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走进广西土王节 揭秘土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8
转发:0
评论:0
走进广西土王节揭秘土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土王节是广西三江地区的传统节日,据说土王节是纪念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侣。土王节最

  土王节是广西三江地区的传统节日,据说土王节是纪念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侣。土王节最热闹的就是踢毽子活动,三江地区的男女也借踢毽子传情。接下来就详细介绍下三江地区的土王节吧。

  广西三江地区侗族民间传统纪庆交游节日,在每年农历谷雨前二三天举行,节期一天。

  广西土王节

  据民间传说,古时候侗寨有十八对生死不渝的恋人,为反抗封建婚姻习俗的束缚,在谷雨前的两天相约自缢而死。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些为忠贞的爱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每年这天都聚集到土王坡唱歌跳舞,举行纪念活动,后来逐渐形成固定的节日。“土王坡”,一般设在离村寨不远的坡坪上。节日这天,通常要组织唱歌、跳舞、打拳、摔跤等娱乐活动。男女青年在嬉耍戏闹中谈情说爱,寻觅自己满意的人。

  广西土王节

  土王节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求爱方式是“吃茶苞”和“多毽”。“吃茶苞”是小伙子们借茶苞(油茶果实)试探姑娘情意的一种方法。看中某个姑娘的小伙子,有的把成熟的茶苞用藤条串起来,套在对方的脖子上,有的将茶耳丢进对方背的瓢篓里,有的则摘一只未脱衣的苦茶苞,猛然塞进对方的嘴里,如此观察姑娘的反应,看是否接受自己的追求。如果姑娘确实对小伙子也情投意合,那么她就会默默接受对方的这种“挑衅”,甚至不顾茶苞的苦涩,一口将它咽下,以示她对爱情的坚贞。“多毽”,侗语,意思就是玩毽子。男女为一对,用手对拍毽子。没有毽伴者,可以到中间去抓鸡(毽),失“鸡”者便会被取而代之。情侣之间借拍毽子机会,多用双关语作出求爱尝试。如男方说:“阿妹你心多,把毽子拍歪了!”女方道:“阿哥你无心,把‘鸡’养死了!”节日里,“多毽”场上,灿烂多彩的花毽在空中穿梭飘飞,男女青年被炽热的恋情系在一起。侗族青年形容它是“飞花传情”。

 通常,每至晌午时分,土王节赛歌会达到高潮,旷达的木叶歌、奔放的笛子歌、深情的“结交歌”、欢快的“换当歌”,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走进瑶族盘王节揭秘盘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大家听说过盘王节吗?盘王节是瑶族人民祭祀他们的先祖的重大节目,在盘王节这一天,海内外的瑶族人都会十分重视。关于盘王节的由来又很多种说法,今天小编就为您一一介绍这些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吧。农历十月,对生活在“南岭走廊”的瑶族同胞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季节,忙碌过春耕、夏种、秋收,现在已经是可以稍作休息的时候了。也是在这个辛劳后获得丰收的季节里,瑶族同胞迎来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盘王节。各地瑶族过盘王节为了祭祀祖先,提前几天瑶族人家就开始忙碌起来,酿酒、打扫屋子、杀鸡宰鸭,舂糍粑……祭祀当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纷纷来到盘王庙前,在族老寨老的带领下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长鼓舞,追念祖先的功德,歌颂祖先的奋斗精神。欢庆丰收,酬谢盘王的护佑。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典籍中就有记载。《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男女...
· 走进广西壮族揭秘吃立节的来历和习俗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吃立节是个历史并不是很悠久的节日,因为只是开始一百多年,最早是因为要对抗侵略者而不能及时过春节才开始这个节日的,到后来就成约定俗成的节日了。在中国虽然是以汉族为主体,但是各个少数民族之间在和汉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依旧能保留自己民族的特性,这里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同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包含这个民族的习俗,生活特点等。吃立节亦称“大节”,是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县、凭祥市一带。每年农历正月三十举行“吃立”(壮语音译,“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节日起源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吃立节...
· 走进侗族花炮节揭秘花炮节的来历与习俗
侗族花炮节,是侗族最热闹的节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侗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花炮节歌颂的是一种善良的传统美德。侗族人民为了发扬与传承这种精神文明,便有了今天的花炮节。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侗族花炮节吧。侗族花炮节农历三月三,花炮节是侗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传说很早以前有个侗家姑娘在河边打死了水蛇,救了一条小花鱼。一天,姑娘到河边洗衣,看到龙王的女儿在水面上向天空撒花玩耍,并上前感谢姑娘的救命之恩。从此龙王的女儿常来人间娱乐,龙王知道后将她关了起来。侗家人便聚在江边撒花以怀念龙女。久而久之,演变成花炮节。三月三日龙胜县城,山道花香鸟语,姑娘小伙笑上眉梢,货郎担一路唱着歌,憧憬着今天的收获。镇上震天价响的鞭炮声,唢呐高奏、锣鼓齐鸣,金童玉女、飘髯长者和神采飞扬的人群,簇拥着三个流光溢彩的花炮盒和烧猪、红蛋、糯米酒等奖品。侗族花炮节姑娘的银项圈、银耳环、银头簪,节日盛装的花边彩丝,展...
· 走进鄂伦春篝火节揭秘篝火节的的来历与习俗
篝火节是东北鄂伦春族的传统习俗,也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个节目之一,在篝火节这一天里,鄂伦春族会对火进行祭拜,表示对火的尊敬。然后他们就会围坐在篝火边,聊天喝酒。接下来就详细介绍下篝火节吧。鄂伦春人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苍茫林海之中,以狩猎为生,与火结下不解之缘。火可以取暖、照明、煮食,也可以使人遭灾,鄂伦春人认为"透欧博如坎"(火神)是自然的一大神灵。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先要向火塘跪拜磕头,然后才给家中的长辈磕头拜年;在去别人家拜年时,进屋也要先向火塘跪拜。每天用餐时,要向火塘里扔些肉、饭等食物,以示供奉。对或神的崇敬,还表现在禁止向火上倒水、用刀叉火,也不能烧迸火星的木柴,以防触怒火神。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鄂伦春族的节庆很少,定居前重要的节日只有春节,鄂伦春族的春节是送旧迎新庆祝狩猎丰收的日子,在除夕夜,他们户户都在门前燃起篝火,祭祀跪拜,祈盼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恩赐更多的猎物。除了春节,鄂...
· 走进广西彝族跳公节揭秘跳工节的由来和习俗
跳公节是广西那坡县和云南富宁县一带彝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对于跳公节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最主要的说法是纪念救彝族祖先的金竹。跳公节又称跳弓节,在当地,虽然过节的具体日期各村屯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在每年农历的四月上、中旬举行。关于跳公节的来历,有不同的传说,传说一:彝族的祖先在保卫疆土的战斗中被敌人围困在竹林中,情况十分危急。他们急中生智,用竹子制造弓箭,奋起反击,终获胜利。凯旋后,族人热烈庆贺,久而久之,遂成风俗。另一传说是彝族首领九公率部出征,在一次战斗中吃了败仗,无奈之下钻进一片金竹林暂避。广西彝族跳公节敌人雨点般的乱箭射向林中,但金竹林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令敌人无法杀伤,乘此机会,他们点燃竹叶迷惑敌人,敌方误以为九公在施妖术,不战而退。回乡之后,九公不忘金竹救命之恩,率族人于农历四月,在广场中央种金竹一丛以示纪念,并世代相传,形成那坡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跳公节的活动以祭神和歌舞为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