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彝族舞蹈 石林彝族舞蹈最常见的是什么舞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6
转发:0
评论:0
彝族舞蹈石林彝族舞蹈最常见的是什么舞蹈,石林地区的彝族能歌善舞,彝家山寨村村有舞队,处处闻歌声。撒尼人的跳乐,阿细人的跳

石林地区的彝族能歌善舞,彝家山寨村村有舞队,处处闻歌声。撒尼人的跳乐,阿细人的跳月,、白彝人的架子乐,黑彝人的祝酒歌,构成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石林彝族歌舞,成为石林旅游宝贵的人文景观。大三弦舞从石林跳到北京、日本、新加坡、瑞典等国家,成为石林彝族舞蹈的代表。除大三弦舞外,石林民间舞蹈还有跳狮子、鼓舞、铁舞、细乐舞等。这些舞蹈都是随伴奏乐器节拍起舞;不同于汉族边歌边舞的舞蹈形式。

大三弦舞也叫阿细跳月;最早是阿细青年常跳的集体舞。同属彝族的阿细撒尼同居一地,青年男女来往密切。1953年石林彝族歌舞到北京演出,阿细撒尼青年共同表演大三弦舞。节奏时决,热烈奔放的大三弦舞深得撒尼青年的喜爱,青年男女集会时跳小三弦舞也跳大三弦舞。石林奇异的自然风光吸弓情大量的中外宾客不远万里来到石林,石林人民跳起大三弦舞迎客,古老的石林彝族大三弦舞在19世纪八十年代从石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小三弦舞也叫跳乐,是撒尼青年集会时常跳的集体舞。小三弦舞与大三弦舞有共同之处,同是青年集体舞,少到四五人多到四五百人都可跳。男女跳舞者面对面排成行或围成圈。男性身挎三弦,手弹三弦脚随节拍抬脚踢腿向前退后、向左向右交换舞步;女性随伴奏乐节拍抬腿踢脚拍手甩手,男进女退左右移步。不同之处是三弦越大弹拨出来的声音越宏亮,舞蹈动作豪放热烈,称为"青年舞";小三弦弹拨出来的声音柔和动听;舞蹈动作诙谐优雅,称为老人舞"。

跳狮子其实是跳老虎。彝族崇拜老虎,有"虎的民族"之称。节日庆典、丧葬、重大民间活动都有手持虎面具的舞者参加。虎面具最少两个,最多几十个。装扮成虎的舞者随鼓、铰、锣等打击乐队奏出的节拍做各种动作,一般模仿虎的跑、咬、扑、跳、戏等动作进行夸张,没有统一规定的动作。跳狮子有求神娱神的本意,也有欢庆祝福的喜悦。葬礼中跳狮子、鼓锣仅齐鸣气氛热烈,老虎滑稽可笑的舞姿让人忍不住发笑,可以缓解因亲人故去过度的悲痛。

叉舞是狩猎战争演化而成的武舞。由男性手持钢叉组成舞队,动作是模仿战争、狩猎举叉刺向各个方向,动作有攻、防等威武雄猛。

鼓舞是身背大鼓,边敲边舞,是为迎接凯旋归来的战士而舞。鼓与军号相配,鼓声冬冬,军号齐鸣,欢庆感染力较强。听到鼓号响,石林人都知道有喜庆。细乐队由笛子、唢呐组成,边吹边随节拍舞动。细乐音响柔和婉转动听与鼓号形成鲜明的对比。

架子乐是白彝的民间舞蹈。舞蹈动作主要是模仿动物,有猴子掰包谷、鸽子渡食、苍蝇搓脚等。男舞者是主角,随音乐节拍两人对舞,女性伴舞的动作比较优雅简洁。架子乐动作刚劲有力,有迪斯科的节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彝族被称为火的民族彝族舞蹈有什么特色
彝族生活在西南山区,地形闭塞,与外界交流融合的情形较少,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多数是模仿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成,具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豪迈舞风彝族被称为火的民族,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彝族的舞蹈风格具有高原粗犷、豪放的特征。彝族舞蹈种类繁多,舞蹈动作大多刚劲有力,力度大,而且动感十足。打歌是彝族最常见的一种自娱性舞蹈,跳时人们紧密携手、相互挽臂,面向圈心熊熊燃烧的篝火,脚下踏地为节,且唱且舞。在打歌高潮时,比男声高八度的音域里,女声边舞边用假嗓应声高唱“罗哩罗,罗哩罗哩罗”,意思就是“虎哇虎,虎哇虎哇虎”,这是对祖先的怀念和呼。舞蹈节奏中舞者们高亢的歌声、强健的脚步声、急促的呼吸声,通过紧紧依靠的身躯将热情传播开来,使人们沉浸在通宵狂舞的气氛中。动作旋律彝族人民生活的地区环境恶劣,在与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彝族人民形成了粗犷豪放、...
· 傈僳族舞蹈傈僳族的舞蹈常见的有哪些
傈傈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傈傈族文化丰富多彩,傈傈族人们能歌善舞,傈傈族的舞蹈主要来源于生产劳动及狩猎活动等生活内容中。他们的舞蹈传承至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原始特色。那么傈傈族舞蹈究竟保有怎样的原始特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傈僳族舞蹈因地区不同而异,怒江流域的民间舞蹈只舞不歌,完全以竖笛(与羌笛相似)、横笛、琵琶、二弦、西北民族乐器和自制的弹拨乐器“达比亚”为舞蹈伴奏。舞蹈名称一般以舞步动作为名,更多的随乐曲名称而定。每逢节日、播种和收获后,人们都要跳被称为“迷依刮克哦”的自娱性《生产舞》。这个舞蹈据说产生于17世纪,当时的傈僳人还处于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时代,舞蹈只能以模拟各种动物为主。在后来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傈僳人学会了务农,渐渐把模拟动物的原始舞蹈改进成为表现农务的《生产舞》。在圆圈舞蹈中,人们以各种模拟姿态细致地表现人们挖地、种玉米、锄草、收获归仓等内容。而且至今在舞蹈中还保留了一...
· 彝族舞蹈普洱彝族歌舞“三跺脚”有什么特色
普洱彝族歌舞“三跺脚”跳起黄灰做得药“三跺脚”是彝族最具特色的歌舞艺术活动。云南省普洱地区彝族聚居较多,一句“跳起黄灰做得药”的唱词,充分说明了这一歌舞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地位和文化内涵。三跺脚又叫“跳芦笙”、“跳三弦”、“三脚歌”、“跳歌”。是广泛盛行于思普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逢年过节,或遇重大喜事都要跳三跺脚。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主粮水稻和玉米成熟,人们选个吉日,从自家各块田地中采回最先成熟的一些谷物,放在炉锅里温火烤干,去壳做成米,再与老米混合做饭,愿望年年青黄相接甚至有余。新饭和丰盛的菜肴做好后,先祭献天、地、田公地母及各位神灵,祈求保佑粮食丰收。然后是养狗的人家让狗先吃,当天是狗在一年中享受待遇最好的。传说五谷种子最先是狗尾巴带来的,加上狗又忠心耿耿地为人们看家护院,所以先让它吃第一碗新粮。接着就是亲戚朋友、邻居聚在一起享用盛宴。酒足饭饱,歌头...
· 彝族舞蹈哑神舞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色
哑神舞无量山云消雾散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青砖红瓦的小村庄,爬在无量山的半山腰。村庄坐南朝北,放眼可看到高峡出平湖的澜沧江,山脚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梯田。时值深冬,在油菜花的映衬下,梯田充满油画般的梦幻色彩。柿子红得耀眼,袅袅升起的炊烟,添了一笔人间烟火的生动。这就是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乡盖瓦洒村。一场哑神舞让这个小小的村庄远近闻名。无数次奢想一睹哑神舞,那份能把无量山的神秘演绎得十分精准的民间艺术,那场踏起尘灰可以遮月的舞蹈。可是神秘的哑神舞一年只有一次演出的机会。随着金庸先生的大笔,无量山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然而深入我内心的却是一出戏。没有无量剑冷冷的光影,没有清溪涧水之上的凌波微步,只有一组简单的动作,让这出叫哑神舞的舞蹈,留在心中。鼓点就是最好的语话,仿佛由远及近的滚雷,像是呼唤,又像是呐喊。戴着面具的舞者不知从哪里蹿到舞台中央。舞者诡异的动作,除了粗犷,还有似磐石的坚毅与樱花的柔情。幽默...
· 舞蹈
历史西方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考古提供舞蹈的痕迹,例如9000年前在印度的宾姆贝特卡的岩石壁画和公元前3300年埃及墓壁画描绘的绘画舞蹈人物。东方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长袖细腰、飘逸轻盈、技艺并重、刚柔相济。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外乐舞的大交流以及唐代帝王的重视,杨贵妃等舞蹈家的出现,使中国表演性舞蹈空前繁荣。宋元明清以后,中国的表演性舞蹈逐渐融入戏曲,成为塑造角色、表达情感、展示剧情的戏曲化舞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作为独立的剧场艺术的舞蹈日益完善和成熟起来。特色每一个舞蹈有它的主题,而这主题也要进行发展和变化。这和音乐的情形是很相似的。拉丁舞中国舞蹈中国舞蹈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构图”的对称性,左边的人做了一种姿势,右边的人也做一种相应的姿势。舞蹈的三要素是指表情(不单是脸部的表情,是全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