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乌孜别克族习俗 乌孜别克族婚俗啥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0
转发:0
评论:0
乌孜别克族习俗乌孜别克族婚俗啥样,乌孜别克族的家庭一般多是父母、兄弟分居,虽然也有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的,但为数

  乌孜别克族的家庭一般多是父母、兄弟分居,虽然也有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的,但为数极少。他们视家庭为神圣的社会团体。父亲是家庭的户主,负责子女的教育和成家立业等,而子女则须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否则就会受到人们的不屑和鄙视。

  乌孜别克族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因受教的影响,也存在一夫多妻现象,但为数不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完全实行一夫一妻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婚姻制度主要有如下特点:

  其一,近亲结婚多。由于乌孜别克族人数较少,客观上造成了本民族通婚范围的狭小,同时他们认为近亲结婚是最理想的婚姻,可以亲上加亲,互相照应。因此,在缔结婚姻时,严禁与同胞兄弟姐妹和同吃一个母奶的人或辈份不同的人通婚,除此之外,均可通婚,一般不受年龄差别的限制。首先考虑在表兄弟姐妹中选择。过去,堂表婚、姑表婚、舅表婚、姨表婚现象很普遍。此外,也有个别人家两兄弟同娶一家姐妹的现象,这是近亲婚姻的变异形式。新婚姻法颁布后,近亲结婚现象已经很少了。

  其二,允许异族通婚。由于乌孜别克族长期与其它民族交错杂居,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现象不少。但主要是乌孜别克族男子娶外民族女子为妻,本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的现象十分罕见。南疆的乌孜别克族由于长期与族生活在一起,与维吾称族通婚的较多。北疆的乌孜别克族与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塔塔尔族关系较密切,娶这些民族的姑娘为妻的现象也不少。

  其三,结婚顺序由长至幼。按习惯,哥哥结婚前,妹妹不能出嫁;姐姐出嫁前,弟弟不能娶妻。总之长者在前,幼者在后。

  其四,存在招赘婚现象。无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可以招婿入赘。上门女婿一般是孤儿或家中兄弟多而经济困难的。上门女婿一般不给彩礼,成亲时由女方请客。女方父母视上门女婿为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其五,普遍早婚。乌孜别克族有句谚语说:“女孩子一帽子打不回,就可以结婚。”如果姑娘过了十四五岁还不嫁,社会就会给父母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加选择地把女儿嫁出。这常给女儿带来终生的不幸和痛苦。

  其六,存在转房制度。乌孜别克族与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一样,曾存在“兄亡弟及”的婚姻制度。兄死后,若弟未娶妻,可娶嫂子为妻。弟如已有妻室,则不能娶其寡嫂。不过,若弟死后,其兄无论有无配偶,均不得娶其弟媳。这些习俗都是古代氏族习俗的遗存,一方面是为了较好地教育亡兄的子女,另一方面是可以避免亡兄的家产落入他人之后,以保证家族的完整,此外,还存在娶亡妻姐妹的现象。目前,这些习俗已不存在。

  其七,离婚权操于男子之手。乌孜别克族离婚现象不多,但夫权统治下的妇女并没有离婚的自由,是否离婚完全由男子决定。如果丈夫要和妻子离异,只要他说一声“塔拉克”,即表示休妻,妻子就必须离开他的家。离去时,妇女可以带走自己的嫁妆,并取得“讨休钱”(一定数量的钱财和一些物品)才离开。按教教规,妇女离婚后,必须等到三个月零十天后才能改嫁。在此其间,看妇女是否怀孕,如怀孕,所生子女仍归原夫。

    离婚后,如双方愿意也可复婚,请宗教职业者来家念经禳解,就可恢复夫妻关系。但是,如果男的说了三声“塔拉克”,复婚就相当困难了,必须让妻子与他人结婚后又离婚,才能履行复婚手续。离婚后妇女要经过一百天的“待候期”,目的是察看她是否怀孕,待候期后则可改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乌孜别克族习俗乌孜别克族有何婚俗
乌孜别克族在婚姻方面仍恪守本民族固有的传统习俗和礼仪。乌孜别克族的家庭,大多数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小家庭,家庭成员一般不超过祖孙三代人,而且,三代在一起生活的家庭为数也不多,四世、五世同堂的家庭几乎没有。旧社会,个别的乌防备别克族富商和封建上层,也存在着一夫多妻的现象,按宗教规定,最多有娶四个妻子的,但是,绝大多数平民百姓,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按传统习惯,男女青年结婚必须遵循先长后幼的原则,即兄未婚,弟不可娶,妹不可先嫁;姐未嫁,弟不可娶妻,妹不可嫁人。乌孜别克族男女联姻要经过订婚、送聘礼和完婚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与其他民族比较,并无特别之处。而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习俗则体现在完婚阶段。乌孜别克人结婚典礼习惯于在女方家晚上举行。良宵之夜,灯火通明,女家必须以抓饭招待客人。结婚仪式之前,男女双方父母要媒人一起协商“讨休钱”,所谓“讨休钱”,是结婚以后如果男方提出离婚时,男子必须付给女子的款项...
· 乌孜别克族习俗乌孜别克族生育习俗简介
乌兹别克妇女生育习俗颇为讲究。在生孩子时,丈夫是绝对不准进屋的。产妇在7天之内必须足不出户,饮食起居,则由婆母、嫂子、弟妹等人悉心护理。命名礼孩子一出生,丈夫要向亲友们报喜,而诸亲友要备礼贺喜,婴儿出生的第3天,要举行命名礼。婴儿的名字一般都要请阿訇或知识渊博、有名望的长者命名。名字往往是教的经名。如圣贤、哲人、英雄的名字,或吉祥、祝福之词。命名之后,主人要摆酒设宴招待阿訇、长者。有时,婴儿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为之命名。摇篮礼乌兹别克族孩子的满月不做酒,但在孩子出生的第11天大宴宾客,祝福母子家人,甚为隆重。婴儿出生的第15天,父母再宴亲朋,为孩子举行“摇篮礼”。当日给婴儿穿上新装,由亲友或邻居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将婴儿从母亲身边抱起来放在摇床上,让老人念祝福词。洗礼更为隆重的是婴儿出生40天时举行的“洗礼”。这一天,婴儿父母要准备好一只大澡盆,再从清真寺取一点土,然后把土和一枚金首饰(如...
· 乌孜别克族文化乌孜别克族语言文字啥样
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语族西匈语支,与语、塔塔尔语十分接近。乌孜别克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现新疆乌孜别克族基本通用文或哈萨克文。乌孜别克族口头文学非常丰富。民间文学在乌孜别克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乌孜别克族的民间文学包括谚语、格言、传说、故事、民歌和叙事长诗等。乌孜别克族人民善于用比喻来明辨是非,阐明事理。19世纪上半叶,乌孜别克族进步诗人穆汗默德·谢里甫(笔名吉勒哈里)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大量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寓言诗中,以《母驼和羔羊》、《猴子和木匠》、《乌龟和蝎子》等最为著名。在乌孜别克族的民间故事中,阿凡提与阿尔达尔考沙是广为传颂的人物。在劳动人民眼里,他们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是穷苦大众的代言人。他们用幽默、诙谐、形象的语言,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嘲弄,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昏庸和残暴,体现了广大乌孜别克族劳动者不畏强暴,敢...
· 乌孜别克族习俗乌孜别克族怎样“赛马”
在乌孜别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马被视为力量和速度的象征,备受乌孜别克族人民的喜爱。赛马项目分男子和女子,运动员年龄不限,骑手多为少年男子。参加比赛的马匹,几个月前就要进行挑选和训练。赛马场一般为平坦的大草场,原为直线跑,后改为环形,赛程一般10-30千米。赛前,领队带领骑手绕场两周,同观众见面。骑手们头戴花帽,或者裹上蓝色的或粉红色的丝绸头帕,左手引缰,右手执鞭,显得精神抖擞。参赛马匹不具马鞍,经骑手精心打扮,额头翘起"朝天辫",鬃毛编成辫子,扎上鲜艳的绸带,马尾打结卷起。这时的赛马场上,匹匹赛马毛色油亮,打着响鼻,急不可待,跃跃欲试,更增添了赛场热烈而紧张的气氛。绕场完毕,人马一字形排列于起跑线上,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群马如箭离弦,风驰电掣。骑手们纵马扬鞭,你追我赶。观众们大声喝彩,声震原野。当一匹匹赛马疾驰之时,骑手们低伏马背,一面扬鞭催马,一面娴熟地揩试着奔马眼帘周围的汗水,因为汗水...
· 乌孜别克族习俗乌孜别克族独特的婚礼习俗
乌兹别克人的婚礼中还有“请新娘”和“搬新娘”的活动。所谓“请新娘”是由新郎的亲友将新娘请去做客。而“搬新娘”则是新郎的亲友将新娘叫回家中。新娘被娶来后,还要举行“搬新娘”仪式。搬新娘是女家亲友来到男家将新娘接走,回到娘家。刚到身边的媳妇就被接走,似乎有点不尽情理,新郎无可奈何只好带着礼物,尾随着新娘追到女家,献礼物以“赎回”新娘。按规矩,新郎再次来接新娘时,新娘要抱着母亲哭天嚎地,表示不愿意离开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慈母。而姑娘的父亲,这时应为女儿祈祷,希望降福于自己出嫁的姑娘。新娘也哭了,新郎礼也送了,情也求了,父亲也祈祷了,这些形式过后,新娘便高高兴兴地跟着新郎回到婆家。这时,新娘由女方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或新娘的嫂子陪伴。当新郎“赎回”新娘时,男家早在院中点燃了一堆火,新娘绕火堆走一周后,踏着铺在门前的白布进入屋内,以此表示新娘已结束了姑娘时代,从今以后将忠于火热的爱情,与夫君恩爱一生。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