟将尤二姐拉到身前来,细瞧一遍,才摘下眼镜。她戴的显然是副老花镜。眼镜最早诞生于何时,哪国人先发明的,众说不一。不过,在弄明白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研发出的眼镜,系由西方传入,似乎没有问题。意大利学者、小说家安伯托·埃柯的作品《玫瑰的名字》,生动再现了眼镜初问世这段史实。故事发生在公元1327年。博学多闻的圣方济各教士威廉来到意大利北部某修道院,调查一系列离奇死亡事件。看文件时,他亮出一件宝贝:那是个叉形的扣夹,两边有两个鹅卵形的金属框子,中间嵌着杏仁形的玻璃片,“这东西并不是用来帮助他看远方的...
· 烟草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谈起烟草,似乎古今中外,老幼皆知。其实不然,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烟草是舶来品,不是土特产,而且并非古已有之。除印第安人外,吸烟成为人们的嗜好,只不过才400多年的历史。烟草是茄科烟草属的植物,共有50多种,栽培最多的是红花草,其次是黄花种。烟草的别名很多。《粤志》称它为八角草,也叫仁草;《百花镜》称它为相思草;《和汉药考》称它为南蛮草,亦叫长命草、还魂草等。烟草的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及其附近,其范围可能北起墨西哥,南达玻利维亚,东到委内瑞拉。烟草传播得很快,1565年从法国传入德国,接着传入俄、日、英、印尼、印度及菲律宾等地。17世纪以后,吸烟之风传遍了全世界。烟草传入我国,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厦门,所以当时叫它为“吕宋烟”。种植最早的是漳州。但也有人认为是先传入台湾,再传入漳州、泉州。传入的确切时间、年份已不可考,最早的说法认为是在万历三年...
· 石榴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石榴的原产地是哪个国家
在电视剧《楚汉传奇》第二集中,出现了一场丧事,桌上摆放的祭品竟然是几个石榴,最上面一个红彤彤的,下面几个是黄颜色的。石榴虽然在我国有很长的种植历史,但秦汉之交的中原人仍然无缘品尝——即使故去的人也是如此。石榴,原来的老家在波斯(今伊朗)一带,后来传入中国。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话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安石国。当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御花园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也救活了那棵石榴树。结果那年石榴花开得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当时先在帝都长安上林苑种植了十株,结果在三千花卉中,石榴这一簇开得格外特别,深受汉武帝的喜爱。石榴,在皇家备受恩宠,还源于多子多福一说...
· 郅家寨:以郅姓最早在此居住而命名
郅家寨——清光绪三年《县志》记载:该村叫郅家寨,以郅姓最早在此居住而命名。解放前郅家寨地泛盐碱,种一葫芦打两瓢,群众过着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解放后政府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生活有所改善,发展经济农业,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每人平均一亩到二亩,每亩产籽棉600来斤,经济收入每人平均万元左右,解决温饱问题,但由于传统处于贫穷状态,文化比较落后,特别是姓氏文化更是处于无知,郅氏人口在外工作的极少,郅家寨的发展方向重视下代人的教育,提高素质,重视氏族文化,命运才有根本性的变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