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瑶族的风俗传统 少数民族瑶族的生活习惯介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68
转发:0
评论:0
瑶族的风俗传统少数民族瑶族的生活习惯介绍,瑶族的风俗传统:瑶族,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

  瑶族的风俗传统:瑶族,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礼仪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服饰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习俗

  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建筑

  瑶族民居善于因地制宜,有“半边楼”、“全楼”和“四合院”之分。

  “半边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附建偏厦,或一头偏厦,或一头偏厦前伸建厢房。大门多在屋头上层屋场偏厦间。此种建筑多为红瑶所建。

  “全楼”相对“半边楼”而称;一般建于沿河一带或半山较平坦的一层地基上。规模及附属建筑与“半边楼”同。花瑶、盘瑶多居“全楼”。

  “四合院”在较平坦的地面上连接修建四幢“全楼”合成的房屋,中间有一小块方形空地庭院,故称“四合院”。这种建筑仅为沿河一带红瑶富裕人家所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瑶族有多少风俗习惯?瑶族风俗介绍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着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
· 瑶族风俗瑶族传统节日里的民族风俗有哪些
山歌节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歌堂节“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历时三天、九天不等。晒衣节每年旧历六月六,广西桂平县的盘瑶要隆重地欢庆一年一度的晒衣节。节日的早上,各家各户的老者指挥年轻人有秩序地把箱子...
· 瑶族的传统服饰
(一)女子服饰瑶族妇女服饰,可分3种类型: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者,衣裤的长短各地不同。有穿无领短衣,以带系腰,下着长短不等的百褶裙、裹腿者。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目。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妇女服饰,五彩斑斓,在领襟、衣背胸前、袖口、裤腿及裙身等处饰大面积挑花或织花,花纹皆为几何形图案,与苗、彝等族刺绣多用曲线图案迥然不同。头饰瑶族妇女头饰异彩纷呈,其中有宝塔式、飞檐多、凤头式、平顶式、帆船式、圆筒式等等。广西大瑶山的部分瑶族妇女,头上戴有三条弧形大银钗,两头上翘,重达一斤左右。广西贺县瑶族地区妇女喜欢宝塔式的头饰,它高一尺左右,用十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而成,并用丝线和五色珠子加以装饰。贺县...
· 瑶族节日瑶族传统的'姑娘节“是怎样过的呢
姑娘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各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各族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还有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对方旋转的陀螺。击中后被击的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除此以外,街头巷尾摆满了五彩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食。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在欢乐的人流中,有身着桃花图服装,佩戴耳环,手镯的瑶族姑娘;有穿大领短衣、百褶裙,颈间套有三、四条项链的苗族姑娘,有身着黑色衣裤,佩戴大银环——“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镶有花边,绣着美丽图案服装、头戴银泡泡“鸡冠帽”的彝族姑娘。她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镯等银质首饰。夕阳西...
· 瑶族婚俗瑶族人结婚时有啥有趣的风俗
瑶族婚礼有繁有简,形式多样。广西金秀拉珈瑶和花兰瑶的婚礼最为简朴。结婚时,男女双方都不请客,不送财礼,也不敲锣打鼓,更不燃放鞭炮。同时,女方既不请客,也不做嫁妆,而且结婚仪式是在夜深人静时举行的。也就是在接亲那天晚上天黑时分,男方派几个女青年带上五斤猪肉、五斤酒和五斤大米,悄悄地到女方家去。女方的家人与接亲者同桌吃一餐便饭,就点着火把将新娘接到男方家去了。男方家人三更半夜与新郎、新娘和接亲者及几个近亲的长辈同桌吃一餐便饭,婚姻大事即宣告结束。在广西三江县,老堡、文界一带地区的红瑶青年男女结婚仪式更是独特。他们是背着女方父母互许终身、缔结婚约、举行结婚仪式的。婚礼过后才派人同新郎、新娘带上两只鸡和十二斤喜酒前往女方家报喜,并赔礼道歉。女方父母只好默认这门亲事。实际上,女方父母不是绝对不知道,只不过是一种婚俗罢了。他们婚后,妻子“不落夫家”。每逢年过节或农忙时,丈夫才去接妻子回家住上几天。之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