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京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京族建筑风格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3
转发:0
评论:0
京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京族建筑风格,京族百姓的居室是低矮间陋的栏栅屋,属草庐茅舍一类。如今,到处是石条瓦房。每块

  京族百姓的居室是低矮间陋的栏栅屋,属草庐茅舍一类。如今,到处是石条瓦房。每块石条长75公分,宽25公分,厚20公分。石条砌墙,房高约7米,屋顶盖瓦,稳固凉爽,可抗台风。室内以条石或竹片木板分隔为左右偏房及堂屋共3间。厨房与畜圈在居室旁另建。近年还出现了不少钢筋水泥楼房,带有阳台和装饰性栏杆,摆放着鲜花盆景。

  京族石条房

  从50年代始,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京族的起居条件发生了根本的改善和变化。这种变化的明显标志就是代之而起的“石条瓦房”的普遍出现。现存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一座一座独立的,以长方形(每块石条约长0.75米,阔0.25米高0.20米)的淡褐色石条砌成的住宅。

  这种独立式的单座居室内,都约定俗成地用条石或竹片木棉之类,分隔为左、中、右三个单间。单间的面前都留出较宽敞的过道,过道自左向右贯通全屋。

  家私杂物如凳桌以及工具等,都置放在过道的墙脚边。正中的一间就是“正厅”,俗称“堂屋”;其正壁上安置着神龛,俗谓“公棚”。正厅除了节日用以祭神之外,平坦又是接待客人以及吃饭、饮茶、谈天的地方,是兼作“客厅”之用的。

  左、右二间是卧室或厨房;如果家庭人口较多(如子女均未结婚成家等),则左、右二间都用作宿舍,厨房就另外附建在左边或右边的山墙脚边。

  为了照顾老人,子女就住于接近厨房边的那个隔间,距厨房远的那个隔间就让老辈人住。

  由于海边风沙频繁,京家人还在屋顶脊及瓦行之间压置着一块连接一块的石块或砖头。这种别具一格的石条作砖墙、独立成座、屋顶以砖石相压的居家建筑,构成了京族地区的建房民俗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京族历史近代的京族是怎样发展的
京族在迁到江平地区之间已处于封建社会阶段,迁来之后,在京、汉族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下,农业渔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红坎村“哈亭”的碑文上,就有“官事重役,不堪其苦”,“人民饥馑……”等记载,反映了京族劳动人民过去生活的悲惨景况。1840年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我国的大门之后,京族地区长期被法国帝国主义者侵占和统治,在法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京族地区的渔、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洋纱、洋布的大量倾销,京族人民的许多传统工业被迫停业,不少渔民、农民在法帝国主义者的催残下,倾家荡产,流落到当时法帝国主义者统治下的越南海防做,受尽了折磨。解放前国民党的统治更使京族人民遭受空前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对京族劳动人民的榨取,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如“用粮赋税”、“渔盐海税”、“人丁税”、“过秤税”、“乡保长米”、“自卫班长”等,无奇不有。京族社会长期留下来的以“翁村”为首的长老制度,也被...
· 京族习俗京族的“异祖共祀制”是怎样的
异祖共祀制京族的居住地并不大,人口并不多,但其姓氏却相当复杂。山心、巫头、澫尾三岛就有30余个姓,仅山心岛就有刘、阮、武、黎、黄、梁、裴、杜、何、李、陈、段、龚、范、施、张、陆、林、等18个姓。据了解,他们当年在越南原籍时一般都是以血缘聚居的,后来由于他们迁来中国的时间先后不同,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因而不得不混杂地居住在一起了。他们一般是为生活所迫而陆续迁来的,经济条件和单家独户的原因,使他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各自建立自己的宗祠,而只好在村里联合共建一座“哈亭”,每村一座,把“本村诸家先灵”请到里面,与其他神祗一起,每年对其进行共祭。京族的这种既共同祀神又共同祀祖的习俗,显然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形成的,它是“宗祠”习俗的一种变异。京族的“哈亭”是“属于封建性的宗族组织”,尽管它在发展变民异中已不是单纯的某姓或某个家族的“宗祠”,但从它的有关活动中仍可窥见京族的各姓传统家族的某些文化特征。...
· 京族的春节是怎样过的?京族习俗简介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开始...
· 京族舞蹈京族的“花棍舞”是怎样跳的
京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稀少的民族之一。京族同胞自16世纪左右迁居于中国濒临南海的广西防城县后,就一直生活在璀璨玉石般的三座岛屿之上。据说,在五六百年之前,京族渔民每日必经白龙海峡才能入南海捕鱼。而这唯一出海的咽喉却被大妖怪蜈蚣精所盘踞。而且提出:凡渔船出海打鱼,必以一幼童饲蜈蚣精为条件。一天,有个道人在了解人们的愁苦后,提出自己心甘情愿以身饲喂蜈蚣,为渔民们换得出海捕鱼权的建议。渔民们按照吩咐找来一口大锅和一个很大的南瓜,架在船头上蒸煮。当渔船行至白龙海峡后,蜈蚣精便张开血盆大口扒上了船舷。刹那间,道人将沸腾的南瓜连同一锅开水直灌蜈蚣精胃肠之中。在经过一昼夜难卜生死的折磨后,终于随着霞光初露,大海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被截成三段的巨大蜈蚣残骸浮于海面。而且,最后在海中竟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座岛屿。而那位智胜蜈蚣精的道人,却早已化作云雾飘向了远方。从此,京族人民便将三个岛屿,命名为“巫头”“...
· 京族哈节简介京族是怎样过哈节的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吉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子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习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整个节日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遥遥迎神,把神迎进哈亭。把所养的“象”(其实就是猪)赶到哈亭绕行三周。然后留到半夜杀掉,由主持“哈节”活动的头人组织参加“哈节”乡饮,听哈的人(即有资格入席的人按先后次序登记在本子上,每年轮到排在最前的一定人数,为“哈头”筹办祭品。)各养一头大猪,养时要把猪洗得白白净净,不得弄脏,也不能咒骂,称为“养象”。到了节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