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理白族的本主崇拜 白族人心里的守护神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2
转发:0
评论:0
大理白族的本主崇拜白族人心里的守护神,“本主”崇拜,在白族地区极为普遍。大理一带,几乎每个白族村寨都供奉“本主”,

  “本主”崇拜,在白族地区极为普遍。大理一带,几乎每个白族村寨都供奉“本主”,作为村社的保护神。被奉为“本主”的有神佛、菩萨、龙王、君主、将军,各类神灵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好汉等。“本主”节无统一节期,主要以“本主” 的诞辰、忌日或其他纪念性日期为祭会日期,并由此发展衍化为地区性节日。由于大理地区本主众多(主要者即有一百多种),“本主”节也名目繁杂,日期不一。

  每个村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大理白族本主庙内供奉着木雕或泥塑的本主像,每逢大理本主的诞辰,为祭祀大理白族本主的盛大节日。本主节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即请神,迎神、祭神、娱神,本主回归本主庙。平时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这样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便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

  本主节是大理白族的一个宗教节日。本主是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大理白族本主意即“本境福主”,是一个村或几个村的保护神。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名目繁杂,有传说中的神,也有历代的统治者,还有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及少量的自然神等。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去拜神灵,希望可以保佑他们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

  每个本主都有其传说故事。故事中的本主都像人一样有着家庭、婚恋以及各自的经历和嗜好。在白族人心目中,本主既有着神的超人智慧和力量,也有着人的亲和与喜怒哀乐。白族人对本主的崇拜和祭祀也并非祈求来生来世的福祉,而在于今生今世的幸福和吉祥。相信本主能够保佑人们逢凶化吉,实现美好的愿望。

  以致于在祭祀本主的活动中,各地都流行着诸多幽默风趣的特别习俗。如鹤庆县松桂镇宝窝村的龙嫂、龙姑两位本主,传说她们本是两位农妇,因懂得对付干旱而促使小春生长的秘咒,为村民解除了春旱缺水之忧。于是当地本主会期还要举行一项“本主踩田”活动,即将本主用轿子抬到田边,然后用彩绸拴住本主木雕的身腰,满田满坝拖行,以此来祝愿五谷丰登。白族本主会既是隆重的祭祀活动,也是欢乐的民族节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何说白族的本主崇拜是白族的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又叫本主神,白语称“武增”,又称“老谷”(男性始祖)、“老太”(女性始祖),各地还有“武增尼”、“增尼”、“东波”等。这些称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义,但并不是单纯的祖先崇拜。一般认为,本主崇拜源于原始社会社神的崇拜和农耕祭祀。它在南诏时期即已形成,并且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的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以后又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本主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内容越发丰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白族人意识中认定的本主的社会功能是:本主就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的生死祸福之神。认为本主能保国护民,保佑人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白族村寨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的本主神像。据1990年统计,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共有本主庙986座。本主崇拜是一种多神崇拜,各地或各个村寨本主庙内都塑有自己的本主神。也有的几个村寨甚至几十个村寨共同信奉一个本...
· 白族的雄鸡图腾啥样?白族人为何崇拜鸡
雄鸡是白族先民崇拜的图腾。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节徽的图案就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鸡。白族先民把雄鸡作为民族的图腾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在白族聚居区的民间风俗活动中也找得到它的踪迹。雄鸡在婚姻中的应用。当白族人家的小伙看上哪家的白族姑娘,男方家就请媒人带上小伙,提着四色水礼(烟酒糖茶)在蕴含圆满吉祥之意农历逢双月的月圆之夜,悄悄地上门提亲,求女方“生辰八字”,无论双方互相熟识或素不相识,只要说明来意,不论提亲是否成功,女方家都要以大公鸡做夜宵来款待远道而来的求亲者。在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合意的基础上,若女方本人及其父母和直系长辈同意后,再由男方选定吉日,举行订亲仪式。男方除了给女方送来首饰、衣服等信物外,还送来挂彩的一只大红公鸡和两瓶烈酒。白族语叫“订鸡酒”,到正式结婚迎亲那天,男方再次送来挂彩的公鸡和烈酒,以示男方家再次“山盟海誓”———决定与女方家永结姻缘,夫妻恩爱到白头,永不叛离,正喜后三天,新...
· 大理白族自治州
历史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南夷,出兵攻打滇国,滇王降。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立叶榆、云南、邪龙、比苏等县,属益州郡管辖。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国内附,遂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初治巂唐县(今云龙县境),后迁不韦县(今保山市)。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诸郡,分建宁郡、越巂郡、永昌郡三郡置云南郡,治云南县(今祥云县云南驿镇),今大理州东部属云南郡,西部属永昌郡,隶庲降都督。西晋泰始七年(271年)改庲降都督地为宁州。永嘉五年(313年)析永昌、云南二郡置河阳郡,治河阳县(今大理市凤仪镇)。咸康八年(342年)析置西河阳郡,河阳郡改为东河阳郡。南朝齐今州境分属东河阳、西河阳、西河、云南四郡。隋代属南宁州总管府。唐朝初年,洱海地区有六个较大的部落居住,称为“六诏”,其中以蒙舍诏的势力最大,因居于最南故又称南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朝...
· 白族习俗白族的民俗活动“春社”是怎样的
在各家各户满栽满插“关秧门”之后,不少白族村寨里的老人,都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行一次祭祀土神的“春社”活动。举行“春社”活动的地方,一般都在位于山头岭角的寺庙溶洞中。这一天,村寨里一些热心热肠的大姑娘小媳妇赶早市早街,打酒称肉买蔬菜。早饭后,老人们就相互邀约,走一阵歇一会地上山。到达目的地后,有时一边眺望山下的乡村田野,指指点点,谈谈农事;有时三人一伙五人一群,说古道今,摆龙门阵;有时在草坪上围成一圈,打霸王鞭,唱大本曲;有时吹笛弹弦,合奏洞经音乐……这其间,专门为老人们烧茶水的小青年,频频给老人们端送上一杯杯后劲十足的“雷响茶”,香气飘溢的米花茶。茶好饭熟之后,老人们点着香火,摆好筵席,开始“上祭”,并说上一些诸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民富村安”的吉语颂词。待“田公地母”、“五谷神王”、“六畜大王”这些“土神”们“享祭”过后,老人们才席地而坐,男...
· 白族人是怎样唱民歌的?白族民歌有啥特点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的民间歌唱艺术也具有的水平。在白族民间,既流传着大量的山歌、小调,也有各种体裁、形式的叙事歌曲。歌词大都有较严格的句式、格律,尤以“山花诗”体歌词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白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活泼,诸如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劳动生产、山川景物、爱情婚姻等等都融于歌词之中。歌词结构,突破了传统歌词的固定模式,歌词多是七句或八句一段。这些由非对称性七字、五字、三字句组成的歌词,改变了传统歌词的严整呆板,使格式变异的歌词焕发出青春的活动。在白族民歌中,最受群众喜爱而又流传最广的当属“白族调”,其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白族调”最有代表性。这类民歌多在山野、田间演唱,既可伴随栽秧、打柴、放牧等生产活动,亦可用于男女相互倾诉爱情,并大都节奏自由、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