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普米族宗教 普米族的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7
转发:0
评论:0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的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祖先。重要的宗教活动有祭山神、祭龙潭、祭祖先等

  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祖先。重要的宗教活动有祭山神、祭龙潭、祭祖先等。普米族的宗教信仰还受到藏传佛教、纳西族的东巴敖、摩梭人的达巴敖的影响。普米族人对于山川日月等自然现象和动植物都有崇拜,凡遇节庆、婚嫁、生育、出行、上山下地、收割等,都要请巫师杀牲祭献神灵,祈祷消灾免难。主要活动有“祭家神”、“祭灶神”、“祭山神”、“祭神潭”、“祭梭塔”、“祭房头”及“开财门”等。祭社神,普米语称之为“日真崩”。每个村寨在附近的山林中认定某棵大麻栗树(或松树)为全村的神树,由村寨成员集体祭祀。各户又分别认定一棵松树或麻栗树为自己家的神树,多在七月或腊月的某一天举行祭祀。

  每个普米族村寨都认定一座山作为自己村寨的山神。在四、五月封山和八、九月开山时,全村公祭“山神”。请韩规诵经祈祷,以牛、羊作牺牲供祭。作祭的牛称作“莫瓜”,即“天牛”,祭前,不论它走到那里,都不许伤害。祭天仪式是最隆重、最复杂、所耗牺牲最多的,这种祭祀仪式每三年举行一次,主要是以氏族为单位居住的地区。祭礼对象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雹等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祭天仪式已很少举行。

  普米人称山泉为龙潭。兰坪普米族在正、二月举行祭祀,宁蒗普米则在三月或七月举行。各户祭毕,再全村共祭,设“尼塔”标竿及面偶五十个,用牛奶、酥油、乳饼、鸡蛋、茶叶、清酒等素食供奉。当天各户不能食肉,以示虔诚。

  公祭龙潭活动多选在农历三月初五或是七月十五举行。祭前要搭好祭塔、备好礼品,祭坛上还要插上一根6米长的标竿,竿尖上挂7个用箐鸡或鹦鹉毛扎成的六角形斗架,作为泉水神的所在。祭祀时,韩归登坛念经作法,祷毕,将在巫棒上压制的百余具水栖动物面偶和部分祭品投入泉中,表示龙潭神已享用。祭祀结束后,全村人在龙潭附近露宿之夜,杀鸡宰羊,饮酒食肉。沟水旁,巫师和老人向年轻人说唱祭龙坛经和本民族的创世纪古歌《直呆木喃》,祭山泉活动又成了普米族重要的娱乐活动。

  普米族社会还存着图腾崇拜的遗迹,尤其是在宁蒗、木里、盐源等县的偏僻地区。普米族的图腾崇拜物有蟾蜍(蛙)、虎、熊、草、狗等,主要是蟾蜍和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的藏传佛教信仰
除信仰原始宗教外,普米族还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本区俗称为教。教属于佛教教派,元朝始传人宁蒗普米族中。早期传入的教称“萨迦”教(当地汉称白教,通称花教),该教在宁蒗县修建有两所较大的寺庙,一在永宁者波村,称“他鲁生给空’寺庙(亦称白教寺),现仅存遗址。一在新营盘村,称“龙古撒丫”寺庙,原寺被毁。清代,佛教黄教传人丽江,称之为“格鲁巴”(亦称“格典”)教。该教在宁蒗永宁修建有扎美寺,汉称黄教寺(藏语称“他鲁起迎空”)。该寺现仅存高三层楼的偏殿,“文革”间被毁的正殿,现正在修复中,黄教传人后影响渐大,萨迦教派衰落。教传人后,便在普米族民间传播,且影响日盛。解放前,宁蒗普米族男子多去当,有4-5个成年男子的人家,即有1个当。民主改革前,宁蒗永宁黄教寺共有大小引二人,其中,普米族有56人,普米族占男子总数的1/4。永宁白教寺,民主改革前夕有220人,其中,普米族有32人。两个寺共计731人,其中...
·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神秘的祭祀仪式
普米族的祭天仪式有大小之分,大型祭天仪式因祭仪繁琐,所耗的牺牲供物特别多,因而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经常举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祭天仪式则时常进行,一般每日早晚各一次,不用牺牲,只用少许酥油糌粑面加放青枝绿叶之上,在门前的天香塔上烧香祭祀,由主祭者念诵祭词即可。普米族原始宗教祭典中,除“诺提”外,还有祭龙潭的“则都”及祭山神的“日怎”等祭典。祭龙潭是仅次于祭天地的一种大规模祭祀活动,普米语称“则都”,各家都有自己固定的龙潭,地点大都在深山密林,山涧峡谷、溪流、水潭或湿草地旁。有以户为单位以治病为目的的户祭,也有以村或族为单位的村祭或旅祭。祭典日期不固定,有的选在二月,有的选在七月。祭山神普米语称“日怎波”,每逢岁首、年中、喜庆,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其规模有以户为单位的,也有以族或村为单位的。每一自然村都以一片树林作为固定的神树作为全村和氏族的祭祀场所,每一氏族或胞族宗支认定村寨附近一棵树为山神...
·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原始宗教大祭典啥样
普米族原始宗教最大祭典称为“诺提”,是一种祭祀天地诸神的集体活动。在自然诸神中,普米族最崇拜的是天神,他们认为对人类威协最大的是天神,天神不仅司管万事万物,而且对人的生老病死和牲畜的兴旺、谷物的丰歉等,均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对天神倍加崇拜。在韩规经文中,仅对天神剿B的经文《诺提经》一部就达49分册之多,且有许多繁琐的仪式。其内容一部分为赞颂天地诸神滋润万物的恩德,或祈求天神赐福于人类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收。另一部分是恐吓天地间诸鬼作祟于人畜庄稼,咒语多半是伴之以烧、杀、撵等祭祠道场来加以驱逐,使之转凶为吉等。“诺提”祭典由全氏族和全村落共同举行,每次祭祀活动,由旅长负责召集组织,祭物由各户进献。一般每两户献一头牛,一户献一只羊、一坛黄酒、一袋青稞面或玉米面。祭典前三日,在村中草坪上,用松木和杨花木塔一座三层楼架,第一层供奉用赤、橙、黑、白、紫五色描绘在木板上的日、月、星、雷、电、风...
·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丁巴教共分几派
普米族的巫师过去又称丁巴,他们信奉的宗教被称为“丁巴教”。但后来不用“丁巴”这个名称,而改称巫师为“韩规”或师毕。丁巴敖也称作“韩规教”。“丁”是指土地,“巴”指普米。丁巴教是指普米土地上的宗教。丁巴教信仰巴丁喇木女神。丁巴敖的神鬼体系比较庞杂,在全部神鬼中,属于本民族创造的不超过1500个,其余异族创造的神鬼中,以藏族创造的神鬼居多。丁巴的活动,包括驱鬼,焚尸送葬、给婴儿起名字,孩子十三岁进行成年仪式等。另外,祭祀山神、天神、地神以及祖先和年节,婚娶、生育、收割、乔迁新居等庆典活活也是丁巴的主要活动内容。韩规只能由普米的某些姓氏担任。韩规实行父子相传,但只传给一个儿子。每个普米家庭都有自己的韩规,每个韩规都有自己的信徒。信徒从事宗教活动时,只能请自己的韩规主持。韩规则必须熟悉各家信徒的族谱和送魂路线等情况,以担当有关信徒通神的桥梁。丁巴教有五个教派,就是“一董当吉管布”、“一董翁...
· 普米族文化普米族的语言与神秘的丁巴文
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两个方言区,各地普米语的语言差别不大,基本可以通话。普米语的特点是,声母和韵母较丰富,其中复辅音和复元音较多,音调简单,只有高平和低升两个调。音节结构最多由五个音素组成,最少的一个是元音音素。词汇绝大多数由单音节组成。词序是主语——谓语,或是主语——谓语——宾语。少数普米族地区有原始的图画文字,但只有巫师——“韩规”能用以记载宗教仪式等,流传不广。普米族信仰教,和“韩规”普遍用藏文作为书写工具,有的人曾经用藏文音标拼写普米语。汉字和汉文很早就在普米族居住区流传,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地办起了小学和中学,青少年普遍学习汉字,到目前为止,汉字汉文是普米族传播文化的主要工具。普米族没有系统的文字,只有少数韩规(巫师)使用图画文字。固其始祖叫“丁巴”,所以也称丁巴文。韩规将祭祀的顺序和内容用图画或用藏文记载下来,并用以记载经文。普米的图画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