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苏雪林是谁?被誉为文坛的常青树苏雪林个人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2
转发:0
评论:0
苏雪林是谁?被誉为文坛的常青树苏雪林个人简介,苏雪林(1897年3月26日—1999年4月21日,享年102岁),原名苏小

  苏雪林(1897年3月26 日 —1999年4月21日,享年102岁),原名苏小梅,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奴、瑞庐、小妹、绿漪、灵芬、老梅等。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籍贯安徽太平县岭下村 ,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

  物生平

  童年经历

  由于祖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世俗偏见,苏雪林不能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她七岁开始,才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跟读,只是不解其意,囫囵吞枣地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幼学琼林》等。在私塾里只跟读一二年,男孩子们都纷纷去学校读书了,她不得不辍学。跟读辍学后,闲着无聊,便利用在私塾里学得的一二千汉字,从叔叔和哥哥那里借一些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从此,一颗寂寞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

  后来,苏雪林的叔叔、哥哥们都先后进入上海新式中学或大学,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带回一些新旧图书和当时流行的报刊,苏雪林便借机有挑选地阅读起来。《史记》《汉书》,她读过一些选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以及历代名家的专集也都涉猎个大概,连当时流行的译作《天演论》《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十字军英雄记》等,也都读得着迷。这一段童年和少女时代的苦读史,为她后来的创作及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4年,父亲为工作方便而迁居安庆。一位叔叔曾留学日本,思想比较开明,对他父亲进行劝说,苏雪林才得以进入当地一个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其间模仿写作古典诗词,仅半年,便又随母亲迁回岭下村,停止学业。不久,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登报恢复招生,苏雪林得知消息后,“费了无数眼泪、哭泣、哀求、吵闹”,终于说服了祖母和乡里顽固长辈。

  苏雪林回忆说:愈遭压抑,我求学的热心更炽盛燃烧起来。当燃烧到白热点时,竟弄得不茶不饭,如醉如痴,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若非母亲因对女儿的慈爱,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携带我和堂妹至省城投考,则我这一条小命也许早已结束于水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如何评价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的苏雪林?
苏雪林(1897年3月26日—1999年4月21日,享年102岁),原名苏小梅,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奴、瑞庐、小妹、绿漪、灵芬、老梅等。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籍贯安徽太平县岭下村,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人物评价苏雪林的学术研究,大量的时间花在考据上,多年来她在枯燥、乏味的考据中,得到了比写作还大的满足。她说:“这是一种发现的满足。”苏雪林的第一本学术考据著作为《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年,北新书局),后改名为《玉溪诗谜》。她考据李义山恋爱事迹的初衷和过程是“我对李义山的诗,素来没有大研究过。偶然读到《圣女词拟意》等篇,疑惑义山有和女道士宫嫔恋爱的事迹,因此引起我研究他的诗集...
· 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的苏雪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苏雪林(1897年3月26日—1999年4月21日,享年102岁),原名苏小梅,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奴、瑞庐、小妹、绿漪、灵芬、老梅等。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籍贯安徽太平县岭下村,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屈赋研究是苏雪林半生的事业,从1943年应朋友卫聚贤之约为《纪念吴稚晖先生八十诞辰学术论文集》写稿《天问整理的初步》开始,到1973年出版《屈赋新探》(台北广东出版社),历时三十余年,写作六七十篇文章,成为苏雪林“屈赋研究”系列。她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借鉴前人研究方法,从东汉的楚辞研究家王逸到现代的陆侃如、游国恩、闻一多、徐嘉瑞等人的论著,她都作为一家之言,细细地读。苏雪林对屈原及...
· 苏雪林的表哥是谁?苏雪林的表哥冯友兰个人简介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他的《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
· 林雪平
概况林雪平是瑞典著名的“大学城”之一。目前约有学生两万八千余人的林雪平大学在该市的西部和中部分别拥有着“瓦拉校园”(Valla)和“大学医学院”(US)两个主要的校园;该大学还在距离本市东北部不远(火车车程约30分钟)的北雪平拥有一座“北雪平校区”。本市的城市格言是“Däridéerblirverklighet”,意即“化想法为现实”,明确体现了本市希望将大学的研究资源与本地经济产业完美结合的发展理念。为了切实落实这一理念,本市还在林雪平大学主校区瓦拉校区的正西侧不远规划建成了“麦德维科技产业园区”(MjärdeviSciencePark)。本市是瑞典历史上建成第二早的教区,并因此也是瑞典的历史文化中心之一,本市的穹顶教堂(Domkyrka)是本市的天际线的坐标,几乎在中心城区的所有地方都可以看到她高耸的尖顶。大广场(Storatorget)上的雕像历史18世纪初期的林雪平林雪平堡早在12...
· 苏雪林
简历苏雪林先后毕业于安徽省立安庆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受业于胡适门下。五四运动时期,以散文《绿天》与小说《棘心》轰动一时。1921年前往法国留学,先进入里昂中法学院,后又进入里昂艺术学院,1925年以母病辍学归国。历任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在武汉大学任教时期,与凌叔华、袁昌英合称珞珈三女杰。1944年,苏雪林开始研究屈原,主张屈原楚辞作品中的神话故事与奇怪事物来自域外(详见《屈赋论丛》),进而也钻研希腊神话、罗马神话,以佐证此说。1999年4月21日下午3时53分,病逝于成大医院,享年一百零二岁;同年8月,归葬安徽黄山母亲坟旁。1933年苏雪林于武汉大学文学著作举隅散文《绿天》《屠龙集》《遁斋随笔》小说《蝉蜕集》《棘心》散文评论《蠹鱼生活》《青鸟集》戏剧《鸠罗那的眼睛》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浮生九四》学术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