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道教是不是一回事?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
道家和道教是同一种东西吗?看名字就知道了,当然不是。前者是先秦时期出现的一个学术流派,后者是东汉时期才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
老子、庄子他们本身一开始和道教没什么关系,甚至和道家都没什么关系,他们从未自称过道家。在汉代典籍中,道家一般指的是是黄老思想的道家,并非特指这两位大学者。后世学者在划分流派的时候,将老庄学派归为道家,这种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所以便有了今天学界关于道家的共识。汉代以后,老庄及其经典著作开始被道教广为尊崇。老庄虽然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但是道教可不是一个哲学流派,它虽然有理论思想,但内容十分庞杂,包括鬼神思想、占卜巫蛊、神仙方术、谶纬之学等,是一个有基本教义、神灵系统、固定的仪式活动和教众的宗教。
说白了,道家就是一群追求自然本真的学者,由于这些学者的理论比较玄乎,后来被宗教吸收,这些学者中的领导人也被尊为祖师神明。
近代以来,对道教和道家的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地山先生就是一位著名的研究者。他认为,道教的来源虽然驳杂,但发展到成熟时期,它的思想理论尤其是玄学方面几乎全部来自于道家。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对世界的认识和自身追求等的理论建设上,这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基本上可以等同而论。也就是说,道家和道教的信仰基本上是一样的。
那么这二者信仰的究竟是什么呢?
信,诚也,仰,举也,信仰就是真心诚意地相信一件事物并实践它、推广它。二者相信这世间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便是清净无为的大道。这个大道是道士们和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并且将之作为工作、生活的依据。人们可以通过平日里的修炼得成大道,与道融合。不过,二者在得道上的结果——长生久视上说法不同。
于道家而言,长生久视就是享受生命、寿终正寝,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只要这个人的思想合于道,其肉体虽然死亡,其精神可以永远留存。所以道家人喜欢为先贤立碑,以纪念他们不朽的精神。古代人为圣人们修庙建碑,本意上是让后人们瞻仰圣人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格,后来这种行为成了神化先人的手段之一。人们前往庙宇中祭拜,更多的是为祈求自己的平安喜乐,或者是要达成某种心愿。就像是三国名将关云长,一开始被奉为武圣,是人们学习中忠义的榜样,后来,关云长头上的名衔越来越多,也一个比一个长,名号中不乏“三界伏魔”、“真元显圣”、“灵佑”、“护国保民”等带有祈福性质的字眼,慢慢地从一个榜样变成了一个偶像,完成了神化过程。
于道教而言,长生久视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永垂不朽,还包括肉体上的长生不死,也就是成仙。仙的寿命比常人不知道长到哪去,有的可以长到与天地同寿的地步。仙之所以超脱尘世,是因为他不像凡人那样对物质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有的仙不需要水和饮食,照旧不感到饥渴,甚至没有空气也能活下去。而且仙也能够出阳神,就是自身能够冲脱肉体的禁锢,以灵体的形式存在于天地间。相较于哲学流派,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的宗教性就在于此,其宣扬的东西不仅是对精神、思想的超越,也是对现世人生的超越。也有人据此认为不应该把道教和道家相提并论,因为前者中的迷信成分不应该被归入学科范畴。
简而言之,道家强调的是得道,道教追求的是成仙,二者的人生追求层次不同。其实不仅是理趣方面,二者在其他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治世理论方面,前者对儒家的礼教特别反感,认为礼法是对自然无为的阻碍和约束,容易造成世间的混乱。而后者对于儒家是大加赞赏的,还支持教众们在修炼中吸收儒家的礼法,在凡尘中历练,并不主张个人的避世独修。在政治理想上,前者追求的是小国寡民、使民安土重迁、安具乐俗,后者则向往自食其力、公平分配,更在乎平民们的感受,更爱护世人。
不过,任何区别都不能掩盖这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皆有联系的事实。与其说道教是老庄的便宜徒弟,倒不如说道教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老庄哲学,使这门空灵的学问影响越来越深远,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