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普米族服饰 普米族服饰有何特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3
转发:0
评论:0
普米族服饰普米族服饰有何特点,普米族长期和纳西、彝、藏等民族杂居,服装及头饰吸收了他民族服饰特点。宁蒗、永

  普米族长期和纳西、彝、藏等民族杂居,服装及头饰吸收了他民族服饰特点。宁蒗、永胜地区的普米族女子喜将牦牛尾和丝线缠在长发中编成粗大的辫子盘在头上,再缠绕长头帕。

    以包头大为美,其身穿高领右襟衫,下着宽大百褶裙腰缠织有红、黄、绿、兰条纹的羊毛宽带,有的还在背上披一张洁白的长毛羊皮。

  在裙子的中间,通常都横绣一道红色彩线。她们说这是祖先迁移的路线,人死了以后需沿这条路去寻找自己的归宿,否则就回不了老家。兰平地区未婚女子用天蓝色绣花帕包头,头帕外垂一束红绒线,这是未婚的标志。

    已婚妇女用黑色长帕包头。

  有的喜佩红、白色珠饰,有的喜带耳坠银环。

    富裕人家在颈项还要挂上珊瑚、玛瑙和料珠,胸前佩带“三须”、“五须”的银链,手戴镯圈和宝石戒指等。女子能用构造简单的腰机和水平织机织出图案精美的土布。

  受藏族服饰影响,男子穿大襟立领上衣,外套皮袍,系腰带,下着长裤、皮靴。天热时将皮袍褪至腰间,两袖系在身前。头戴前沿高竖的皮帽,腰挎一把长刀。传统普米族男装为麻布短衣和宽大裤子,天寒时披羊毛坎肩,裹绑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普米族服饰普米族男女服饰简介
青年妇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现代大多用棉布;过去多喜欢白色,现在喜用白黑红等多种颜色;右面开襟,下襟较短,窄袖高领。春天她们穿用条绒缝制、领和衣边镶嵌金银边的夹衣,称金边衣服,这就是解放前最好的服装了。成年妇女都披皮披肩,通常是用山羊皮、绵羊皮、牦牛皮制成的,以山羊皮的为贵,披肩大多选用洁白的毛皮制成,美观大方。在披肩上结两根带子,系在胸前,白天可防寒,坐时当垫坐,睡时当褥子。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则常常佩带色彩鲜艳的披肩,腰系叠缀花边的围腰布。普米青壮年男子穿短上衣,有开襟,用银质钮扣,穿肥脚裤子,大多喜用黑色,少数用蓝色,外边穿一件长衫,束腰带;喜用白羊毛制作腰带,两头绣花,缠麻布裹腿,穿皮鞋,春天穿草鞋。男子留长发,也用丝线把假发包缠在头上。这种装束与文献记载一致。也有些普米男子剃光头,仅在头顶留一撮发,编成辫子,盘于头顶。男子戴的帽子比较讲究,样式也较多,有戴帕子的,也有戴...
· 普米族建筑普米族民居特点简介
普米族传统房屋为纯木结构,用直径12厘米左右的去皮杉木,四角探头垛成木墙,一米长左右的顺木纹劈成的木板瓦,从屋檐向屋脊一层一层搭头铺成人字形屋顶,当地人称这样的房子为木楞房、木垒子。这种房子不仅就近取用木料,备好料后建造起来也快捷,搬迁时按编号拆装也很方便。每户由正房、面房、厢房围成能做晒场的院落,各房转角的空当设狗窝、鸡笼,也有用栅栏、柴堆遮挡的。带门楼的院门正对着的平房就是正房,建在高台上,是院落的主建筑。正房四角立柱,中央竖一大柱,称擎天柱,意为神灵所在之处,有祖先神灵护佑的意思。以中柱为依托,在屋内中间、高两米处建一个半楼,空出火塘上方,并留两块能滑动的木板瓦以利排烟采光。正房是家庭的多功能居室,房门朝东,一般为两大间,设房门一间为正厅。正厅里靠山墙设太平灶,由高约0.3米的木架围成一个土台,以粘土夯实台面,也叫锅庄、火塘,上面立着金属三脚架,后面放有锅庄石和灶神的佛龛。过去火塘周...
· 土族服饰土族男子服饰有何特点
土族青壮年男子一般戴红缨帽和“鹰嘴啄食”毡帽。红缨帽,系一种织锦镶边的圆筒形毡帽,为土族语“加拉·莫立嘎”的意译。相传由清代朝帽演变而来。因红顶连一绺长约五寸的红缨,故名。“鹰嘴啄食”毡帽,其样式为帽子的后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开。衣服是穿小领斜襟的长衫,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有一块四寸方块的彩色图案。还有穿绣花领高约三寸的白色短褂,天冷时在领子上衬以羊羔皮。外套黑色或紫红色坎肩,纽扣多用铜制。腰系花头腰带,为一块十二尺长的窄幅蓝布或黑布,其两端缝上五寸长绣有花卉盘线图案的接头。穿蓝色或黑色大裆裤,系两头绣花的白色长裤带和花围肚,小腿扎“黑虎下山”的绑腿带,扎腿时把黑色的一边放在上边,故称“黑虎下山”。此又是青年男女表示爱情之信物,象征忠贞不二,足穿白袜或黑袜,鞋子为双楞子鞋和福盖地鞋。老年男子多戴礼帽。冬天戴皮帽,即用毛蓝布缝成喇叭口,喇叭口内缝以羊羔皮,可翻上或放下。帽顶上加有一颗核桃大的...
· 京族服饰简介京族服饰有何特点
过去京族人在平时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男性穿的是长没膝盖、无领无扣、窄袖袒胸的衣衫,宽而长的裤子,腰间束着彩色腰带,一般是束一两条,也有多达五六条的,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妇女的下装与男性无异,既宽又长,遮过脚背;惟上装却与男性相反,紧身窄袖、衫脚仅至腰间的短上衣,也是无领胸开襟,但有三颗纽扣,不束腰带。不同年龄段的妇女对衣裤颜色的要求有所不同青年人一般喜欢白、青或草绿色的上衣,配以黑色或褐色的裤子;中年人是青色或浅绿色上衣,配以黑裤;老年人多用棕色衣或黑衣黑裤。若在盛大节日里,或赶圩入市、探亲访友时,妇女们往往要加穿一件类似旗袍但下摆较宽、矮领窄袖的长衫,其颜色大多是黑、白和薯茛染成的红褐色。最富有特征性的是,妇女无论是平时或外出,上身的袒胸处都缝有一块绣有美丽图案的菱形遮胸布,俗称“胸掩”,既实用又美观。由于“做海”,习惯于水上生活的缘故,京族人过去平时都不穿鞋袜,哪怕在寒冬腊月也总是打赤...
· 羌族服饰简介羌族男子服饰有何特点
羌族古代服饰中以“披毡”最具特色。毡的制作工艺远比纺织毛布简单,其产生应该也是三千年前的事。文献记载,两汉时甘青羌人“女披大华毡以为盛饰”(《后汉书·西羌传·集解》引郭义恭《广志》)。而与之相同时期的“滇族”等羌支民族的贵族男子也多披毡。可见,“披毡”原为羌族最古老的服饰之一。唐宋时期,羌族披毡已较普遍,《新唐书·党项传》称:“男女衣裘褐,被毡。”这一服饰传统,至今仍在羌支民族彝族中保存。近代羌族服饰基本上承袭了袍服之制,服饰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织品为主。道光《茂州志》载:“其服饰,男毡帽,女编发,以布缠头,冬夏皆衣毪。”羌族缠头之俗在乾隆年间《职贡图》中已经出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羌族男子已改为缠头了。缠头,即以布帕缠绕头顶,妇女缠头本为羌族古俗,但男子缠头显系四川汉区影响。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羌族服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趋丰富。羌族男子服饰较为统一,多着长衫、袍、长裤,缠头帕或戴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