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鄂伦春族人跳什么舞蹈 鄂伦春族的民间舞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59
转发:0
评论:0
鄂伦春族人跳什么舞蹈鄂伦春族的民间舞,鄂伦春民族自古信仰原始“萨满教”,北方深山中的黑熊是他们敬仰的图腾。他们认为

  鄂伦春民族自古信仰原始“萨满教”,北方深山中的黑熊是他们敬仰的图腾。他们认为:远古时期,鄂伦春人与熊有着血缘关系而把熊称为“祖父”和“祖母”。鄂伦春民族是个性格爽朗、豁达,喜爱歌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歌多为自编自唱的即兴歌曲,而舞蹈内容和动态也因生活地域及方式的特殊,形成了以模拟动物姿态和生活动作为主的特点。多是反映狩猎和采集生产的。

  如“依哈嫩舞”,表现猎人打到野兽以后,高兴地把猎物往马背上驮的情景。红果舞表现了妇女采集红果的劳动。也有模仿鸟兽动作的舞蹈,如“黑熊搏斗舞”,“野猪搏斗舞”和“树鸡舞”都是模仿这些飞禽走兽的动作或吼声而创作的舞蹈。舞曲常以“介回、介回”、“额呼德呼”等衬词,还以“哲嘿哲”、“加嘿加”等作节奏呼号。其舞蹈大体可分为娱乐舞、氏族舞、宗教舞三种。

  “依和纳仁”舞:

  只在三年举行一次的氏族会议上跳的舞蹈。是一种祭祀性的氏族舞蹈。一般由11人跳,10人围成一圈,有1人站在圈中央。舞蹈开始后,大家先开始蹲着做小蹦跳的动作,之后站起来,外围的人手拉手边跳跃边向左围绕圈中央的人转,中间的人边舞边唱,外围的人随声应和。跳这种舞时,男女老少都参加,并着节日的盛装,有的还要带上假面具。

  “黑熊搏斗”舞:

  是模仿黑熊搏斗的一种舞蹈。多有3个人跳,不分年龄和性别。双膝半蹲,上身稍向前倾,双手扶膝,双腿连续蹲跳,摇摆头和双肩。口中不断发出 “哼姆!哼姆!”模仿熊的吼叫声。整个舞蹈刚劲有力,反映了鄂伦春人剽悍、刚韧的个性。

  “树鸡”舞

  鄂伦春族的另一个《树鸡舞》,也是充满无限情趣,可供任何人,尤其是儿童参与的竞赛类游戏舞蹈。开始时,参加者列一横排,双手放在深蹲的双膝上。裁判在距起点大约10米处进行裁决。一声令下,起点的人们先齐声高唱:“谁要是最先到达终点,谁就是梅花鹿;谁要是半路逃跑,谁就是兔子;谁要是跳到一半就发笑,谁就变成臭李子;谁要是落在最后,谁就是又胖又笨又懒的树鸡!”歌声一落,人们便开始以双脚用力向终点跳去。蹦跳在前边的佼佼者,在途中还可以两臂的上下摆动、快速蹦跳、旋转等姿态模仿“树鸡”,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取笑落后者。但真正谁是又懒又笨的“树鸡”,要在游戏最后的欢笑中才能揭晓。

  此外,鄂伦春族在庆祝狩猎丰收时,一定要跳模拟狩猎过程的《依哈嫩舞》。这个舞蹈可由双人或多人进行,动作的前半段由参与者,模拟狩猎过程中的牵马、扬鞭策马奔驰、了望、下马、射击、拣拾猎物、返回住地等系列动作。然后,所有在场的人们伴着优美的歌声,围成圆圈做沿逆时针方向的侧步行进舞蹈,以此来表达人们的和谐生活与欢畅心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鄂伦春族人崇拜什么鄂伦春族的祖先崇拜
鄂伦春族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和冥世观念的出现,导致祖先崇拜的产生,鄂伦春人称祖先神为“阿娇如布如坎”,鄂伦春人认为,人的躯体虽死,灵魂依然存在。死后不安宁的灵魂会常来人间干扰亲友们的生活,所以要对死者进行祭悼活动,隆重的丧葬是寄托哀思、安顿亡灵的仪式。鄂伦春族的自然崇拜在鄂伦春人的观念中,自然界中的一切,山川树木、风雨雷电、日月星辰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狩猎的运气等,都有神灵在主宰。为了获得诸神的赐福,他们就向神灵祈祷、敬祭。例如每年正月初一敬拜太阳神“得勒钦”,八月十五敬拜月亮神“别亚”,上山打猎时敬拜山神“白纳恰”像,拜年、用餐时要跪拜火神“托欧布如坎”等。鄂伦春人崇信的自然神种类非常多,比较重要的还有主管仓库的北斗七星女神"奥伦布如坎"、风神、雷神、马神、草神等。白那查是鄂伦春语中的山神,是自然崇拜的一种。鄂伦春族长期过着在深山老林中游猎的生活。他们认为山中的野兽都是由"自那查"饲养和管理...
· 鄂伦春族人的民间剪纸艺术鄂伦春族的艺术文化
鄂伦春剪纸阿东的剪纸:鄂伦春族打猎时骑射的场景(鄂伦春的剪纸艺术,早期用薄桦树皮和熟好的兽皮剪,后来用纸剪。鄂伦春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剪纸就如同文字符号,每幅剪纸都有着不同的内容,表现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有人物、动物植物及自然景物;有象征鄂伦春崇拜的神灵,如天神、山神、火神等。她们把剪好的图案绣刻在皮毛制品(皮袍、狍头帽、烟荷包等)和桦皮器皿(饭盒、衣箱、嫁妆盒等)上,如:男人长袍上的图案是一棵松树,给人一种努力向前的挺伸之感;又如:女方嫁妆盒上的奎热格间花纹,它象征一种期望平安和夫妻白头偕老、永不变心等。这些剪纸不仅可以用来装点生活,更表现了鄂伦春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寄托。鄂伦春自治旗旗境内的剪纸因不同流域风格也不同,多布库尔河流域(即古里乡)一带,风格粗犷豪放、美观大方;托河流域(即托扎敏乡)一带,风格精巧细腻、内涵深刻;甘河流域(即乌鲁布铁镇)一带,风格介于前两者之间。
· 鄂伦春族的特产鄂伦春族的工艺品
鄂伦春族最擅长的手工艺品,是用大量的桦皮制作的盒、篓、桶、箱和轻巧的桦皮船。并在上面雕绣各种美丽的图案,充分反映了他们狩猎文化的传统特色。鄂伦春人生活的大小兴安岭,桦树遍地丛生,勤劳的鄂伦春人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棵棵白桦树,张张桦树皮经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桦皮器皿、桦皮船等生产生活用具和工艺品,形成了古朴典雅的桦皮文化。每年的初夏时节,桦树水分大,是鄂伦春人剥取桦树皮的季节。他们选取粗壮、挺直而又光滑的桦树,用刀子在树干的上端和下端各划开一圈口子,然后再在上下两口间竖划一刀,用双手将长方形的桦皮顺树干慢慢撕下。来年,这棵树又能生出新的桦皮。伦春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制作桦皮制品的能工巧匠。他们人人都能用桦皮和马尾或狍、鹿、犴筋捻成的线缝制各种所需的用品,并在上面雕绘上各种花纹图案。大型的桦皮用品有衣箱、水桶、篓子。中型的有盆、帽盒、针线盒、采集贮存野果用的小桶。小型的有碗、...
· 鄂伦春族
历史公元5世纪前,古鄂伦春人仍处于氏族社会时期,各氏族按照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沿水居住。史书记载的“沃沮”、“乌素固”、“靺鞨”、“钵室韦”等都与鄂伦春族有关。三国志:“无大君主,有邑落长帅。”,《魏志》曰:‘东沃沮……无大君王,世世有邑长。……今诸邑落渠帅称三老臣,句丽置其中大人为使,又置大家以统之,税其貂布食物、美女婢妾。’5世纪初,鄂伦春人进入氏族封建制,其生产生活领地的划分以家族或氏族为单位。有观点认为辽国之前鄂伦春族主要是越喜、铁利、拂涅、虞娄等部的居民,还包括渤海国的粟末靺鞨族(渤海人)人。渤海国灭亡后西迁的“乌素固”人、“移塞没”人、“西室韦人”,是那些迁移到了呼伦贝尔地区的乌古人,也就是鄂伦春的先民。他们语言与鄂温克人一样是北通古斯语。他们分库马尔与毕拉尔二部落,下有氏族。也有使马与使鹿之分。语言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埃文基次语支。元音根据舌位分阴、阳两...
· 鄂伦春族族源及历史演进鄂伦春族的历史
关于鄂伦春人的族源,在我国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一源说于北室韦人;另一源说于女真人。但是从我国古代史籍记载中分析,与鄂伦春族有比较直接关系的古老民族,是南北朝时期活动于黑龙江流域的“室韦人”。室韦人在当时泛指黑龙江流域的所有民族。室韦分五部,即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和大室韦。其中的钵室韦与鄂伦春族有着极其相近的地方。首先,从居住方式上,《北史》记载钵室韦“人众多北室韦,不知为几部落。用桦皮盖屋,其余同北室韦”。而“桦皮盖屋”是鄂伦春族一直保留的一种居住方式。据史料记载,钵室韦人与北室韦是相同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经济生活上,“饶獐鹿,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凿冰没水中而网取鱼鳖”,“皆捕貂为业”。这种渔猎经济正是鄂伦春族传统的经济生活方式。室韦人“骑木而行,偌即止”。这种在雪地使用的滑雪板曾是鄂伦春族广泛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钵室韦称氏族为“穆昆”,称氏族长为“穆昆达”。“莫何弗”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