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仡佬族民俗 仡佬族三幺台是什么意思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0
转发:0
评论:0
仡佬族民俗仡佬族三幺台是什么意思,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着非常特别的习俗。“三幺台”是仡佬族人家待客

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着非常特别的习俗。“三幺台”是仡佬族人家待客的最高食俗礼仪,每逢嫁娶、寿庆、建房、节日宴请等,都要动用“三幺台”。其风味食品众多,饮食方式独特,可谓民族饮食的展台,体现了仡佬族文化,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014年,仡佬族三幺台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仡佬族三幺台。

仡佬族的“三幺台”习俗,“三”,指的是三台席,即茶席、酒席和饭席。“幺台”,正安、道真、务川一带地域土语,“结束”或“完成”的意思。“三幺台”,意思是一次宴席,要经过茶席、酒席、饭席才结束,故称“三幺台”。“三么台”习俗,流布于黔北的正安县、道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

古时,仡佬族人家嫁娶、立房、祝寿、重大民俗活动和节庆时操办宴席,都盛行“三幺台”待客,隆重而热闹。每一幺台间,伴以“吹打”(锣鼓唢呐),即每上和每撤一台席,都要吹奏一番,热闹氛围。后来,逐渐成为春节期间待客方式。现今,只要有贵客来到,仡佬人家都要以“三幺台”招待,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客人到访,要打开堂屋大门迎接。男主人招呼大家坐下,女主人准备茶水和食品,孩子就去喊左邻右舍的男主人来陪客,如果客人中有长辈就喊长辈相陪,平辈喊平辈相陪。宾主到齐后,八人一桌(也有十人一桌的),背靠香龛(俗称“香火”),面对大门为上席,左为客人席,右为主人席,下为晚辈席,座次与辈分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依次入座。辈分相同,以年长者坐上位。一般女人、小孩不上桌。待大家坐定,第一台席茶席就开始了。

第一台为茶席,是以喝茶为主,伴以果品糕点。喝茶以大土碗盛,以解渴除乏为主。所谓“大碗喝茶,大碗喝酒”,民风如此。茶席所配果品糕点为九盘,一是瓜子,二是花生,三是板栗,四是核桃,五是“红帽子粑”,六是“美人痣泡粑”,七是“百花脆皮”,八是“酥食”,九是“麻饼”。茶多为土茶,土茶中以大树茶为上品(务川县大多喝素茶(土茶),道真、正安县都喝油茶)。茶毕,撤去一幺台,转入二幺台。

第二台为酒席,摆放好杯盘碗盏后,首先焚香化纸,拜祭祖先,一是表示不忘祖先造福后人的功德,二是恭请祖先神灵共享佳肴。然后重邀客人入座。第二台酒菜大都为卤菜和凉菜,如、卤猪杂、卤鸡、卤鸭、瘦腊肉、皮蛋、盐蛋、泡萝卜、泡地牯牛、花生米等,菜的内容不定,但必须是九盘。酒多是自酿的苞谷小锅酒。当地饮酒习惯,凡端杯者,一定要喝三杯,不饮酒者以茶代酒。第一杯为敬客酒,由主人发话,向每一位客人敬酒,说一些欢迎和谦词,先干为敬。第二杯为祝福酒,由客人代表说一些答谢及祝福的话语,然后共同干杯。第三杯为孝敬酒,晚辈向长辈敬酒,晚辈必须等长辈喝完酒后再喝。待酒将酣,二台席结束,紧接着上第三台席。

第三台为饭席,这是“三幺台”的正席,菜的碗数仍然是九碗,俗称“九大碗”。“九大碗”是“登子肉”、酥肉、肉圆子、油果豆腐、灰豆腐、扣肉、黄花菜、笋子、汤菜等。其中“登子肉”又叫“大菜”,任何时候都不能少。吃菜时,晚辈不能随意用菜,每碗菜都必须等长辈先吃后才能动筷(尤其是吃“登子肉”。“登”是古代祭祀时盛肉食的礼器,《尔雅·释器》说“瓦豆谓之登。”可见,“登子肉”的称呼是从“登”这种盛肉的祭祀礼器得来的),长辈夹菜时,要邀请大家一起用菜。吃完饭后,平端或合举筷子,示意“各位慢用”。晚辈等到长辈吃完饭,才能退席。每道菜造型非圆即方,寓团团圆圆、四季发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华民俗 - 仡佬族
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但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还会仡佬话,汉语已成仡佬人的交际工具。一部分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依语等。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习俗仡佬族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汉族相似。仡佬族的禁忌有: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的,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仡佬族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为礼,遇到喜庆或节日,酒必不可少。婚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须请媒人携带鸡、酒等物送给女家,如礼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经缔结。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亲嫁...
· 仡佬族民俗仡佬族的送子之俗是什么习俗
众所周知,在古代如果久不怀孕,古代的妇女都会去寺庙求“送子娘娘”,祈求赐予子嗣。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在仡佬族,人们并不去寺庙求“送子娘娘”。在仡佬族有个习俗“送子俗”,人们用“送瓜瓜”、“送龙宝”、“送菩萨”,来祈求子嗣。这一习俗,在仡佬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仡佬族的“送子俗”是怎么个情况。仡佬族送子之俗,自古流行于石阡农村。他们不是去庙里求“送子娘娘”;而是“送瓜瓜”、“送龙宝”、“送菩萨”,民族风情浓厚,其中贵在于一个“偷”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此习俗已淡化。“送瓜瓜”古历八月瓜熟时节,农村中便有人倡行偷瓜送子之俗。因为有一对夫妻久而不妊,或即缺乏子嗣,人们出于同情,所以几个人相约去向他们表示送瓜之意,这家夫妻自然十分高兴。待到中秋之夜,人们先去田地里偷瓜。无论本寨外村,谁家地里长得有成熟的长条形南瓜,俗话“水桶瓜”都可以选取取一个。拿回来时,有的故意将瓜蒂取开...
· 仡佬族民俗仡佬族的丧葬有哪些习俗
仡佬族丧葬习俗仡佬族对老人谢世后的丧事非常重视,总要虔诚、隆重地举办葬礼,以寄托哀思。其丧葬礼仪纷繁复杂,具有浓厚的民族、宗教、地域文化的特色。在仡佬族文化中,当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谢世,活着的人深感哀痛,总要虔诚、隆重地举办丧事,以寄托哀思,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丧事礼仪及墓葬文化。关于仡佬族的那些丧葬习俗你了解多少呢?一、报丧祭供仡佬族老人去世的报丧仪式,有的地区是放鞭炮报丧;有的则放铳三响,乡邻听到响声,要来帮忙治丧。黔西仡佬族老人亡故,要请人向死者已出嫁的女儿和女婿报丧,报丧者先不得进入女儿居住的村寨,只能在寨外大声呼喊,女儿及女婿闻知,立即抬一方桌放于叉路口,桌上置一装有粮食插上燃香的竹筒,斟酒三杯,并捉鸡一只就地宰杀。然后点香烧纸以生祭示哀。祭毕,报丧者随之进屋,婿家将鸡煮熟祭供后,请报丧者食用。随后,夫妇俩打着伞,带着盖布、香纸、火炮、鸡、猪、菠萝饭(宰杀的鸡去毛,取出内...
· 仡佬族民俗仡佬族春节有什么特色活动
仡佬族春节有什么特色的活动与文化?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以及活动,仡佬族也不例外。仡佬族是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仡佬族文化历史悠久,他们的饮食以及艺术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仡佬族春节有什么特色的活动以及文化呢?仡佬族是农耕民族,对一年一度的春节非常重视。为了除旧迎新,恭祝祖先神灵的赐福,预祝来年吉祥如意,仡佬族人对于除夕家祭非常讲究,远方游子也应时而归,合家团聚。“冬至”一过,便进入了除夕祭祀的筹备期。杀自养自食的过年猪,要祭祖先、财神和四官神。要邀请附近的至亲好友来家吃“庖汤肉”。主要吃鲜嫩的肥肉片下锅、生猪血下火锅等。然后将猪肉加工腌制为猪头、腊肉、等,以备过年料。接近除夕,农村中便响起了舂碓、推磨、榨油、水碾交响曲。仡佬族人喜欢吃糯食,各家各户都要种一定的糯稻,春节打糍粑、煮甜米酒用。打糯米糍粑,是将糯米蒸熟后,放在特制的木槽里由两个强劳力用粑杵对打,...
· 仡佬族信仰仡佬族崇拜的是什么
仡佬族崇拜什么,仡佬族的宗教文化信仰是由人的内心崇拜认同进而所形成的稳定不动摇的信念,信仰往往给人们指向对未来遥不可及的希望与理想,或是对财富的希望,或是对事业的希望。每个民族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作为五十六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的仡佬族文化也有着他们的宗教信仰。一起来了解一下仡佬族的信仰吧!仡佬族崇拜祖先,奉祀蛮王老祖;认为万物有灵,故信奉多种神灵。清代渐习汉俗,崇奉佛、道、儒三教,并信巫术。每家堂屋均设神龛,书供“天地君亲服、左昭在穆、古圣先贤、观音、牛王、财神等香位。老人亡故,要做“亡斋”超度。逢节庆给祖先烧纸时,要给“地盘业主、早老先贤”烧袱纸一封。如遇灾祸病痛,则许愿还愿,即或清平,亦祈福延年。请巫师(俗称“端公”、“道士”)至家“打保福”、“冲滩”,或设“坛”敬“坛”,或“还梅山”,或“送瘟神”,或“打粉火”。相信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能消灾免祸,益寿赐福。有寄拜奇石、古树之俗。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