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说白族与花有着很深厚的情谊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0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说白族与花有着很深厚的情谊,云南大理气候温暖湿润,土质肥美,适宜花木生长,繁花似锦,四季皆然。大理“风花

  云南大理气候温暖湿润,土质肥美,适宜花木生长,繁花似锦,四季皆然。大理“风花雪月”四景,花是一绝。

  白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大理三干户,户户养花”,山茶花,马樱花、杜鹃花、兰花,各种花卉,四季而开。其中最有名的花要数苍山的杜鹃花、报春花和古城园林培植的山茶花。“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就占了40多个品种,早桃红、松子壳、牡丹茶、紫袍、玛瑙、恨天高等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古人赞道:“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洱海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在白雪耀眼的苍山下,在碧波万顷的洱海边,千树万丛山花起舞,这不正是大理风光最引人注目的色彩吗?

  大理古城旁的苍山,又名“点苍山”。苍山绵延50多公里,海拔最高4200多米,山顶白雪皑皑,经夏不化,山腰是温带,峡谷是热带,立体气候使花卉丰富多彩,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苍山十八溪中有一条叫“万花溪”,山风将各种花朵吹入溪中,万紫千红流进洱海。

  苍山有许多观赏价值高的野生花卉,如黄百合、豹子花、龙爪花、龙胆花等。还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木本花杜鹃。同为杜鹃花属的马缨花树干盘虬,绣球似的花簇缀满枝头。白族有个民间故事,传说百花在苍山竞选花王之日,马缨花过分自恃无花与之相比,傲慢地姗姗来迟,结果花王被山茶花当选。从此,她羞于见人,只好躲入苍山深处……

  大理从古至今,养花习俗代代相传。

  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是白族一年一度的“朝花节”。这一天,家家都把自己盆栽的花卉摆在门口,搭成一座座小“花山”,古老的街市变得群芳竞秀,五彩缤纷。“花山”的顶上是“花王”山茶,下面的百花像是在朝拜……四野乡寨的人们都穿上节日盛装,万人空巷地来赶民族“花街”,真是香风满街,芳气袭人。

  不独大理古城飘花香,附近各地村寨也遍植花草,庭院的照壁或篱墙后,总爱伸出绿叶红花的笑靥。石榴花、木瓜花、桃花、杏花… …四季交替,从不冷落。因此,大理各地的白族民歌中便有许多以花名编成的调子,比如《数花名》、《百花曲》等。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苍山“花甸坝”成了大理的花卉种植基地。马缨花在科学栽培下获得了出头露面的机会,被成功地移栽成盆花。花卉业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征文物背后的深厚情谊
原标题:长征文物背后的深厚情谊
· 白族民俗白族的撒花秧是怎样的一种活动
洱源县茈碧白族地区在夏插时流行一种叫“撒花秧”的活动。撒花秧是在农事最忙又最辛苦的栽种中途进行的。花秧(白语叫:“花纸”)是从整丘秧田里长出为数极少的两三株有别于其它的秧苗,拔秧时偶尔发现。花秧是整株或其中有两三片秧苗的边缘,镶着白里透黄的一道细细的颜色,显得独特、好看,当地白族赋予它一个很美的名字叫“花秧”。清晨,男的拉田,女的拔秧。拔秧时无论老少青壮,若遇上花秧,预示着当年有好运气。拔到花秧后,找来几分硬币,用一小块红布或红线,将硬币包紧或扎牢在花秧的根部,再把花秧捆扎在整把秧的内层中心。从表面看,与其它秧把一模一样,混同于一筐秧把中,就连扎花秧本人也一时分辨不出到底是哪把了。约定俗成,这筐秧苗只许两到三把是扎有花秧的。撒秧的必须记住,这筐苗只能撒在同一丘田中,即当天插秧人数集中的大田里。中午,栽插开始了。劳作的人们你追我赶,一派热火朝天的气氛。此时,有人无意中拿到了那把花秧,拆开后,...
· 白族人为何喜欢吃花?白族花食有哪些
白族,最爱花花草草。在现实生活中,花草不仅是美化生活和点缀环境的有生命的画,而且还是传承民俗文化的载体和健身、治疗疾病的良药。鹤庆马耳山乡白族花食节的花食,别具特色。传说,旧历五月初五,是白族花神娜枝的生日。是日,家家户户倾巢出动,载歌载舞,游山游村采摘百花百草制药。还要制作以花卉为主料的花食共餐,祭祀花神。后人把这天称作花食节。花食节吃的传统花食有:花馅包子:鲜崖桂花、金雀花漂洗净与蜂蜜拌和为馅;或白杜鹃花洗净用沸水稍煮后挤尽水汁,与肉泥、食盐、酱油拌和为馅。用现收打的小麦磨的面粉做包皮包馅,上笼猛火蒸熟,即成或甜或咸,香鲜可口的花馅包子。常食有明目、健胃、补脑和美容之功。花馒头:把快要成熟而又含浆的大麦粒和青蚕豆瓣在沸水锅中稍煮,捞出晾干水份,与在沸水中焯过后又再用清水漂挤尽水汁的白杜鹃花、蕨菜花、香菇花混合舂细,揉成窝窝头,上笼蒸熟,即成清香微甘、治疗胃病、心绞痛和抗癌的药食。花粥:...
· 白族文化白族扎染为何又叫“疙瘩花”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着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扎染有着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曾生动描述了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
· 白族的火把节与柏节夫人的传说是什么
白族火把节来自"火烧松明楼"的故事。相传在唐代,大理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企图吞并其他五诏。六月二十四这天,皮逻阁诱召各诏首领到松明楼喝酒,纵火将他们烧死。邓赕诏主的柏节夫人早就看穿皮逻阁的野心,劝丈夫不要去,但迫于祭祖和南诏的威力,不得不去。桕节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于是将一只铁钏戴在丈夫的手上,后据此认出了丈夫的遗体。南诏王见柏节大人貌美聪慧,便逼她为妾。柏节夫人假意答应,但回去将丈夫掩埋后,率众与围城的南诏兵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于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而死。每到六月二十五这天,大理、剑川、洱源等白族聚居区城乡各族群众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杀猪宰羊,庆祝节日。小孩忙着劈火把,姑娘们忙着把从山上挖来的金风花根捣碎,包在手上染成红指甲,大人们在村寨广场中央,用一根20来米高的木杆竖在地上,周围用麦秆、干竹等捆成一一个大火把,上面插着预示五谷丰登的彩色升斗,一根根彩线串起的梨果挂满火把。入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