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侗族节日 侗族的斗牛节有什么特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4
转发:0
评论:0
侗族节日侗族的斗牛节有什么特点,斗牛,是一项娱乐节目。而侗族文化中的斗牛节,是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这项传统节日在

斗牛,是一项娱乐节目。而侗族文化中的斗牛节,是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这项传统节日在侗族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的历史,如今,斗牛节在侗族人民的心里依旧非常的重要。斗牛节体现出侗族人民的淳朴善良,以及对美好的愿望的追求。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节前,各自约好对手,作好斗牛的准备。节日这天清晨,铁炮三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的乐器声中进入斗牛场。

这时一支支队伍,手持金瓜、月斧,举着各种旗帜,前呼后拥,绕场三周,算是“入场式”,也叫“踩场”。接着,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举着火把,严阵以待。铁炮一响,他们便将火把往前一抛,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斗作一团,难解难分。气氛紧张热烈十分壮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三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

侗族人喜欢以斗牛为乐,多在春秋之季进行,每年农历二月、三月或八、九月逢“亥”之日为斗牛节。

在这之前,青年们吹着芦笙到外寨邀战。在将要准备参战的牛王圈前,人们鸣锣吹笙放炮,祭祀通宵达旦。亥日的斗牛场上人山人海,牛王营地里,旌旗环绕、戒备森严,有若古代将军布阵。

斗牛前,由德高望重的寨老颂《斗牛词》,宣布斗牛规矩。午时许,斗牛队伍轮流入场,手舞书着牛王美称的“码牌”者在前开道,敲锣鼓吹芦笙者随之,刀斧手举着金瓜斧头,寨老着古装持伞以护圣母英灵,后面的人群举着旌旗拥着牛王在炮声中入场。

牛王头镶铁角、罩红缎,背插令旗鹤尾,几个后生牵着牛王在乐声和欢呼声中入场。人们护着牛王绕场三圈,高呼不止,这种仪俗称“踩堂”。

踩堂完毕,斗牛便正式开始了。若是一方败了,姑娘们就跑去将“败将”的旌旗夺去,接着是胜利者以威武的姿态再次入场。待约定的牛王都斗过,斗牛也就结束了。

有时“败将”还会被杀掉,全寨出钱重新饲养新的“牛王”。几天后姑娘们送还败者战旗,受到小伙子们盛情的款待,并陪着他们唱侗族大歌,临别奏笙欢送,还赠赎旗彩礼。

相传古时候人们种稻插秧却不会移栽,这时有两头水牯牛跑到秧田里打起架来,将秧田踩坏,主人没法,只有从较密的田里移出一些秧来插满。收获季节这块田丰收了,人们从此学会了插秧。为纪念这一农活上的大事,人们牵来两牛相斗,从此相沿成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侗族节日侗族传统的节日都有哪些
每一个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侗族当然也不例外。他们的一些节日可能是你平时没见过的,但却非常有特色,那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发展形成的。春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侗年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
· 侗族节日侗族的萨玛节是怎么来的
源远流长的侗族文化,具有深厚的优良传统。侗族萨玛节,在侗族人民的心里已经扎下深深的根。侗族人民为了纪念伟大的萨玛,世代传承着团结顽强,至善至美的的精神,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历史悠久的侗族萨玛节去看一看。侗族萨玛节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主要以榕江县车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有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侗人“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多耶”祭萨。节日规模最为盛大的当属榕江县车江大坝的三宝侗寨。“萨玛节”是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只允许已婚的妇女和少数德高望重的寨老参加,被人们称之为“侗族的妇女节”,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萨玛”是侗语的音译,“萨”即是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即大祖母。相传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的一位英勇善战的女首领,在抵御外敌的入侵中,...
· 侗族节日侗族的姑娘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中国自古就有乞巧节,也可以说是姑娘节。而在侗族文化中也有一个姑娘节,不过侗族的姑娘节不同于乞巧节。侗族姑娘节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是为了纪念侗族英雄而延续下去的文化习俗。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交界的地方。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湘、黔、桂等地区侗族的“姑娘节”。出嫁的侗族姑娘在这一天要回到娘家,与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做乌饭、乌饭糍粑,然后唱歌说笑,共度节日。临走时,她们还要带上做的乌饭和糍粑,到婆家分给亲友,传递欢乐。这个节日相传是为纪念侗族英雄的。古时候,侗族姑娘杨八美的哥哥被关到监牢里,她去探视,发现哥哥极其虚弱,没有了先前的胆力和气魄,妹妹回家做了一大箩筐乌饭,给哥哥送去。吃了饱饭,使哥哥的身体得到恢复,兄妹俩联合起来冲出内罗城,最后领导群众一举攻破柳州城。这个民族节日也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姊妹们唱歌说笑,共...
· 侗族服饰侗族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梁思成:“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侗族的服饰非常的独具一格,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解析侗族服饰。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
· 侗族节日侗族花炮节是几月几日?
侗族花炮节是几月几日?花炮节,顾名思义,在这一天要燃放花炮。侗族文化历史很悠久了,侗族的花炮节更是他们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侗族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了。在这一天,燃放的花炮有不同的意义,尤其是抢花炮环节,更突出了民族的优良传统。各地侗族都过花炮节,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镇农历三月三的花炮节最具代表性。花炮分为头炮、二炮和三炮,每炮都系上一个小铁圈,花炮在空中爆炸时,铁圈也被高高抛起。当铁圈落地时,人们便按传统比赛规则奔跑冲撞、争抢铁圈,场面异常火暴刺激,被称为“东方的橄榄球”。比赛不限时,以将铁圈交到指定地点的为胜方,三炮两赢的一方获得最后胜利。头炮为丁炮,寓意人丁兴旺;二炮为财炮,寓意财源广进;三炮为贵炮,寓意加官晋爵。花炮节主要内容是抢花炮。花炮由一铁筒制成,内装火药,炮口放一直径4厘米、用丝线包扎的彩色铁环,铁炮放在鼓楼场中央,举行简单仪式后,即下令点燃花炮,一声巨响,铁环飞向高空,双方队员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