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 达斡尔族“步通”节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4
转发:0
评论:0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达斡尔族“步通”节,火,总是一种象征。人类是从掌握了火而踏上文明的阶梯的。火带来了光明、温暖,火

  火,总是一种象征。人类是从掌握了火而踏上文明的阶梯的。火带来了光明、温暖,火具有的冲破黑暗、凝聚众人的创造力量,是令人崇敬的。那么,当我们辞旧迎新,欢度节日的时候,不也应该燃起那闪烁着喜庆、祥和、兴旺的火吗。达斡尔人就是在院门外燃起堆火的气氛中迎来除夕和新年的。

  达斡尔语把除夕(腊月三十)称作“布通”,有“完成”、“封盖”的意思,说明这一天是就要过完一年岁月的日子,当然就要庆贺一番了。这一天,每家从清晨开始,就忙着清扫房屋院落,张贴年画、春联。在几十年以前,达斡尔人家的春联都是用满文书写的,现在则用汉文书写。还写上“福”、“寿”字,贴在大红炕柜和箱子上。

  在房门和仓房门上贴门神。在院门外堆起碎草和干牛粪堆,黄昏之际,年夜饭热腾腾、香喷喷的味道从屋里飘然而出的时候,各家院门外的草粪堆陆续点燃,星火点点,青烟袅袅,烘托出整个山村浓郁的节日气氛。达斡尔人认为点燃堆火会使连年的烟火得到接续,以示家庭兴旺,子孙有续。家里长者要绕着堆火,招呼自家的马、牛、猪、狗、鸡,并向堆火投放一些肉块、糕点和饺子,使之散出燎糊味,随着烟火向天空升腾而去。堆火能一直燃烧到初五。

  过去,达斡尔人认为“布通”之夜是各种神灵、年内景象预兆显现的时候,所以祭神、占卜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夜里,各家给所供之神、“腾格日”(天)供奉酒肉,上香磕头。感谢神灵在过去的一年里所赐予的收获,希望在新的一年得到神灵保佑,求得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人们还到村子近处的岔路上烧纸,向已故的亲人寄托哀思。在牛角和仓房的门上涂荞面,以示粮食有好收成。在院里燃起用荞面做的苏子油灯,第二天早上看熄灭后的面灯里落下的人发或畜毛,以卜年内添增人口和牛畜。善于种地人家把十二块燃红的火炭放在炉灶上,象征一年内的十二个月。第二天早上看火炭燃烬情况。

  燃成白灰的,认为当月会干旱,没燃烬剩下黑炭的,那个月会有雨水。有的人还看天象夜色,听畜禽叫声,以卜年景。相聚过节的达斡尔人家里灯火通明,一家老小忙活着包新年饺子。新年饺子要包的多一些冻起来存放,以备随时都可以取来下锅。夜里,很多人家吃荞面饸饹,祝家里人长寿平安。吃罢夜餐,晚辈给家里的长辈请安磕头,然后打着灯笼到村中近亲长辈家请安磕头。除夕的夜晚,许多人家也守岁,特别是过本历年的人更是要守岁,通宵不眠。

  达斡尔人把正月十四也称为“布通”。这一天在日落之前,种地的人家用草木灰在院子里撒十几道地垄,称为“台烈”,即农田。在其四个角上各撒一个圆圈。这个圆圈称为 “切斤”,即粮囤。把几种粮食各一把撒在“切斤”里。院大的人家撒两个“台烈”。以此祈望当年农业好收成。晚上吃手把肉,给“腾格日”(天)、所供诸神上香磕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达斡尔族“阿涅”节
达斡尔语把春节称为“阿涅”,是最为重视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清晨早起,而且要求青少年要自己醒来起床,这样新的一年里就能做勤劳的人。家里长者要在院里放一张桌子,摆肉、酒、点心供品,全家人给“腾格日”(天)、北斗七星、娘娘神、灶神等上香磕头,祈求诸神保佑和恩赐太平丰年。之后,一家人回到屋里,晚辈给长辈请安磕头,祝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则要祝福晚辈勤劳、向上,多有收获。“阿涅”的早餐一般是肉汤饺子。吃罢早餐,人们穿上新的衣袍,由同辈中年龄大的人带领,到村中老人长辈家里请安、磕头拜年。老人长辈则向来拜年的年轻晚辈祝福,给孩子们一些零钱、糖果和榛子。在本村拜年结束后,人们骑马、坐大轱辘车或爬犁到邻村亲友家拜年。“阿涅”里相聚的人们谈论一年的光景,饮酒助兴,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通常持续到初五。达斡尔族把正月的头几天称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对于初...
·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达斡尔族“千灯”节
简介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由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逝世的日子,因此信仰黄教的达斡尔族在这一天纷纷制做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寺庙去点燃,达斡尔族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达斡尔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的河谷地带。17世纪中叶以后逐步迁到嫩江流域、呼伦贝尔、爱辉及新疆等地。17世纪前,达斡尔族已结成村落,聚族而居。渔猎业是传统的生产活动。南迁后农业迅速发展。1947年达斡尔农区进行土地改革,牧区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1952年开始建7个达斡尔民族乡,1958年8月在内蒙建自治旗。
· 达斡尔族的民族节日
达斡尔族的民族节日主要节日是春节。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一个饺子里放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可长寿两百岁;有的在一个饺子里放上铜钱,吃到的人意味着今后不缺钱花。初一开始拜年,拜年的人一进门就要打开主人家的锅,抢吃年糕,表示亲密无间,然后吃猪寿子、手把肉,妇女之间要互相赠礼,礼物有烟叶、奶皮、糕点和冻肉,春节一直过到正月十六。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特别是青年人之间要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达斡尔族也过中秋节,吃月饼。
· 达斡尔族的捕鱼活动达斡尔族的节日活动
踏着光滑冰面追赶冰下游鱼达斡尔族历来傍江河而居,渔业是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在达斡尔族居住地的江河流域,盛产几十种鱼,达斡尔人熟悉鱼的生活习性。前不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毅松调研发现,达斡尔族在冬季也有渔业活动,他们的穿冰叉鱼、守棚叉鱼、凿冰围网等捕鱼方法独具特色。透过冰层能看清冰下鱼达斡尔语称穿冰叉鱼为“锦里日莫贝”,是初冬时节有趣的捕鱼活动。在天气晴朗的初冬早晨,透过江河湖泊上二指厚的冰层,能看清冰下的游鱼。这时候,达斡尔族人就成群结队地去叉鱼。穿冰叉鱼的鱼叉比夏季用的鱼叉略粗,杆长3米左右。当人们踩上冰面,水中的鱼儿开始惊慌乱逃。狗鱼贴着冰层左右乱窜,其他鱼则向岸边游去。叉鱼者踏着光滑的冰面,追赶薄冰下的游鱼,瞧准机会,举叉刺去,鱼叉穿透冰面,叉中水里的鱼。接着,叉鱼人取下别在腰带上的短斧,敲破冰面,把鱼取出。有时为了追叉逃窜的狗鱼,叉鱼人在冰面上左堵右截,跑上一里多路程才...
· 达斡尔族饮食达斡尔族的传统美食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燕麦叫“花林坡”,带有狍子肉或牛奶的燕麦粥叫“花林坡巴达”。这是达斡尔人尤其老年人爱吃的一种饭。炒熟的燕麦面粉叫“哈格”;炒熟后碾成的碎粒叫“欣特勒”。哈格和欣特勒常拌白糖、黄油、牛奶吃。由于哈格和欣特勒抗饿性强,干燥,便于携带,受到猎手、放排人、农民的欢迎。稷子米叫“敖斯莫”,将糜子(芒格勒莫)烀熟炕干后碾制而成。稷子米饭是达斡尔人最喜欢吃的传统饭,那黄澄澄的大圆粒儿,就象一颗颗金珠子。做热气蒸腾的稷子米干饭时,通常爱掺芸豆;吃时不泡鲜、酸牛奶,就泡鲤鱼汤;有时也直接做牛奶稷子米粥吃,叫“苏提切”。据清代汪昂辑著的《本草备要》上记载:稷,补。甘草,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