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立春为农历中的阳历年之始:亦作生肖之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92
转发:0
评论:0
古代立春为农历中的阳历年之始:亦作生肖之始,在中国的阴阳历中,正月初一是“阴历”的一年之始,那么“阳历”的一年之始是哪一

  在中国的阴阳历中,正月初一是“阴历”的一年之始,那么“阳历”的一年之始是哪一天呢?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时间一般在公历2月3-5日,今年立春交节时刻是2月4日17时46分,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从黄道上划分,立春恰好在冬至与春分之间,“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古代一直把它作为春季的开始,从立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时间,都被称为春天。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即是说立春开始东风送暖,大地解冻,五天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天,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到水面上游动,水面上还有没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

  立春是农历中的阳历一年之始,这在古代是特别讲究的,下风水占卜、属相算命、推八字等活动,很多情况下都把立春作为一年起始,有时候生肖的计算也从立春开始。

  唐代诗人元稹写过完整而生动的《咏廿四气诗》,第一篇《立春正月节》是这样写的: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冰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律吕”,古人的观念是音律与节令有关;“星霜”,星辰一年一周转,霜每年遇寒而降,所以诗文中常用“星霜”指“年岁”。全诗把春天来临的冰开鱼跃,风暖柳树冒芽,以及雨来雪化、万物蓬勃等景象都写得十分生动。

  古人还从立春开始,把二十四节气的第1、3、5……单数位置节气如立春、惊蛰、清明等叫“节气”,把2、4、6……双数位置节气如雨水、春分、谷雨等叫“中气”,并把“中气”与月份严格对应,即有“雨水”的月一定是正月,有“春分”的月一定是二月等等。上面诗题“立春正月节”即指立春是正月的“节气”。

  不过立春这个“阳历新年”并不像公历的元旦那样总在春节前,它是在春节前后“徘徊”的,有时出现在春节前的腊月,有时又跑到春节后的某一天,因为立春是“节气”,不是正月的代表(雨水才是),所以跑到腊月去也没关系。

  有一首无名氏所作的诗这样写道: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

  什么是“鞭春牛”呢?原来,这是中国立春风俗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一种活动。鞭春牛活动起源于先秦,因为春天降临,农民准备翻土犁田了,用鞭打春牛仪式表示猫冬的结束、春耕的开始。到了周代,迎春鞭牛活动正式列为国家典礼。不过被鞭打的春牛都不是真牛,而是用泥土塑出和真牛一般大小的土牛。到了唐宋时代,这套仪式更演变成全国上下同时举行的活动,到了立春这天,皇帝率领百官在京都先农坛前迎春鞭牛,同一时刻,各级地方长官和随员则带领百姓在当地的东城郊迎春鞭牛。

  鞭春牛的场面是很热闹的,先由皇帝或地方首席长官抽第一鞭,然后按官职大小,依次抽打,终于将这头土牛打得稀巴烂,最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据说把土扔进自己田里,可以保证丰收。另外,也有用硬纸扎成的春牛,预先在牛肚子里装满五谷,纸牛被打破后,五谷流出,被人们争抢,也是丰收的吉兆。

  农历中的“阳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特有的一种划分法,是不折不扣的“中华遗产”。

  历法都来自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阳历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称“回归年”,长约365又1/4天)定为一年;阴历则把12个朔望月定为一年。而农历呢,又复杂一些,民间常常把农历叫“阴历”,实际上,虽然农历一直严格使用阴历月(反映月亮盈亏的“朔望月”),但它不是阴历。真正的阴历,如教的回历,以12个阴历月为一年,一个月平均为29.5天,12个月为355天左右,比真正阳历的一年少约10天。如果我们的农历也这样,每年春节就会比前一年提前10-11天,这样逐年提前,积上16年,我们就要在盛夏摇着扇子过年了。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中国的农历每3年左右就需要插入一个闰月,以保持与阳历年的大致同步,正因为不断插入闰月,所以中国的农历就成了“阴阳历”——既使用阴历月规定一年12个月、又用插入闰月以保证农历年平均日数与阳历年的相等。

  读者稍稍细想,就会领悟到中国农历年长的有趣现象:正常年(平年)日数比阳历年日数少,为355天左右,但有闰月的年为13个月,就会长到384天左右。可是,反映四季的回归年可不会这样伸缩,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是以365又1/4天为周期的,所以农历的月份不可能年年与季节的变化完全同步吻合。比如,北京地区是每年农历十月份播种冬小麦,假如去年是十月上旬播种,今年就十月中旬播种才合适,明年再推到十月下旬,后年加了闰月,又回到十月上旬播种。

  显然,这样的历法指导农事活动是非常不便的,必须发展出一套完全反映阳历年的划分方法,与阴历月并行,让每年的季节、气候、农事与这种划分的关系固定下来,历法才实用,于是“节气”就应运而生了。

  阳历反映的是太阳在星空中的运行(实际是地球绕太阳转,但我们在地球上看,是太阳一年在星空中绕地球一周)。太阳运行到最偏南时,昼最短,夜最长,中午我们看到的太阳高度角也最低,这一天叫“冬至”;太阳运行到最偏北时,昼最长,夜最短,中午的太阳高度角最高,叫“夏至”;而“春分”、“秋分”,太阳恰经过赤道,昼夜平分。如果想表现一年四季变化的过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当然就是4个最佳的“节点”,但光有这4个点是远远不够的,农事活动如播种、插秧、中耕、收获等需要固定在每年更精确的时间段,前后不能差十天半月,所以这4个节点还要向下细分,于是每季节再平均分成6段,全年为24段,一段为15天左右,这样最适用,这24段就成为“二十四节气”,沿用到今天。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称最早见于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名字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明代以前,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很简单,把365又1/4天除以24,得15又7/32天,测好冬至这一天的交节时刻,从这一刻算起,按顺序排下去就可以了。明清以后的划分比较复杂,是把太阳在星空走过的路线——黄道长度均分成24份,太阳走过一个节点即交一个节气,每节气的时间长度并不完全一样。

  有了二十四节气,北京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就可以确定了:在“立冬”前后,不必管它是在农历十月上旬还是下旬了。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历法改用公历,公历是纯阳历,从此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日期结下了不解之缘,民间还出现了记忆节气名称和时间的顺口溜: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下车之始
下车之始【成语意思】: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用法分析】:下车之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成语来源】:《隋书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iàchēzhīshǐ【英语翻译】:onarrival【成语声母】:XCZS【下车之始的近义词】:初来乍到、下车伊始【近似成语】: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始终不懈:自始至终一直不松懈。形容对意志、态度、信仰、感情等有坚定的信念。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始末缘由: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始乱终弃:乱:淫乱,玩弄。先乱搞,后遗弃。指玩弄女性...
· 中山小榄何氏开菊城之始
中山小榄何氏开菊城之始内容摘要:毫无疑问,何吾驺给小榄何氏家谱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显赫印记,作为一位官位显赫的何氏后人,他的功名成就、书法珍品为后辈所传诵。南迁的移民带来了中原的艺菊、赏菊习俗,到明代经济勃兴期,小榄的菊艺已经达到相当水准,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民间菊花会,世代沿袭。历史上的小榄凤山脚下,野菊遍地,香气四溢。如此钟秀之地,由何氏家族于800多年前发现,从此掀开小榄镇人文历史的鸿篇巨著。800余年之后,何氏先祖眼中的福地小榄,成为了“全国乡镇之星”,不仅经济高度发达,而且因为闻名中外的小榄菊花会,享有文化名镇之盛名。如今,何氏不仅为小榄的开村姓氏,同时作为一个文化印记,成为小榄人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何氏全貌小榄为中山何氏最大的集中地,共有以下几族:何贵九郎、十郎兄弟族于宋咸淳甲戌年(1274年)从南雄珠玑巷迁来。其中九郎后代分支东莞大汾乡和顺德桂洲,十郎后代分居龙门和清远;...
· 云南白氏之始白和原
关于白氏最早进入云南的时间,据白凤毛编修之《中华白氏》记载“明洪武七年(1374年),白俱偃最早到云南。是年,白俱偃从南京应天府桥树湾高石坎奉命督师,同吴国公征南到滇,平定后落籍昆明三世街;其次是白进表。原籍陕西西安府咸阳县大枣里白家村,于明嘉靖末年任指挥使出征滇东北,荡平匪乱后,落籍于镇雄芒部城贝屯。”其实,远在宋皇佑五年(1053年),白敏中一支嫡系后裔开始进入云南。近年来发现的《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系云南大理市五华楼所出元碑。此碑高1.13米,宽0.60米,厚0.15米,两面刻文。每面各十七行,行约三十五字。从碑文记载来看,墓主白长善卒于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其子旋即乞文志墓来,当立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按大德纪年至十一年)。白长善,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从弟白敏中之后,其八世祖白和原从侬智高起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侬智高兵败,和原等人从侬智高逃大理。据碑载:“……有和原从之...
· 古代皇帝封禅为何独尊泰山?泰山封禅之始末
导读:论海拔,泰山不如西岳华山高耸巍峨;论景致,泰山不如南岳衡山秀丽多姿;论险要,泰山不如北岳恒山横跨塞外;论位置,泰山不如中岳嵩山巍巍居中。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秦至清,除了武则天曾独树一帜的封禅嵩山外,历代其他那些具备完成统一、发现祥瑞、功德显赫、国泰民安等条件的有德之君,如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等皇帝,均把东岳泰山尊为封禅的圣地,并前仆后继的率众跋涉,大张旗鼓的亲临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据《宋史》记载:宋真宗赵恒为了能够促成封禅,甚至不惜贿赂当时的宰相王旦,才踏上了通往泰山的道路。封禅,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举行的国家最高祭祀大典,也是皇帝与天沟通的一种迷信方式。那么,古代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名山,而是热衷于到泰山祭祀呢?笔者认为这是由泰山的特殊位置和悠久文化所决定的。其一,古人崇拜东方、苍天、太阳、高山,而泰山是中国东部地区最...
· 庞姓翼冲房之始祖居翼公
在旧版《庞氏族谱》卷十六第四页中,具体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居翼公往佛山镇办事,恰遇佛山观音庙重修。该庙为往日佛山镇的著名古刹。当下,居翼公见重修古庙,便驻足旁观。时庙中主持及部分古庙之邻居亦在场。他们之间本就相互熟悉,言谈间提及为该庙撰写签语一事。众人都说此事非居翼公所莫属矣。居翼公也不十分推辞,只是半真半假地开玩笑说:“诸位让我写签语,吾虽不才,亦姑且勉为其难罢。只是签语撰写成功之日,你们需要邀请神仙亲手来接,这才显得郑重其事啊,怎么样?”当时因为大家都是熟人,彼此只是作为玩笑,一笑置之罢了。居翼公返家后,立即动手撰写签语,不几天便大功告成。签语撰写完成后,居翼公在一天上午,准备将写好之签语纸卷送往佛山观音庙。从翼冲往佛山观音庙,途中要过一柚木桥。过桥后还需涉水过一小溪。在涉水过溪前,居翼公正准备把签语放在地上,腾出双手脱换鞋袜。就在他准备放下签语纸卷之片刻,走来一老妇人。她望着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