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京通州发现百余古墓窑址 年代由战国至明清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9
转发:0
评论:0
北京通州发现百余古墓窑址年代由战国至明清,通州工地胡各庄村委会南边空地里发现的墓葬群。昨天,有消息称位于通州的

  


  通州工地胡各庄村委会南边空地里发现的墓葬群。

  昨天,有消息称位于通州的北京行政副中心工地挖出了汉代墓葬群。对此,北京市文物局及通州区均证实发现古墓。市文物局称,去年10月至今已发现百余墓葬窑址等,年代跨越战国至明清。

  官方证实出土了古代墓葬群

  昨天,一组题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工地挖出了汉代墓葬群》的考古现场图片在网上热传。图片说明称,拍摄时间为3月13日,通州工地胡各庄村委会南边的空地里发现汉代墓葬群,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勘测发掘。

  “据考古人员讲,从发现的一些瓷器来看是汉墓,有几十座,从现场的情况来看,一些墓坑里的砖头比较凌乱,怀疑这些墓葬被盗过。现场被绿色的防护网覆盖着,保安值守,目前勘探和发掘工作还在继续。”

  从图片上看,考古人员身着“北京考古”字样的橙色和蓝色背心,正在现场工作。背景建筑物中,可见“胡各庄村委会”及“通州区第三中学”等字样。

  昨天,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及通州区证实,该工地确实出土了古代墓葬群。目前,市文物局考古人员正在工地进行封闭式挖掘,现场管理严格,不准外人进入。

  发现的墓葬多早年被盗

  北京市文物局通报称,自2015年10月以来,市文物部门根据有关法规,配合通州区潞城镇基本建设项目,先期开展考古勘探工作。

  截至目前,已发现战国到明清的百余座墓葬、窑址、灰坑等。墓葬均为中小型砖室墓和土坑墓等平民墓葬,多早年被盗。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土有陶器、钱币等文物,为研究北京东部地区历史文化增加了一批新的资料。

  据了解,通州行政办公区建设地点,正是位于该区潞城镇。作为建制史可溯至汉代的通州,地下文物资源可谓丰富,此前曾多次发现汉代的古墓。

  相关人士称,这次古墓的发现,是文物部门在例行的考古勘探中发现的。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对于这些遗迹和文物将如何保护,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将会作出下一步说明。

  ■ 链接

  通州曾发现贵族墓葬

  2011年,在通州北关通惠河北岸拆迁区内发现了三座墓葬,附近还发现了两口古井,以及一座古建筑的地基。通州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座墓葬为汉代古墓。

  2006年,在通州武夷花园二期工地,曾发现13座古墓组成的汉墓群。13座墓葬集中且排列整齐,可推断是一个家族墓。

  通州博物馆原文物所所长周良曾表示,通州古城村村南曾发现二三百座汉朝的古墓,其中不乏贵族墓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京通州发现东城门遗址 文物保护机构介入
红框内图片为东城[注:东城区-东城区位于北京市城区东部,历史悠久,辽金时期已出现村落,金代为中都东北部,元代位于大都东半部。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东城为15个坊。]门遗址和瓮城遗址现场图。北京文化遗产[注: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中心/供图▲记者对比光绪年间的通州城地图后发现,新发现的遗址位置与清朝的东城门位置一致。光绪年间的通州城地图近日,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消息,通州区修建地铁,在开挖一地铁站过程中发现了明清时期通州城的东城门和瓮城遗址。遗址位于新华东街和滨河北路交叉口以西200米。根据规划,地铁新华大街站就在这一区域。为不影响地铁建设,有关部门正在商讨具体方案。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出,有关部门的方案之一是将整个东城门遗址...
· 北京通州发现大量古墓 每墓均有人体骨架
工作人员正对古墓进行发掘。本报记者潘之望摄近日,通州区台湖镇次二村一处被征的土地内,出现大量古墓群。通州文物管理所郑所长表示,该地块为被征地,准备上市,相关单位已委托北京[注: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市文物研究所进行文物勘探。每墓均有人体骨架昨天,通州台湖镇次二村的村民王先生称,半个多月以来,一支考古队在村中四处发掘,挖出大量古墓,几乎每个墓都有人体骨架。发掘地点分布在通马路附近的玉米地和荒地中。挖出来的墓葬区,大大小小有七八处。村民说,这些地是村里的集体地,数年前被征地开发。昨天下午4点半,次二村的一片玉米地中,警戒线圈起一处墓群。20多名工人在现场工作,有的铲土,有的推车。一名工人拿着洛阳铲,来回在土层钻眼,并查看翻出来的土壤颜色。这片墓群不足200平米,却分布20多个墓穴,其...
· 首次发现大型瓮棺墓葬年代可能为战国至汉代
瓮棺,指的是用两个日常使用的陶器倒扣在一起形成的棺材,通常用于葬小孩儿和少年,也有个别用于成人。在棺材底部会有一个小孔,据说是死者灵魂的通道。而此次在北京通州发掘的大型瓮棺墓葬属于成人瓮棺,也是北京第一次发现的大规模墓葬,共62座。网络配图记者从2016年北京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共有13个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开展,发掘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是去年的两倍多。其中,在城市副中心考古中发现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瓮棺葬,这是北京首次发现成人瓮棺,其规模也是国内目前已发掘的瓮棺葬中最大的。今年是北京文物考古丰收年:7万余平方米的发掘面积是去年的两倍,通州副中心考古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由此证明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通州就有大量人口,将通州的繁盛历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据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的通州西汉路县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区唯一的秦汉城址,并出土了大量陶片、瓦件以及兽骨...
· 清代水利设施遗址现身北京通州
北京[注: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通州区新发现200多年前的北运河滚水坝遗址。记者日前从通州区水务普查办公室了解到,遗址位于北运河西岸、通州区县镇靛庄村东北部,是现存北运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座水利工程[注: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目前该发现已报送市级相关部门,有待进一步保护。据悉,通州区目前共搜集到64处1950年以前的水文化遗产[注: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线索。现场遗址掩藏杂草中近日...
·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发现40座战国至唐代古墓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呼和浩特市和林县盛乐古城1.2万平方米的面积内,发掘清理出40座战国至唐代古墓。“其中,战国时期墓葬37座、汉代墓葬2座、唐代墓葬1座,出土各类器物100余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强说。此次发掘清理的37座战国时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部分墓葬带有壁龛或头龛,部分墓葬有葬具,以单棺为主,骨架大多保存较好,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陪葬品有陶器、铜器、玉器等。两座汉代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带有头龛,其中1座有葬具,单棺,骨架保存一般。随葬品有陶壶、陶罐等。1座唐代墓葬为带有斜坡墓道的砖室墓,已遭破坏,出土砖质墓志1方。盛乐古城是拓跋鲜卑代政权时期的北都,位于今呼和浩特市和林县。盛乐古城所在的这一区域,战国属云中郡管辖,汉代为定襄郡成乐县,北魏时为盛乐都,唐代为单于大都护府,辽金元为振武县。李强说:“此次发掘的这批墓葬的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