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怪俗!古人为何忌惮与新娘子“圆房”?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4
转发:0
评论:0
怪俗!古人为何忌惮与新娘子“圆房”?,纵观湟湟五千年华夏历史,文明的辉煌中其实也伴随着诸多愚昧与无知。最为典型的例

  纵观湟湟五千年华夏历史,文明的辉煌中其实也伴随着诸多愚昧与无知。最为典型的例证便是:我们的祖先们居然忌惮与新娘子“圆房”。

  这绝非危言耸听、空穴来风!

  据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的稻作民族地区,尤其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有一种颇为愚昧的怪俗:男人“只与黄花闺女谈情,不与黄花闺女洞房”。

  人们视破坏女子童贞为最大禁忌,从内心深处忌惮与“黄花闺女”圆房,很多男子心甘情愿地将新娘的“初夜权”拱手出让给巫觋、部落首领等。

  


  在中国古代的稻作民族地区,尤其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有一种让人颇为诧异的怪俗,即男人“只与黄花闺女谈情,不与黄花闺女洞房”。人们视破坏女子童贞为最大禁忌,从内心深处忌惮与“黄花闺女”洞房,通常心甘情愿地将新娘的“初夜权”拱手让给巫觋、部落首领等。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所谓“黄花闺女”,即时下所说的“处女”。古代未婚女子梳妆时喜爱“贴黄花”,或用黄色颜料在额头、两颊画成花纹,或用黄纸剪成花样粘贴。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黄花”代表高洁的菊花,引申女子的贞节。

  那么,古人究竟为何忌惮与“黄花闺女”洞房呢?

  在古代稻作民族部落,巫傩文化色彩浓郁,人们崇巫尚卜,对神灵采取一种蒙昧意义上的顶礼膜拜。在原始部族,每当新禾成熟后,人们不敢先吃,必定用“头生禾”献祭农神,以表示对农神的虔诚崇拜,同时也祈求农神能保佑来年的丰收。“新禾祭神”的风俗后来又延伸为让人难以想象的“杀长子祭神灵”。原始时代妇女的思维逻辑是:只有杀掉长子祭祀神灵,搏得神灵的欢心与青睐,神灵才能赐予她更多的儿女。古籍上称这一残忍的怪俗为“杀长子以宜弟”。

  在“神先享用”的蒙昧意识支配下,古人便不惜一切代价地给神灵建造最华丽的殿堂,塑造最精致的神像,供奉最好的祭品。这一系列的怪异风俗,还让人们深子的童贞只有神灵才能享用,擅自破坏女子童贞是件非常不吉利的事,很可能会遭受神灵的责罚。于是,与“黄花闺女”圆房便成为一种禁忌,男子只可与“黄花闺女”谈情说爱,却害怕与“黄花闺女”洞房。男子迎娶新娘后,给新娘子“开苞”的神圣使命,只能由代表神灵的巫觋、部落首领、酋长或土司王行使,从而让这些疑似“神灵”享有“洞房花烛”的初夜权。

  这一原始社会沿袭下来的蒙昧怪俗,在我国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直至近代仍有残存。在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曾强制地让一等征服者拥有三、四等百姓的新婚“初夜权”,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改变血统,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让人惊奇的是,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些国家,曾经荒唐地用法律规定贵族或封建领主、庄园主享有新婚女子的“初夜权”,法国国王便有权拥有任何新婚女子的“初夜权”,这一荒诞之举也是引发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当然,这是本文的题外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新娘子出家为何头上要盖红布盖?红盖头的习俗是怎样的?
古代新娘子出家为何头上要盖红布盖?红盖头的习俗是怎样的?到了我国唐朝时期,在服装中就演变出了一种头披到肩膀的帷帽,主要就是用来遮羞。据说唐朝的开元天宝年间,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想要突破旧的习俗,下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女性在唐初时期的帷帽上再加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用以装饰的效果。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古人结婚新娘为什么要盖红盖头?古时候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新娘子种草祈福
惠来县旧俗,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把从娘家带来的两株连根的“草头香”(莎草)配上两株良蕉(美人蕉),植在夫家的菜园里,以祈福禄连绵,千子万孙。人们爱莎草,并不因它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药用价值,乃是因有一则美好的民间故事。原来,南宋少帝赵同兵败退至潮州时,在葵潭东北约十里处一个叫“千秋镇”的地方,与元兵展开了激烈格斗。少帝赵芮已经精疲力尽,什么也顾不上了,一闭上眼睛就进入了梦乡,等他醒来,元兵已无影无踪,而他睡的地方却是一片绿茵茵的莎草地。少帝对那莎草说:“朕赐你们千子万孙。”微风轻拂,莎草起伏,好像叩头谢恩。少帝欣喜若狂,为作个纪念,便叫手下挖了几株,当他接过莎草时,一股幽香从草根溢出,少帝不禁脱口而出:“真是草头香啊。”从此,人们就用“草头香”一名来称莎草,把它当作吉祥物。“结发夫妻”也被称为“草头夫妻”。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新娘子种草祈福
惠来县旧俗,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把从娘家带来的两株连根的“草头香”(莎草)配上两株良蕉(美人蕉),植在夫家的菜园里,以祈福禄连绵,千子万孙。人们爱莎草,并不因它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药用价值,乃是因有一则美好的民间故事。原来,南宋少帝赵同兵败退至潮州时,在葵潭东北约十里处一个叫“千秋镇”的地方,与元兵展开了激烈格斗。少帝赵芮已经精疲力尽,什么也顾不上了,一闭上眼睛就进入了梦乡,等他醒来,元兵已无影无踪,而他睡的地方却是一片绿茵茵的莎草地。少帝对那莎草说:“朕赐你们千子万孙。”微风轻拂,莎草起伏,好像叩头谢恩。少帝欣喜若狂,为作个纪念,便叫手下挖了几株,当他接过莎草时,一股幽香从草根溢出,少帝不禁脱口而出:“真是草头香啊。”从此,人们就用“草头香”一名来称莎草,把它当作吉祥物。“结发夫妻”也被称为“草头夫妻”。
· 新娘子撕对子
樊进举(安阳县)相传很早很早以前,韩陵山脚下住着一户于姓的人家,经济颇为富裕,但文墨浅薄,全家上下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这年,儿子要结婚,于老头想,婚事定要有书香气息,便托村里教私塾的先生撰写一副对联。私塾先生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他唯恐有失,就徒步20余里到城里去借鉴临摹。那天,他来到一家门前,探头望进去,见中堂两侧一副对联,字苍句隽,欣喜不已,就偷偷拿笔抄录下来。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私塾先生哪里知道这是一副丧联?!婚事那天,亲戚朋友纷纷前来祝贺,热闹非凡。亲朋中有几个颇通文理,见喜堂前贴着一副丧联,既惊异又扫兴。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说。一会儿,新娘子坐轿来了。鞭炮响处,她轻步下地,走进喜堂,忽见这副对联,不禁倒抽一口冷气,暗自抱怨婆家办事粗心荒唐。但事已至此,发作也无用。她紧锁眉头,略一思索,便不慌不忙走上前去,右手撕一个字,左手撕一个字,把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撕了下来。于是,此联...
· 除夕的来历与习俗是什么古人怎么过除夕?
除夕是一年腊月最后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作为春节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夕的来历有很多的传说。今天中国吃网小编就告诉您除夕的来历有哪些,除夕有哪些传说,除夕各种的习俗又是怎么来的。我们先从除夕的来历讲起,然后再把除夕的习俗的一一介绍。除夕的来历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除夕守岁的来历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总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儿情结。当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儿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托自己对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除夕熬夜、燃爆竹”的习俗便流传开来,而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