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服饰 布朗族服饰是怎样发展至今的
布朗族服饰布朗族服饰是怎样发展至今的,唐宋时期,布朗族就有编织、纺织,染色工艺水平也较高。布朗族妇女织的“青婆罗缎
唐宋时期,布朗族就有编织、纺织,染色工艺水平也较高。布朗族妇女织的“青婆罗缎”为澜沧江两岸群众所喜爱。而怒江两岸的布朗先民用木棉纺织的“桐华布”则以洁白柔软闻名。明清以后,布朗族男女皆束发为髻。妇女着花短衫,着黑色长裙;小腿扎数道藤蔑条制成的黑藤圈;头戴篾帽,双耳戴大银环或铜圈,手戴铜镯,用蓝色或绿色的珠串套在脖子上,而项链则挂满五色烧珠与海贝,长达脐部。临沧一带布朗族男装简陋,衣衫仅两块布缝合而成,衣无襟无袖,两臂裸露于外。
现代布朗族的服饰,其形式基本相同,但也略有一些差异。临沧、思茅地区布朗人的服饰,男子穿黑色大面襟短上衣,下穿肥大长裤,头缠青色或黑色包头,有的还戴手镯,赤足。妇女头缠一丈多长的青布包头。施甸县妇女还把包头折叠成三角形,接近额头处
系着用线串成的各色玻璃珠,上身穿蓝布高领大襟上衣,领边绣以花纹,左襟镶有三条各色花纹,袖口用红、黑、绿色布条镶边,上衣外还套一件对襟短褂,钉上十五对或二十对布扭扣。妇女穿著统裙,腰间拴腰带,小腿上缠护腿布,戴银环和银手镯,牙齿染成黑色,赤中。
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男子,上身穿黑色或青色圆领长袖对襟短衫,用布扭扣于胸前;著黑色宽裆裤;头缠白、黑色或青色包头巾;普遍还有文身的习俗。
下穿黑色统裙,裙上部织有红、白、黑三色线条,也有的年轻姑娘穿著白、红、绿等色上衣;小腿缠白色护腿布;头黑色、青色包头巾,耳戴银耳环,下垂至肩,手戴银手镯;年轻妇女喜欢佩戴各色玻璃珠,牙齿染成黑色,以黑为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布朗族服饰布朗族服饰特点简介
布朗族穿着简朴。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一般,女子上着左右两祚斜襟窄袖黑色小褂,小褂为圆领、紧腰、宽摆,短及臀部,在左肋下拴线打结,已婚妇女用黑色布料,未婚姑娘喜浅蓝色或白色。里衫为无袖贴身夹衫,下穿两条筒裙,内裙为白色,外裙有两色,臀部以上为红色横条,腿下为绿色或黑色,用布条或花边镶饰。未婚妇女用黑或蓝布包头;已婚妇女梳发髻,插银簪,顶端镶3颗棱形玻璃珠,下系银链,缠包头。妇女戴银耳环、项圈、手镯等饰品。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成年男子喜爱纹身。无论男女都喜欢饮酒、染齿、吸烟。布朗族有一独特的风俗“染齿”。他们认为只有染黑的牙齿才最坚固、最美观。经过染齿的男女青年才有权谈恋爱。布朗族男子有文身的习俗,四肢、、腹部皆刺以各种几何图形和飞禽走兽,然后涂上碳灰和蛇胆汁,...
· 布朗族历史布朗族的经济发展是怎样的
布朗族主要的手工业是纺织、染布、竹编。葛布,是布朗族妇女擅长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工艺品。收回的野葛藤,刮去外皮,撕成细条,逐节接长,若干股长条编成经线。上机,穿篦。织机与棉麻布机相同,篦眼较大。民间称这种布为“葛丈”,用宋缝制口袋,床垫(先缝成长袋,内装稻草),经久耐用。布朗族妇女从小就学织葛布,不会织葛布,会被人瞧不起。阿娃毯,用粗棉线织成的线毯,又叫牛肚子毯。一面起绒,一面平织。此项工艺现已闲置。布朗族还能用檀扇叶来制做蓑衣。清酒,以小红米、高梁、玉米等酿制。也有人制作小锅酒。有少数专业酿酒户,开办酒厂,产品供应市场。有少数铁匠.木工较多,解板,盖房,制作桌、椅、织布机等,技术较为粗糙。工具多为刀、斧。大木料不用锯解,一破两半,再以斧削平.制作木杆臼,用火烧木料的—端,然后取出木炭,形成一个园坑,稍加修理即成。公弄、邦协一带的布朗族经商较多。1980年后,公弄村布朗族农民赵家福,承包茶叶初...
· 布朗族文化布朗族的特色青竹茶是怎样的
居住在勐海县巴达乡茶树王所在地的布朗族和被称为孔雀之乡的德宏州阿昌族,喜欢饮用“青竹茶”。布朗族的青竹茶,是一种简便实用又特殊的饮茶方法。一般在出远门,远离家中或野外劳作时采用此方法。其做法十分简便,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砍伐碗口粗的鲜竹筒为煮茶工具。竹筒注入山泉后放于火堆上烧烤,等水煮沸后放入茶叶,煮成茶汤后倒入短小的饮茶竹筒内喝饮。青竹茶融茶香和青竹香为一炉,喝之香醇爽口、回味无穷。饮青竹茶,一般常在吃过竹筒饭和烤肉后饮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特点是用新鲜香竹作为煮茶和饮茶工具,煮茶的鲜竹简。长约30厘米。口径有的达碗口大小,饮茶的鲜竹筒,一般五六寸长。而底部很细很尖,插在地上,口径有酒盅大小。作法是先将装满山泉水的大竹筒靠在火塘上烘烤至沸腾,投入茶叶(多为毛茶),煮7-8分钟后,将茶水倒入短竹筒内送客人饮用。这种茶多在打猎或远离寨子劳动时使用。这种青竹茶、山泉水、鲜竹青香与茶香味融为...
· 布朗族历史布朗族祭竜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布朗族是多神崇拜的民族。在布朗族眼里,山有山神,寨有寨神,五谷杂粮、金木水火、灶盆锅碗皆有神,神无处不在,无物没有。由于多神崇拜,因此布朗人每年都有多次的祭祀活动。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中,以祭拜竜神最为严肃隆重。因为竜神是“全寨人的保护神”。双江的布朗族都有祭竜神的习俗。在布朗人的观念中,竜神是崇高无比的,任何人不得冒犯;竜林是神圣之地,任何人不得猥亵。进竜林时必须脱鞋,不能穿白色衣服,不得大吼大叫,竜林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随意拿,随意动。祭竜活动由一名竜头(即主持人,布朗语称“昭色”)和两名助手(布朗语分别称为“翁色”和“翁莱”)共同主持完成。祭祀前先准备红公鸡、母鸡各一只,反毛、爪上长毛、杂色鸡均不用;鸡蛋两个,公猪一头(逢有大事还要一头公牛);另要蜡条八对,酒一瓶和适量茶、米。祭祀开始,昭色、翁色、翁莱率全寨每户一名男人到竜林,昭色提鸡,翁色拉猪,翁莱牵牛,其他物品由村民携带。到竜林后先由...
· 布朗族历史布朗族人口是怎样划分的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布朗族总人口为9.19万人,其中:男性4.75万人,女性4.44万人;性别比为107.18。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布朗族人口增加了0.95万人,增长率为11.51%,平均年增长率1.05%。在布朗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0.55万人,占总人口的5.97%;乡村人口8.64万人,占总人口的94.03%。与10年前相比,布朗族城镇人口比率提高了3.64个百分点。布朗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云南省,共有9.04万人,占布朗族总人口的98.37%。另外,布朗族人口在其它地区均不足300人。从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看,少年儿童人口(0-14岁)比重为29.93%,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比重为65.15%,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4.92%,与1990年相比,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了8.88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分别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