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黎族人在不同场合的礼仪都是什么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3
转发:0
评论:0
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二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七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一百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

  宴席礼仪

  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播种礼仪

  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二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七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一百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丧葬礼仪

  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断气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礼礼仪

  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时由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黎族乐器简介黎族传统的竹木乐器都是啥
黎族竹木器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皮原料,经过手工加工而成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气息。黎族乐器是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黎族传统器乐取材于民间丰富的竹木资源,包括独奏乐曲、合奏乐曲、歌舞乐曲、祭祀乐曲和八音乐曲五大类;黎族乐器不少于四十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口拜、鼻箫、灼吧等。黎族传统器乐产生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宋初的《太平环宇记》云:“琼州聚合推鼓歌乐。”据传,黎族传统器乐以清康乾年间最为盛行。黎族传统器乐是祖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瑰宝,竹木器乐曲中蕴含着原生态的音乐特征,曲体结构灵活自由,旋律顺畅,音调古朴清纯,它融汇了黎族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民俗风情等诸多元素,为黎族人民喜闻乐见。黎族竹木器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琼州黎人“打鼓吹笙以为乐”;宋《桂海虞衡志》载:...
· 揭秘:黎族不同地区的丧葬习俗有何不同
黎族丧葬习俗方面,各地区葬仪和葬式有异,特殊的葬制有以下几种:“灵魂棺”三亚市高峰地区哈方言,在办理丧事时,对没有举行“做佛”仪式(即没有举行葬仪)的前一个死者,后面的死者葬仪给予补“灵魂棺”。即在灵位放置两副棺材,左边棺材放置死者的尸体,右边棺材是前死者的灵魂棺。出殡的时候,按葬式办理。保亭县大本地区杞方言孩子多病痛,视为“凶魂”缠身,其父母亲在孩子生日那天,杀鸡请“道公”给孩子制作“灵魂棺”。即取山上的“莉嫩”草,制作小棺材,捉一只蟑螂放进棺内,全家号哭把“灵魂棺”埋葬。这种送生的葬仪,认为把凶魂埋葬,活人平安。合墓昌江七差乡红丰地区的黎族葬仪,有一家合坟习俗。即儿子死了,埋葬在父亲的坟座里,此为叠棺。这种叠棺丧俗,认为父子在阴间归宿于一家。击乐葬式保亭新政地区杞方言丧俗,大型丧葬要杀牛杀猪,摆设丧席,在家停尸7天。守灵的时候,通宵达旦敲锣打鼓。此葬式表示对死者的。陵水本号地区哈方言丧...
· 黎族过年习俗黎族人在过年时都干啥
黎族春节是黎族的民间节日。黎语称“江”或“葛呣”,意为年。在农历正月一举行,节前,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庭院、修整房屋、备年货、做新衣等。年三十早上,准备丰盛的佳肴;傍晚,摆祭品,祀拜祖宗。事毕,吃年饭、喝年酒;全家人不得外游。早上,主人给牛、猪、鸡送年糕;给果树挂粽子叶,挑水时要在井边或河边放一个铜钱或一块年糕,表示向河神或地神买“神水”。黎族春节习俗活动二至四,一些男女青年外出野游,或拜访亲朋好友,或上山打猎,或下水捉鱼,或荡秋千,或敲锣打鼓,或跳年舞。五,家家户户举行“送神出寨”仪式。即将过年期的杂物(粽叶子、猪毛乱物等)在竹箩中,并在上面放一稻草秸,点上香火,然后由两个人神架和过年期间堆秽物的箩筐,男女老少将其送出家门,表示送“旧魂”随“神”出村寨,以保证新一年里人畜平安。神架和秽物的筐就放置在村口路旁,待到正月十五日,再来人将其烧掉。1、“围炉”烧香拜祖先好福荫护孝子孙黎族人是崇拜祖先...
· 清朝不同场合佩戴朝珠,都有什么要求?所谓的意义何在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各级官员的冠服配饰都是有固定规制的,用来区分官员官制上的等级差别,是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朝珠就是清代官员特有的冠服配饰,是清代皇族、高级官员及命妇在身着朝服或吉服时需要佩戴的一种串珠,一般挂于颈脖间垂于胸前。据《清会典》记载,可以佩戴朝珠的官员一般为皇室成员、文官四品、武官五品、内务府六品主侍以及一些主持礼制的官员,还有五品官以上命妇等,一般官员和百姓则不可佩戴。(朝珠佩戴方式)清代的“朝珠”是清朝信奉佛教在官服上的体现。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以前信奉的宗教有萨满教和佛教,而朝珠则起源于藏传佛教礼佛信物——佛珠。朝珠的形制与佛珠大体相同,主要由珠体“身子”、佛头、记念、背云、大坠和坠角六个部分。珠体“身子”指朝珠由108颗主珠组成,其中有四颗稍大的分珠,将主珠每27颗分一节,四颗分珠即指“佛头”。“记念”则是指悬挂在主珠之上、佛头塔两侧,共有三串小珠串,每串有10个...
· 苗族习俗简介苗族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习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