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新谷节怎样过?其又有何来历
景颇族新谷节怎样过?其又有何来历,居住在云南省的景颇族人,每年夏历八九月谷子成熟后,家家要举行新谷节。节日前一
居住在云南省的景颇族人,每年夏历八九月谷子成熟后,家家要举行新谷节。节日前一天,主人拣一捆成熟的糯谷,用插满鲜花的篮子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尔后邀请好友。节日这天,寨中男女老少和魔头至主人家,主人以酒迎客,互致问候。吃饭前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并由老人讲述谷子的来历。
传说,天地形成后有了人类,那时什么草都能长山米粒,由人们随便摘吃。人们不劳动就有粮食吃,对粮食也就不看重了。看见老鼠、雀鸟、野兽践踏米粒,人们不去赶一赶,还拿米粒舂成粑粑,拿又大又软的粑粑给娃娃当坐垫。天神看见了,非常生气,说人太作怪了,嘴上吃着,屁股坐着,真不象话!天神一发怒。就把米粒全收上天去了。于是,人只得吃树叶山果。
狗饿极了,每天抬头望着天哭。哭了六天七夜,天神可怜狗,丢给拘一团饭。饭团才落地,就被填不饱肚的人抢去了。
天神看见了,连忙给米粒穿上衣服,变成谷穗丢下地,人就用饭团跟狗换来谷穗栽种。
稻谷扬花时,风把谷魂吹到天上去了,稻谷就长不好。狗就日日夜夜对夭叫,最后把谷魂叫到了地上,稻谷才长好了。因此,居住在云南省陇川县的景颇族人对狗很感激,每到吃新米饭时,总要先喂狗,并把吃新米饭这天叫作“新谷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景颇族织锦有何作用?其又有何含义
景颇族特殊的经历,创造了特殊的文化。据说景颇妇女织锦上的图案是一种古老的景颇族图画象形的表意文字,属于图画记事,是一种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符号具有浓厚的图画色彩,每个字都是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比形意象形文字更加古老、原始。在这里可能是化用文字作装饰之用,其内涵可能是表达某种意思的文字装饰在织锦上。可以断定其内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认识,去释读,去破译。景颇族信仰原始宗教,如:“共荣”——坟头桩、官庙横梁、目瑙示栋、祭祀鬼桩上面也有大量的符号图案——图画示意文字,这是专门在宗教活动仪式上使用的一种古朴神秘的符号,所绘符号(绘画大都与雕刻相互统一体现在物体上)内容为圆点、菱形纹、交叉几何齿纹、旋转交错连续纹、太阳、月亮、星星、各种动物、五谷杂粮、瓜果等,字画自成一体,线条比较简练粗放,造型神奇古怪,是一种人与鬼神能通用的简明易懂的交流形式和语言,具有直觉性、具象性的特点。千姿...
· 哈尼族是怎样来的?其名又有何来历
清代云南元江等府窝泥蛮(《广舆胜览》)位于云南南部的元江畔自古为哈尼族聚居区,也是古代元江府的驻地。窝泥蛮为明清时期对哈尼族的称谓。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白宏(或白泥)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较多;另外还有锅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本民族内部各自称单位之间的互称和其他民族对哈尼族的称谓也不一致。如元阳的哈尼互称糯比、各和等;雅尼互称觉围、觉交,汉人又称其为僾尼;称豪尼为布都、称哦怒为西摩洛等。见于汉文史籍中的历史名称有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倭泥、俄泥、哈尼、斡泥、阿木、糯比、路弼、卡惰、毕约、惰塔等。其中的大部分,均与目前的自称和互称相同或相近。哈尼族的自称和历史名称虽多,但其音义基本一致。主要的自称哈尼、豪泥、和泥、其哈、豪、黑、和都从、“和”音,其主均为“和人”。历史名称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斡泥、俄泥、阿泥、哈尼、罗缅(自称和...
· 景颇族特别的节日介绍景颇族的新米节
新米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每年在谷子成熟未正式收割前举行。新米节前,主人将自己地里长的最好的谷子收回来,晒干,舂好,并备好酒菜。在节日的那天,邀请邻里来做客,用新米煮饭,让大家来品尝。在宴庆开始之前,主人要举行祈祷仪式,感谢谷魂和众鬼给了一个好收成,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蓄平安,获得更大的丰收。新米节实际上也是个交流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农耕交流会,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边谈论农事,谈论来年的计划。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度“新米节”。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他们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头欢欢喜喜地来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来客。主宾互致问候完毕,就要准备新米节的饭食了。妇女和小姑娘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
· 苗族人是怎样过吃新节的?苗族吃新节习俗
“吃新节”是苗族集祭祀和娱乐为一体的重要的传统节日,苗族称为“努嘎西”(意为吃新米)或“努莫”(意为吃卯),日期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六月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卯日过,谓“吃卯”;有的在农历七月、八月的“丑”、“亥”日过,谓“努嘎西”。“努莫”以孕穗的秧苞为祭品,“努嘎西”以新产香糯为祭品。过节之前,姑娘们加紧绣制衣裙,小伙们修整和添置芦笙,男女老少都在为过节而忙碌。“吃新节”一般要过三天。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们穿上盛装,挑肩糯米饭、肉、鱼、鸡、鸭等礼品,赶着斗牛来到主人村寨过节,主人以公鸡、鱼肉祭供祖先,主客饮酒庆贺。次日开展斗牛、赛马、跳芦笙、斗雀等活动。夜幕降临,屋内已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还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优美的芦笙舞曲,浓装盛裹的姑娘们,随着芦笙的旋律在翩翩起舞;便装淡抹的妹仔后生,双双对对,三五成群,或在门边娓娓对唱,或在树林边飞歌斗趣,把苗家吃新的月夜变成歌舞的海洋。第三天...
· 春节的来历是什么春节的风俗又有哪些?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习俗: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蒸花馍、写春联、吃灶糖、扫尘腊月二十九、大年三十:置天地桌、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接神、踩祟、接财神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占岁、饮屠苏酒、聚财正月初二:北方祭财神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贴“赤口”、送年正月初五:南方祭财神、送穷、开市正月初七: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正月初八:顺星、放生祈福正月十五:元宵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