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春节习俗有哪些?从大年初一到十五的忌讳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3
转发:0
评论:0
春节习俗有哪些?从大年初一到十五的忌讳有哪些,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

  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大年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大年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大年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2023年春节到,大年初一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又是一岁新春到,2023农历癸卯兔年的钟声已敲响,今天是2023年中农历的春节也是正月初一,今年春节公历中日期为1月22日。在以前春节也称为“岁旦”或“新春”,人们更习惯称之为——过大年,而春节在农历中也是一年中开年的第一天,是农历一月份(正月)的初一,和前一天的除夕相互关联,可以说,过了除夕便是是春节,这也是过年说法的本意由来。从民俗上春节因为属于过年中的一个重要日子,在春节当天也常会称作为“大年初一”,而年初一作为春节开年的第一天历来就有着很多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放假这段时间如果从大年初一春节到接下去的属于春节期间的主要民俗节假日来看,常见的传统习俗有“拜年、买年货、割年肉、贴年红、贴春联、贴年画、烧爆竹、挂灯笼、舞龙、舞狮、祭财神、贴窗花、压岁钱、游神、扔穷、吃折罗、拜岁、庙会、启市、吃七宝羹、捞鱼生、观谷”等,而就春节当天的习俗中大多都是和过年中的主要习俗相关,但作为开年第一天,属于...
· 春节习俗:春节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风俗?
每每到春节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将停下手中的工作,利用这难得的时光走亲访友,或者举行祭拜天地等一系列的活动,祈愿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结果。当然,在整个春节期间,有着许多的习俗和禁忌,今天就请随着趣历史小编的指引,一起来看一看吧!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禁忌:1、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镜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包括美容用品的玻璃瓶等器皿。以防破财破运,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补救方式就是用红纸包起来,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岁岁平安」吉祥话语,等待破五日再丢弃。2、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头、洗衣物,才不会将财富与财运洗掉。3、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会...
· 春节习俗: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和禁忌
导读:2014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春节都有哪些讲究和忌讳吗?正确来说从初一到十六元宵节这整个年才算是过完。一些习俗从很早时候一直流传至今,比如初一不能用扫帚扫地、不能动剪子;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娘家等等。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色纸类制品(贴红春联、红窗花)、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
· 春节中初三有哪些习俗?
很多人知道大年初一、初二的习俗,却不知道大年初三习俗,大年初三习俗在民间还是很讲究的,那么2014大年初三的习俗有哪些呢?习俗1:赤狗日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凶煞。习俗2: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习俗3: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以为如有犯者,会导致谷物减产。习俗4: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习俗5:饿鬼日到了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
· 寒衣节的习俗有哪些?
寒衣节在如今是一个比较冷门的节日,然而在封建时代,这个节日非常的被重视。针对这个节日有不同的名字,例如“祭祖节”“冥阴节”“秋祭”等等,而在风俗习惯上,也是非常的多。1、祭祖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千家万户会准备供品,五色纸(红、黄、蓝、白、黑)、纸钱、香等,坟头划一个圆圈,在圆圈或在祖先坟前焚烧。老百姓通过焚烧冥衣,五色纸,纸钱等,(五色纸是防止烧给祖宗的冥衣被其他的孤魂抢走)除了哀思祖先,还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给在阴间的祖先送去物资,生活的好。2、过冬的准备冬天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不太适合劳动和耕作。所以在寒衣节人们会预备过冬所需。这天家人会整理火炉、烟囱,生火取暖,保障大冷天能够顺利取暖。同时,也会购置新冬衣给孩子,家人,在古代还有亲身做棉衣的习惯。3、饮食红豆饭:在寒衣节,会吃红豆饭来纪念祖宗。为何是红豆?因为红豆有相思之意,“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寒衣节也有吃面的习俗,对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