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羌族习俗简介 羌族都有啥民族习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9
转发:0
评论:0
羌族习俗简介羌族都有啥民族习俗,羌族自称“日玛”、“日表”或‘如玛”、“尔玛”,属同一名称。“羌”属他称,从

  羌族自称“日玛”、“日表”或‘如玛”、“尔玛”,属同一名称。“羌”属他称,从羊、从人,意为“西戎牧羊人”。历史上,羌族以养羊著称,故羌族与羊的关系极为密切,至今仍保留着供奉“神羊”的习俗。羌语属藏缅语系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部方言行于茂县的凤仪、土门区、汶川县威州、绵池区、理县通化、薛城区;北部方言行于茂县沙坝、赤不苏区、松潘县镇江、热务区和黑水大部份地区及北川县。各方言内又有若干土语,乃至相邻村寨间语音差异也较明显,故有“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之说。公路沿线和接近汉、藏区羌民,一般都懂汉语或藏语。历史上,羌族由于无本民族文字,故羌区通用汉文。1989年,羌文创制工作步入正轨,目前已进入试行推广阶段。

  羌族有敬老、好客、冠礼、尚武等良好的传统礼俗。

  羌族社会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处表现出对长者和老人尊重。过去凡婚丧节日聚饮咂酒时,都由最年长的人先致开坛词,说吉利话。随即开坛先饮,然后依长幼次序饮酒,虽寨首、团总、乡保长亦不在长者先。老人进屋,屋内的人要起立相迎让座。宴席由老人坐上位,待其坐定后,他人才能入座。

    路遇老人,必侧身让路,骑马遇老人,要下马行礼。群众性的歌舞时,也往往由老人领唱领舞。新中国建立后这一礼俗得到继承并发扬。

  羌族人民历来尚礼好客。有所谓“进门三礼:烟、酒、茶”一说,一些地区在贵客临门时要鸣枪欢迎,并邀亲邻陪席,共饮咂酒,演唱歌舞以助兴。客人在主家也不随意进侧房或上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羌族习俗简介羌族人日常饮食都有啥习惯
羌族家家户户都烧着永世不熄的“万年火”,名曰“锅庄”。锅庄既在堂屋中间的火塘或火炉上架一个“希米”(三脚架),上安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大锅圈,圈上架锅。“锅庄”既是羌族的火神,又是羌民取暖和烧饭的热源,还是欢歌狂舞的中心。“锅庄”是神圣的,任何人都不得踩、蹬,不得在上面烤衣、裤、鞋、袜及尿布等。不能向火塘里吐唾沫,也不能跨过火塘。羌民多不分家,故三代同居者常见。平日吃两顿饭,由媳妇做;从清明节起,农事繁忙,则吃三顿。早饭由媳妇做,多为“玉米蒸蒸”(玉米粗渣粒,先煮后焖而成);午、晚饭由婆婆做(媳妇上山劳动),多为菜稀饭家加馍馍,晚上还喜欢吃“砣砣肉”,喝白酒,以解乏。盛饭由主炊妇女担任,盛好后,先捧给长辈,后送给男人,最后给女的。切肉则是男人的专职,女人是绝对不准的。据说是因为屠宰家畜与祭祀有关,必须由男人来干。在家中,座次是固定的,一进门是孩子们的座位,孩子对面是上席,供老人坐,老人背对后山...
· 羌族习俗羌族有啥传统的礼仪习俗
羌族是个重礼仪的民族,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处处以礼待人,讲究长幼有序,待客热情,尊重师长,重义气,纯朴,真诚,忌讳不雅之习。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首先要尊老爱幼。家庭里的一切事宜,首先要征得老人长辈的同意。老年人和长辈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身迎接。宴席上老人、长辈坐上位,等他就坐后其他人才可入坐。要给老人、师长敬酒、敬歌、盛茶、盛饭。在屋里老年人、长辈坐火塘上方。家中或村寨举行的各种庆典上,老年人、长辈首先发言。饮咂酒时首先由老年人、长辈致开坛词并以长老顺序饮之,即使达官贵人也要让长老为先。路遇老人、师长,要让立路旁,骑马遇老人、师长,要下马行礼,问安。歌舞开始由老人长辈领唱。不得顶撞老人长辈。儿女、晚辈不得直呼父母、长辈的名字。对长辈要使用敬语。对小孩备加关怀爱护,尽力使其不受疾苦。羌家好客尚礼,家中来客,全家热情相迎,问寒问暖。远客临门,立即备酒饭茶招待,并献敬酒歌。客人进房要让座于上...
· 羌族习俗简介羌族人日常都有何饮食习俗
北川羌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类喜庆宴席模式,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原材料拥有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档次和形式。凡修房造屋、婚丧寿庆,席桌上的配菜、盘、碗都有规定,下酒菜、下饭菜大体分开,其形式多为"十三花"(即十三个菜),下酒菜"十三花",即以腊肉为主的五荤干盘子加核桃花、豆腐干、野生菜菌为主的四素,另加三个炒菜、一个工艺性品碗;下饭菜"十三花",即最简单也不低于四荤,好一点的就以全鸡、全鱼、全肘、烧白、龙眼、甜肉等六至八个荤菜,其余以比较名贵的野菜、野菌配足"十三花"。上菜、开席、撤席均有规矩,违者视为对客人不敬。开席时晨一到,支客司宣布上菜,先上堂屋正中一桌带品碗的"十三花",即可,主人开始敬神、鸣炮、烧香、招呼祖老先人就位,然后将品碗回笼。待各席桌上摆好九个干盘子、餐具等,支客司向众亲有宣布设宴目的,并按客人的不同身分(辈分)的高低按上下左右顺序入席就餐、鸣炮;每桌由支客司安排一名主方客人坐正面右...
· 羌族乐器简介羌族都有啥传统乐器
羌笛:羌笛系用骨制成,前端吊一截皮绳,又作鞭使。最初只“宫、商、角、徵”四音,传有名京房者(公元前77至37年)又加一高音按孔,构成“宫商角徵羽”5音,后汉马融《长笛赋》所记:“近世双笛从羌起……君明所加孔出后,是谓高声,五音毕”。现在所见羌笛为六声双管竖笛,用油竹制成,长约50厘米,直径1~2厘米,双管双翼,管上齐开六孔,管头插竹,用“鼓腮换气法”吹奏,故声不绝于耳,其声清澈、纤细,音域不宽,却悠扬婉转。早为文人墨客所重视,唐诗宋词中屡见羌笛、羌管的咏叹。口弦:是羌族妇女所喜爱的小型乐器,多自制,青年男女恋爱时,男青年做一口弦送女方以示信托。妇女也能自制。制口弦主要材料为竹,须选竹青较厚、弹性较强之竹片剖削。其外形似脚踏风琴的发音,长度仅及的三分之二。两端系有麻线,奏时扯动麻线竹簧即发音响,其音袅袅,余音不绝。但音域狭窄,不足一个八度。其音的改变,全凭演奏者扯动麻线的力度和舌头触及的位置...
· 羌族习俗简介羌族民间活动“接龙”是怎样的
接“龙”是羌族少数地区的民间传统,主要流传地区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昨年(2005)春节就经历了一次,在春节前夕,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会聚集在一起商议此事,首先要扎成一条九节长龙,但是到了真真接“龙”的时候就不一定是九节长龙了,而是因地大小而宜;耍龙的人则是由凑分的户头出一个壮小伙;配乐的老人是自愿参加的。真正到了接“龙”的时候就让那些不懂的人家犯了愁。其实很简单:晚饭后,主家要准备好“九碗”(包括坚果、香肠…),还有分分钱,分分钱要用红纸包起来,以求吉利。当“龙”来到自家门口时,由主家的一个男丁点燃火炮,以此来迎接“龙”,而最长的男丁则要对着“龙”头叩三个首,并且烧起一些黄纸。紧接着,“龙”就会进入主家堂屋,进屋后,“龙”要对着神龛叩三个首,并且在屋内转圈,毕。“龙”要从尾部开始向堂屋外退出。如果主家的院子比较大,就会在院坝里耍“龙”,“龙”耍的不算好,但很有味,这还未完。休息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