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土家族风俗 土家族婚俗中的猪脚有什么作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72
转发:0
评论:0
土家族风俗土家族婚俗中的猪脚有什么作用,乡土性的土家族社会里,亲属、邻里关系交往密切,一家有事,大家帮助,尤其是结婚、生

乡土性的土家族社会里,亲属、邻里关系交往密切,一家有事,大家帮助,尤其是结婚、生子、建房、丧葬等大型人生礼仪活动,不仅要去帮忙,而且还要去送礼。“礼尚往来是土家社会中村民们基本的处事准则。谁要是不守这一规则,谁就会陷入村民的文化批评之中”因而,礼金、礼物就成为了村民们交往的媒介物。礼金的多寡,礼物的贵贱在村民中的交往就体现了亲属的远近、朋友感情的深浅。而有的礼物在传统的土家族社会里是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例如:在土家社会的婚俗交往中就离不开猪脚这一特殊的礼物,本文就是对土家社会婚俗中,猪脚这一特殊礼物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窥探土家社会的乡土文化。

一、土家族社会需要猪脚的礼仪场所

1.婚姻过程中

土家族社会,婚姻是指两性的认识,两性的结合、两性的共同生活、及至两性共同生活解体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它包括求婚、订婚、婚礼、婚礼后生活等多个阶段。

2.诞生礼

诞生礼它是婚礼后生活的一部分,在土家社会往往预示着婚姻生活的美满。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在《乡村中国生育制度》一书中写道“生殖本是一种生物现象,但是为了要使每个出生的孩子都能有被育的机会,在人类里,这基本的生物现象,也受到文化的干涉。”土家族社会也有与他们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生育文化。这套文化集中反映在诞生礼仪之中。在土家社会诞生礼包括,生育前的准备,捡生与踩生、报喜、望月、望外婆、命名与养育等一系列过程。

二、猪脚的功能与文化认同

猪脚,本是猪的脚,与牛脚、马脚、羊脚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动物的一个器官而已。但在土家社会,土家人则围绕猪脚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猪脚文化。猪脚就具有聊文化认同的意义。如果在土家社会的一些礼仪场合,没有猪脚,那么当事人就会被旁人议论和嘲笑,甚至被谩骂。

另外,猪脚本身的使用价值,又决定了它在特定场合中又具备了更为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是特定思想感情的象征物。在土家婚礼过程中,猪脚是一种特殊道具,它一般会浓重登场五次。在土家诞生礼中,它会浓重登场一次。在部分土家人中会有两次。

三、猪脚在每次场合出现形式和意义

1、看门户。在传统土家社会,求亲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求亲。因而男方是了解女方的,而女方不是很了解男方,又加上土家社会是从夫居。而看门户就是女方了解男方的一种方式,当男方向女方求亲后,女方会在一个特定的日子(一般在节日里)约上自己的亲朋好友在男方不知情的情况到男方家里,查看南方的家境。家庭自然环境等等。这时男方就热情招待女方,在男方查看三天后(一般是进出三天)男方就会备好猪脚孝敬丈母娘和老丈人。如女方接受猪脚说明女方看上男方,这里的看上一般是指看上家境等,在土家族讲究“门当户对”。

2、放话。在传统土家婚礼中,通过看门户,只能说明女方看上男方的一切,但并没有说女方一定就要嫁给男方。其它男子仍然可以上门求亲。这时,如果男方要让女方同意嫁给自己,必须备好猪脚等礼品,叫媒人到女方游说,直到女方接受猪脚、放出话来同意嫁给男方,这时其他男子则不会再上女方求亲了。

3、过礼。婚前的三天,男方请人到女方送礼叫过礼。向女方送去准备嫁女用的酒肉、衣服、首饰等以及女方个亲属的礼物。女方方根据尚定的规模举办酒席招待接亲的客人。猪脚在这里是专门孝敬老丈人与丈母娘的,接亲的人是不会吃到男方送的猪脚的。

4、回门。新娘出嫁第三天早上要与新郎一起带上猪腿、糖果等礼品回娘家省亲叫回门。回门当天去当天回,如路途太遥远则在娘家住三天才会回来。

5、拜新年。结婚的当年要拜新年。新婚夫妇要给娘家父母及其娘家父母安排要走动的亲戚百年。猪脚又是不可少的礼物,一般要三只,及丈人与丈母娘一只、新娘的爷爷奶奶要一只、新娘的外公外婆要一只。如果丈母娘丈人与新娘的爷爷奶奶同住就减少一只。

6、望月。望月又称“打三招”,指女婿报喜后,娘家人要准备看外孙,土家族叫望月。亲朋好友等都要去女方看看,而猪脚就是很重要的礼品,是产妇的营养品。外婆必须得备上好几只猪脚送去的。其他亲企业有送猪脚的,但也可不用猪脚。望月一般是在生小孩四天之内最多不超过半月内择日进行。娘家人望月,女婿家酒肉招待。望月的全是妇女、小孩。在土家社会娘家的成年男子一般不去望月。

7、拜年。是每年春节已婚夫妇的一项活动,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行为,已婚夫妇带上小孩上外婆家拜年,猪脚是必须的礼品。这种活动一般会持续到外公外婆过世后很多年。

四、猪脚制作的民俗描述

猪脚在婚姻过程现的场合多,作用不相同、其制作和包装也不相同:在看门户、放话、过礼、回门、拜新年、拜年这几个礼仪场合猪脚的制作,一般是后脚加上后胛肉,后胛肉用刀划为一圆圈与猪脚连在一起,俗称肘子。在土家传统社会里肘子一般要求不低于七斤有“七方八肘”之说。在过礼、回门、拜新年时肘子上网最下端,即猪脚蹄上要围一圈红纸作为象征。在平日里如看见某夫妇背一猪脚并见红纸权,那你就知道他们是回门。如在春节里,你看见某夫妇的猪脚上有红纸圈,就证明这是新婚夫妇。如没有红纸圈则证明此夫妇不是新婚夫妇了。拜年的猪脚一般是腊猪脚。

在诞生礼中,猪脚作为望月的礼物,一般是丈母娘准备的腊蹄子,前脚、后脚都可以。少则几只多则达数十只,是作为女儿的营养品送来的。

五、猪脚在礼仪中的价值体现

猪脚在土家社会婚姻过程中得以频频出现,是由猪脚的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的。在土家族社会中,人们的肉食主要是猪肉,而猪脚又是猪肉中最美味可口的。因而就决定了它作为礼物的价值了。

在看门户、放话、过礼这几个礼仪场合中,如男方不拿猪脚或猪脚制作不合理,丈人会认为男方不尊重女方而拒绝男的求亲和迎亲。在回门、拜新年等礼仪场合,如缺少猪脚或猪脚制作不当,会认为男方不孝或不懂得孝道,而被旁人嘲笑,而自己也会遭到良心的谴责。如在望月时缺少猪脚会认为丈母娘不能干,或者说无能、或者说是丈母娘堆女儿的关照,因而更易加强母女的关系,联系两家人的感情。

六、现在土家社会猪脚制作礼仪场合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土家人对“七方八肘”之说已经很模糊,对猪脚的制作不如以前讲究。如家庭适当富裕,猪脚由肘子变为火腿了,也就是猪后脚加上后胛这一整快肉而不是一个圆圈。送礼以前是给丈人送猪脚,而现在则演变为对他所尊敬的送礼。如师傅、老师等。从猪脚文化的这一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土家社会文化也在变迁,猪脚文化的变迁是随着改革开放土家族人的社会观念而改变的,是对外部动力的一个适应过程。

土家族人是重情讲义的,在各种礼仪场合,猪脚的制作与交换就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礼仪。在现在的金钱社会里,猪脚的使用价值虽说没有降低,但与其它的名贵礼品相比其价值还是明显的在降低,但在土家社会中,猪脚文化并没有降低相反还有加强的趋势。本文对猪脚文化的分析是希望在当下推进物质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上,我们不要忘记猪脚这一些最简单、最常用、最普遍的实质上面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土家族婚俗盘点土家族的婚俗词有哪些
土家婚俗词(一)盐女当年追廪君,仙姿蝶影伴晨昏。芳云甘雨滋山水,一代风情遗子孙。注:廪君,是远古巴人部落首领,名务相,俗称“向王天子”;盐女,是盐水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世称“盐水女神”,又尊为“德济娘娘”。据史书载:廪君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二)妙龄巴女暗怀春,莫毕阿谁众里寻。一把锅灰多少爱,悄然抹向意中人。注:土家族姑娘爱上了小伙,就会选择机会将烧饭铁锅反面的黑灰抹在他的脸上,称为“找莫毕”。莫毕,土家族语,意为“虎仔”,即姑娘的意中人,因为虎是土家族的图腾。(三)女儿当嫁盼提亲,佯骂媒婆屡叩门。欲允还推再移伞,一桩婚事待良辰。注:“改土归流”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也成为土家族不可违背的礼仪。青年男女即便是自由恋爱,也必须要找媒人提亲、说媒。媒婆到女方提亲时,如果遭到一些诙谐的“谩骂”,就可能应允...
· 土家族婚俗土家族婚俗的八大怪是什么
土家族婚俗八大怪土家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成就了土家人特殊的婚俗文化——即相传的土家族婚俗八大怪,成为旅游一景:一、摸把锅灰表示爱土家族年轻人有着独特的示爱方式:如果姑娘爱上了小伙,就会选择机会将烧饭铁锅反面的黑灰抹在对方的脸上。二、许亲反把媒婆怪土家姑娘找婆家,即便自由恋爱,也须找媒人提亲。媒婆到姑娘家提亲时,遭“骂”,就可能有戏。实际上,是一边套话,一边取乐。而且姑娘的父母、哥嫂最后表态时,也往往会装出勉强同意的样子,埋怨媒婆不该来提这门亲。但绕来绕去还说是看媒婆的面子。三、过礼“背山”花袱盖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群土家汉子背着一大篓东西,上面盖着花袱子,不用问,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小伙子是去女方家“过礼”。土家人把这种背聘礼“过礼”的方式叫“背山”,或者叫“背盒”。四、临嫁不哭闲话来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有习俗。如果姑娘出嫁时不哭,别人就会认为对父母不孝顺,或者是哥嫂、姑子之间不和睦。五、发髻不可随...
· 土家族婚俗土家婚俗中的“过礼”有什么讲究
土家族是礼仪之民族,修船造屋,婚丧嫁娶,待人接物,都有自己的礼仪和赞词,这些礼仪和赞词,大多蕴含着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赞词,大多高雅、通俗、顺口,以赞誉、祝福为主,体现着土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中婚礼中的礼仪和赞词也无不如此。土家族未婚青年男女在结婚的前三天,新郎倌要给新姑娘送去梳头礼,礼物主要是梳子、篦子、发套、簪子管簪、首饰、丝帕子等,新娘收下梳头礼的第二天,就要请当地稍有名气的扯脸师扯脸梳头。扯脸师用两根缝制衣服的棉线交叉在一起,运用双手的拉力和棉线的闭合力,慢慢将新姑娘脸部的汗毛拔下,这不仅是修饰面部,也意味着新姑娘自此不再是毛丫头。扯完脸后就是洗头、梳头,梳头时要将新娘的披发或辫子打开收拢,然后在后脑勺上缠绕盘成圆形,再套上发套,别上簪子管簪,叫粑粑髻。梳头就绪,新姑娘正式结束了毛头姑娘的生活,同时也为迎接新郎过大礼作准备。正期的头天傍晚(土家人把婚期分为传客、正期、...
· 土家族风俗土家族的赶仗佬是什么意思?
赶仗佬是恩施土家族民间工匠“九佬十八匠”中的“九佬”之一。赶仗在当地又称赶山,是土家人由来已久的集体围猎活动,曾经是土家人谋生的重要手段和生活技艺之一。参与赶仗的人被称作赶仗佬。在赶仗过程中,赶仗佬们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严密的分工,所获得的猎物根据“功劳大小”进行合理分配。土家族人的赶仗,主要不是为了猎食野兽肉,而是为了驱逐害兽,保护庄稼。所猎野兽,原来是虎、狼,而近些年来赶仗,主要是赶野猪,因为野猪是糟蹋庄稼的大害兽,众人恨之入骨。土家族人的聚众赶仗活动,一般选择在农闲时节。这个时候农民大都闲在家里,山中的野猪、獐、麂等野兽也已经膘肥肉满,十分诱人,喜欢赶仗的人们闻风而动,直到次年的春天。最佳赶仗时节是隆冬,大纷扬,冰封大地,自然界的“坚壁清野”,使野兽难以觅食,在饥饿难忍时就出来四处寻找食物,在皑皑白上留下串串脚印,这就给狩猎者提供了信息,为猎人们送来了希望。土家人赶仗,往往以村落为单位...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跳丧舞的由来
跳丧舞又名跳丧鼓,土家语叫“撒尔嗬”,是恩施土家族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早在隋唐时期,土家先民就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据有关史料记载:“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击鼓,唱俚歌哀词。”这种祭祀歌舞,在古代巴人后裔土家族的聚居区世代沿袭,千古不绝。哪家死了老人,村民们闻讯而至,通宵达旦,这叫“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陪亡人”。这种丧葬习俗经过不断传承,逐步演变为恩施土家族的跳丧舞。跳丧舞的种类繁多,按跳丧格局大致可分“四大步”、“待尸”、“么连嗬”、“摇丧”、“打丧”、“哭丧”等20多种类型。按模拟形象动作分,有“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猛虎下山”、“虎抱头”、“牛擦痒”、“猴子爬岩”、“狗吃月”、“狗撒尿”、“燕儿衔泥”、“古树盘根”、“幺姑筛箩”、“耍五巾”、“风夹雪”、“滚身子”等。跳丧时,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