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瑶族的民族习俗有哪些?瑶族习俗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4
转发:0
评论:0
瑶族的民族习俗有哪些?瑶族习俗简介,打旗公龙胜县泗水乡红瑶传统民俗活动。时在农历五月十五日。传说当年朝廷官兵

  打旗公

  龙胜县泗水乡红瑶传统民俗活动。时在农历五月十五日。传说当年朝廷官兵(旗公)经常对瑶族同胞进行敲诈勒索,进村闯寨大肆搔扰。为了有效抗 击,每当这时,瑶族青壮年都上山去准备木头石块,老少则留在寨里迷惑、引诱敌人。待敌人到了路口,就派脚程最快的小孩子上山报信,山上立郎滚下木头扔下石块,打得敌人抱头鼠窜。为庆祝胜利,以后每年都举行打旗公活动。届时,选几个壮年男子扛着旗充当“旗公”,让寨里13岁以下的男孩,守在“旗公”心经路口,并设置关卡。“旗公”一到,孩子们一齐砸泥巴,打得他们落荒而逃,孩子们尾随穷追,最后凯旋而归。这个活动,能培养下一代人勇御强敌的大无畏精神。

  赶山围猎

  桂林地区龙胜县瑶族狩猎习俗。过去,赶山前要祭山神,祈求保佑狩猎顺利、人员安全。有些则行“偷鸡”祭“媒山”仪式,据说让鸡主人臭骂一顿,更加吉利。到围猎点后,猎手们设卡、分散包围,同时放猎狗搜寻。发现野兽,猎狗狂吠报警,守卡猎手迅速做好准备,伺机出击。这种办法也叫“围厂”,一次“围厂”落空,再行组织,直至猎获为止。过去,如果猎获的是老虎、豹子、野猪等凶猛动物,便立即开膛,并吮吸兽血,据说能增强男子汉的精血和阳刚之气。“围厂”结束要吹“收山”号角,朝天鸣枪,庆祝胜利。抬回猎物,见者有份。被偷过鸡的主人也会得到加倍补偿。

  长鼓舞

  长鼓,又称黄泥鼓。长鼓舞是瑶族传统舞蹈。长鼓多用燕脂木制成,长约2尺5寸,两端粗,中间细如蜂腰。鼓身绘有花鸟或龙凤图案。有些长鼓,两端和腰部系有铜铃,起舞时,鼓声咚咚,铃声当当,组成“和弦”。形式有双人舞、4人舞和集体舞等。舞者腿扎绑带,身着短装,肩挎长鼓,双手击拍,时而曼步轻舞,时而跳跃急转,鼓声伴随舞姿,时徐时疾,使人眼花缭乱,心神振奋。长鼓舞历史悠久。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饶鼓,瑶人乐,状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亦以皮鞔(main蛮)植于地,坐拊之,”传说瑶族祖先盘瓠,被凶猛的羚羊撞下山崖而死,后人便用羚羊皮做鼓面,舞时挥掌击打,以示对羚羊的仇恨和对祖先的纪念。长鼓和长鼓舞有时用于瑶胞唱盘王歌时的伴奏和伴舞。

  唱盘王歌

  桂北盘瑶举行婚礼时唱的歌。盘瑶是瑶族一个支系,信奉盘王。相传他们的祖先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又过江”,走了3个月,船还在海中央,惊涛骇浪中,想到了盘王。他们向他祈祷,求他降福,诚心感动了盘王,风停浪息,行船两日便到了彼岸。从此订下男女青年举行婚礼时,必须唱盘王歌、还盘王愿的规矩。

    盘王歌由师公和伴娘带领6位盛装童男童女同唱,时而在堂屋里绕圈,时而到屋外边行边唱。先唱盘王开天辟地,再唱盘王繁衍子孙,后唱盘王如何保佑历代祖先安居乐业。盘王歌不仅婚礼上唱,盘王诞辰和一些节日也唱。唱歌时用铙钹、笛、响板和长鼓等乐器伴奏。这是酬神还愿,也是对子孙后代进行民族历史教育。

  禁风节

  桂林市临桂县庙坪瑶旋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二十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

    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期,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反映了瑶族同胞沿袭至今的自然崇拜遗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瑶族习俗瑶族人们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居住:瑶族的住房分为两种。湘西南隆回、辰溪、新宁等县的瑶民,以及湘南的部分平地瑶、土瑶和民瑶等,其房屋旧时大多数是筑土为墙,上面盖以茅草、稻草、杉木皮或竹皮,屋小而阴湿。有少数瑶族亦住砖瓦屋,屋顶正中有三叠瓦堆或品字形,两侧的人字墙,前高后低用石灰粉成龙头状别具一格。湘南称为“过山瑶”或“顶板瑶”的瑶族,旧时居住的房屋极其简陋,一般是用杉木条支撑而成的栅屋,上用茅草或杉木皮覆盖,用杉木条或竹片围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现在,瑶族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大多已住上板壁屋、土墙屋、砖瓦屋。饮食:以大米为主,兼食杂粮。瑶族人民有独特的饮食嗜好。一是喝酒;二是喝茶,瑶民家家户户每天都煮一锅茶以备随时饮用。另外还有“泡茶”和“油茶”;三是男子抽烟;四是吃酢肉,瑶族人民每年冬至后喜将猪肉、鱼和野猪肉以及其他野味等砍成小块,将炒脆的糯米粉、盐、辣椒及各种配料与之拌匀,一层层地放在坛子内,密封好,待下年之用,...
· 瑶族习俗瑶族生活中有何禁忌
生产方面的禁忌主要有,每年正月初十、二十、三十日为“禁风”日,这三天不得持刀上山,打草标要用石块压住,以示禁风,以免除当年风灾。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十为“禁害”日,认为农作物常遭野兽和水、火危害,是犯禁造成,故有一禁鸟、二禁虫、三禁水、四禁火、五禁蝗、六禁野猪、七禁野羊、八禁野兔、九禁鼠、十禁獐麂。这十天不宜上山下地劳动,免遭禁忌。还有“空亡日”忌狩猎,打猎忌脱衣,放排忌言“伞”(散),开山、打厂、开窖、下种等农事忌说不吉祥的话,“阳公日”不动土,“老君日”不下种。规定每月初一、“十五”或“太安日”方能出猪栏、牛栏肥。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
· 瑶族节日瑶族“达努节”和“牛节”有啥习俗
达努节“达努”是瑶语,意为“不要忘记”。节日定在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相传这一天,是瑶族始祖“祖娘”的生日,所以又叫“祖娘节”。传说祖娘叫密洛陀,她曾派三女儿带着谷子到山里垦荒。密洛陀将珍藏的铜鼓送给三女儿,并帮助她驱逐鸟害,使粮食获得丰收。从此,祖娘的三女儿就在山区安居乐业,繁衍子孙,成为瑶族。瑶族人民为了纪念密洛陀,就把她的生日定为“达努节”。过节这天,瑶族村村寨寨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祭献给祖娘甜米酒和糯米粑粑,按照传统习俗,家家都要杀鸡宰羊,穿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约聚在预订的地点,敲击着象征祖娘遗留下的铜鼓,虔诚地为祖娘祝寿,并祝瑶家人畜两旺,年年丰收。在表演击鼓的时候,人们还争相给最佳鼓手敬酒祝贺,赐予“鼓王”的美名。此外还要唱传世的“密洛陀”古歌,跳起欢快的舞蹈,歌颂祖娘的功德。牛节瑶族的牛节也和农业生产有关。在瑶族地区,牛是重要的畜力,犁地耙田都用牛力,过去一些地区的瑶族还用牛...
· 瑶族节日瑶族春节习俗有何特别之处
每年农历12月15日以后,瑶家就让孩子们吹牛角,敲铜锣,表示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天黄昏到深夜,瑶排就在呜呜、哨8当声中热闹起来。同时,各家准备过年的用品,添置新衣、鞋袜。杀猪宰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一家自宰一头猪,有的几家人合宰一头猪或一头牛,把肉类串吊于火炉塘上熏烤加工;酿酒也掀起了高潮。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杀鸡、磨豆腐、炸三角糍粑,并敬祖先,贴红、黄、绿色春联,过去没文化就贴红纸,放鞭炮。这一晚,铜锣响彻山岗,全排各家皆以吃喝和唱歌作庆,一直延续到天亮。年初二后,除了自己家里办菜,也走访亲戚,或父母兄弟之间互请吃喝,嫁出去的女儿回家拜年。小孩子是以敲铜锣、吹牛角、放鞭炮取乐。男女青年上山入林,过“喜花贵”(即男女自由相交)。有些大排如南岗、三排、油岭的青年,则组织牛角队、铜锣队、长鼓队等,金坑瑶排的金狮队和麒麟队等还下山到汉区墟镇去作“迎春”娱乐。汉人也友好地包“利市”,备黄酒接待...
· 瑶族节日瑶族传统节和倒稿节都有啥习俗
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过了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谁收谁得,不得干涉。“倒槁节”这一天,人口多的大瑶寨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斗牛赛”,选择大田垅或一块平地做赛场,牵一膘肥体壮的水牯牛到赛场,牛角上系一红绸结,吃完一倒稿饭:(一般是鸡。鸭、鱼、肉俱全,仅次于春节),寨上的男女老少和请来的客人,纷纷来到赛场。主赛人宣布比赛开始,寨上的青年小伙子自告奋勇地站出来,长辈们给他们头上扎好“英雄节”,并讲一些吉利祝愿的话。长者退场后,赛手们手持棍棒与牛角斗,直到把牛斗得精疲力尽,自动退阵为止;到了晚上,男女青年自动集合在一起唱“倒稿歌”(即丰收歌)。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约定一个坪场为歌堂,吃完晚饭,烧上一篝火,男女青年围着篝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