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详细解析还定三秦 不是韩信的计谋之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1
转发:0
评论:0
详细解析还定三秦不是韩信的计谋之谜,还定三秦是谁指挥的?大家都会想到,当然是韩信啦!没错,韩信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

  还定三秦是谁指挥的?大家都会想到,当然是韩信啦!没错,韩信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但还定三秦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

  从明代文武兼长的茅坤的评价中可以看出,韩信作为一名将军,他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之一,我们常听到韩,白,卫,霍四字,也有孙吴二李,韩白霍岳八字描述上榜的古之名将,就知道韩信的名气,实力不是一般,在韩信那个时代,能称得上一流的战术家恐怕只有自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和他了,可是起初韩信一开始并不那么顺利,而是一路曲折,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韩信成名前的正史记载

  要了解韩信,我们看看太史公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对韩信最初的生活做了描述,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书 韩信传》

  以及《资治通鉴 汉纪一》都有参考过《史记》,所以对韩信早期生活描述内容大体差不多,从中可以了解到,韩信最初生活贫穷,而且没有生活德行和具体行为表现可以被人推举做官,每天就靠混饭吃过日子,因为他和亭长是朋友,所以经常在亭长家吃闲饭,而亭长的妻子看不下去了,也被韩信发现了用意,竟然直接绝交。

  后来靠钓鱼勉强糊口,又得漂母一饭之恩,还承诺重报,还受过胯下之辱,可见这些经历并不能说明韩信有什么特别,反而当时韩信所生活周围的乡里乡亲都认为韩信很差劲很讨厌。在别人的印象里最多就是混饭吃,胆小怕事这么个人,那时一定不是给人现在这样威名远播的大将军的那种崇拜感。

  韩信配剑

  但有一点就是他喜欢配刀剑,韩信配带的刀剑很有可能是传世而来,我想父辈祖辈应该不会像韩信现在这么穷困潦倒,毕竟韩信是买不起刀剑的,至少平常百姓一般很少会有传世宝剑的,毕竟在古代能够看得起书,说明韩信祖辈父辈也是有点文化受过教育的家世,古代平民百姓不是都能接触到书的,而且还是在遥远的秦朝,这一点也能侧面反映韩信的家世虽不像项羽那样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将门之后。但是至少韩信的父辈,祖辈是有文化的某一没落的贵族,因为常年的战争,家庭的奔波也就逐渐的贫困。

  当然不排除韩信也有过老师教过其兵法的可能,但是正史并无记载,有说是尉缭子的学生,也有说做过鬼谷子的弟子,这些无从考证,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兵书战策熟烂于胸,在那个年代他可以说是国士无双,他的军事思想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史记 淮阴侯列传》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可见项梁,项羽都没有重用用过他,只做了跟随项羽做了三年的执戟郎中,在那段曲折的日子让后来韩信回忆时伤心地说道“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策不用”,一路上韩信对于别人的贬低,轻视,侮辱,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隐忍和心志的磨练,好不容易投靠汉王,刚才是只是个粮仓里的连傲,一个粮仓管理员的小官,就给现在某单位的仓库员一样,坐着数粮食,管粮食的工作。

  还定三秦到底是谁的计谋?

  由于某次,犯了军法,要被斩首时出奇言,又被发现相貌不凡,被藤公赦免,与其聊天发现韩信是个人才,推荐给上面,但只是拜为治粟都尉,虽然这个职务并不是什么跟兵法有关的,但是根据韩信的用兵之法,以及韩信点兵的故事,虽然无正史记载,但是也侧面反映韩信的数学不差,管理粮仓自然是得心应手,应该对于后勤这块也学了不少东西,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或许也帮助韩信在日后战争中的多次得胜打下了基础。

  对于韩信的用兵之法,我们可能听的最多的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现在很多学者,通过正史记载不详细,对于韩信是否用了这个计谋,以及刘邦还定三秦到底是谁的计谋,到底是不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都不能完全确定。

  《史记 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以上这句,也有了争议,因为当时有个人也叫韩信,韩王信,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

  《史记 韩信卢绾列传》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

  这里的韩信是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可以看出韩王信是有功劳的,所以谁到底给刘邦献计策还定三秦给后来学者带来了迷惑,但可以肯定的是既然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我想至少韩信是这还定三秦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同时也是献计给刘邦了的,毕竟还定三秦的作战方案有很多,暗渡陈仓不能代表具体实施的作战计划(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资治通鉴》卷9,第305-312页),汉军是也是从陈仓故道出来的。也有人怀疑韩信此时还没有拜将,

  《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载,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太史公对这段一概而过,可以看出,这个时候韩信拜将,有一个刘邦带路的过程,毕竟还不熟悉,就像更进一个公司交接工作一样,刚开始刘邦并没有完全交出兵权,而韩信只是高层军事指挥系统的重要指挥者之一,但这个过程中韩信逐渐的熟悉了汉军的结构,掌握了军队指挥权。

  就算是彭城之战,韩信也是没有统帅三军,只是作为指挥高层的一员,刘邦并没有完全征求他的意见。彭城打败后,韩信重新收编了汉军的兵马,或许之前韩信统管了少量兵马未参战,不然也没有那么快,也不会那么快集结好部队,对抗楚之追兵,并能够击败楚于京,索之间,历史也成京索之战,使楚军退回彭城休整一年,可见楚军的骑兵遭受了重创,如果没有拜将,韩信如何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在短时间快集结这么多兵马还能大获全胜?

  但可以这么说,这一战才是韩信真正全方位统一指挥的开始。这样刘邦得以安然的退回荥阳,楚汉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从此韩信开始他大展雄才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定三秦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有人把汉军的动向告诉了还陷在富贵幻梦中不可自拔的章邯时,章邯脸上一阵错愕。汉军已据陈仓?怎么可能!狗肉贩子樊哙不还在蚀中工地上晒太阳吗?前线的斥候也没发现任何汉军行动的迹象。如果汉军冒险走褒斜道,此道就在章邯眼皮底下,那就更不可能了。来人回答:“陈仓之南有故道,罕有人迹,汉军即从此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章邯无力地倚在案上,脸色苍白。这是汉军中的哪个高人提出来的军事欺骗计划?来人说对此并不知情,但据可靠消息,汉军新拜了一位大将军,名叫韩信,原来是西楚霸王帐前的执戟郎。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必是韩信所谋。虽然章邯多次在项羽的帐前见过那个执戟郎,但并不知道此人叫什么,来自哪里。一个执戟郎会有什么见识,怎么会想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章邯还在怀疑。不过再想这些已经毫无意义,章邯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抵挡住汉军的进攻。章邯丝毫不敢大意,他知道自己肩上的...
· 陈仓之战的背景:刘邦项羽争霸之还定三秦之战
陈仓之战背景:汉元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及湖北西部三郡)封于刘邦,迫其离开关中。并将关中分割为三,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以三秦王控制关中,防止刘邦东进。刘邦利用采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一条小路出奇制胜,击败了章邯等人,夺取了汉中,为后来刘邦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楚汉战争中,汉王刘邦攻占关中的作战。元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及湖北西部三郡)封于刘邦,迫其离开关中。并将关中分割为三,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
· 韩信的后代怎样了关于韩信的成败之谜解析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他的一生是极为辉煌的,但是晚年的凄惨,不经让人联想,他的后代如今生在何方?在西汉建立不久之后,功高盖主的韩信,遭受了猜忌,于公元前196年,在未央宫内,被吕后所陷害,死法极为残忍。吕后为何会这么做呢?司马迁认为这是刘邦的本意,只不过是借吕后一手,杀害自己的功臣,以减少自己的骂名。把韩信和陈豨扯在一起,认定他们有谋反之罪。但事实两者并没有联系之实,何来一起谋反,这些史料也就成了日后司马迁从侧面说明韩信是被刘邦所陷害的最有力的证据。刘邦为了斩草除根,并没有因为他之前的功劳而仁慈,而是下令诛杀韩信的三代。根据京兆堂《韦氏族谱》的记载,韩信有一幼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委托给萧何照看,于是萧何把幼子带到了南越,嘱托给了赵佗抚养。在韩信被杀害之后,刘邦对其他功臣的猜忌也就日益加强,随之到来的就是,派遣5百兵包围萧何家,对萧府日夜监视,直到萧何因贪污进监狱。这些异常行为表明,萧...
· 汉高祖刘邦还定三秦其实最后拼的都是人心!
韩信自被刘邦拜为大将之后,按常情来说,樊哙、周勃诸将是无论如何不服的,凭什么?萧何去追是萧何的事,你刘邦又没亲见他的本领如何,何况,还曾经是个“寄贫漂母,受辱胯下”的落魄之人,何况,前投项梁、后随项羽,谁也没拿他当回事,后来实在混不下去了,才改投汉军来了南郑,刘邦还不知道有这么个人,而且口无遮拦,差一点问斩。这一路来,谁见过他韩信有过什么过人之技过人之策?凭萧何几句话就拜为大将,周勃、樊哙们不说气得生烟,至少也会酸掉大牙的。网络配图韩信不可能不估计到这点,拜将对于他来说如一步登天,倘不拿出看家本领,来一番改变,不但辜负汉王厚恩,自己也会被樊哙、周勃鄙夷至极的,带兵打仗也可能将令不行。于是,韩信佩大将印信,升帐议事,点兵点将,号令三军,边定军纪,边行操练,行军布阵,有板有眼,攻防措置,井井有条,数月下来,将士们对韩信的疑虑彻底消除,无论宿将新兵,皆唯韩将军号令是从,军容军貌焕然一新。前面既有...
·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韩信的计谋吗?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讲的是韩信原在项羽帐下做一名郎官,曾多次献计于项羽,项羽均不采纳。叛离项羽投奔刘邦之后,依然不受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逃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拜为大将军,最终助刘邦夺得天下,功成名就的故事。那么假如萧何并没有去追韩信,或者没有追到的话,韩信的结局会如何呢?我想应该有以下三种结局。一,被项羽所擒韩信早年家境贫寒,常从人寄食,秦末农民战争中,他孤身一人投奔到项梁军中,后项梁战死,便归属于项羽。项羽觉得韩信有些才华,便提拔他做了执戟郎(高级侍卫)。但韩信本人自视才高,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小的郎官,于是屡屡向项羽出谋献策。项羽何许人也?怎会听从籍籍无名的韩信的建议,便屡屡不予理睬。心灰意冷的韩信便做出了叛离项羽,暗投刘邦之事。对于韩信的背叛,作为天下共主的西楚霸王项羽,定会恼羞成怒,下令全力缉拿。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